打开“显微镜”,拿起“手术刀”
2021-09-29闫怀强
闫怀强
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广东以来,广东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督察整改工作,南粤大地掀起一股强劲的绿色风暴。一大批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真正为民办实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纷纷点赞。
截至9月15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共交办群众来电来信举报案件19批2929件,其中有不少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油烟污染、噪声扰民、垃圾处理等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广东各地高度重视、雷厉风行、立行立改,目前已办结第1批至第12批共1502件中的668件、阶段性办结376件,推动解决了群众身边一大批“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安排推动、亲自督促落实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一次大检阅,不仅是发现问题的“显微镜”,还是医治痼疾的“手术刀”。练江、茅洲河从曾经的“臭名昭著”到如今的水清岸绿、从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便是督察推动边督边改、立行立改的最好例证之一。
发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如同例行体检,目的是早发现、早治疗,便可有效防止小病酿成大病。针对督察发现指出的问题,我们要勇于直面问题、真改实改,同时要深刻反思、标本兼治,不断补齐短板、建立长效机制。要以督察工作为契机,狠抓整改,形成“督”与“被督”同频共振、相向而行的良好效果。
如果说督察是一面明镜、一把标尺,那我们就要好好照一照、量一量自身,以问题为导向,追根溯源、深刻反思,从而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全面进步。首先,从思想认识上看,是否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转化成行动自觉,是否始终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其次,从能力水平上看,是否做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并转化为具体实践,是否匹配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生态环保铁军,不断补齐差距短板,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再次,从责任落实上看,是否做到履职尽责、无愧人民,是否做到监督执纪、严肃问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
“十四五”宏图徐徐展开,生态文明建设久久为功。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我们义無反顾扛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披荆斩棘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矢志不渝推进美丽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