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机械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浅议

2021-09-29李扬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职改革策略

李扬

[摘   要]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其目标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机械专业中,机械制图是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涉及范围较广,致力于确保学生顺利就业。文章以创新为着力点,探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7-0089-02

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要在学校锻炼一身过硬的本领,熟悉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学会用正投影法绘制三视图,掌握零件图的绘制方法,明确标注的意义。掌握这些技能是学生个人专业能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对中职机械专业人才的要求。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缺乏动力、绘图指导缺乏标准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基于创新,大力推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一、机械制图课程浅析

机械制图课程以识图、绘图为重点,社会应用性较强,是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中职学校的机械专业学生会较早地接触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奠定了学生的专业基础。机械制图课程涉及立体投影、三视图等,所以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及空间立体感要求较高。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涉及的知识广泛。学生要掌握国家规定的制图标准,学会绘图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具备基础的制图能力,掌握机械零件的点线面投影、三面投影,能够将三视图与基本体联系起来,并分析组合体,绘制轴测图,有效掌握三视图投影规律。机械制图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学生不但要了解机件的表达方法,而且要学会制作零件工程图、标准件等,还要掌握利用计算机绘图的方法。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读图能力、绘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最为关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二、中职机械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困境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要做到理论结合实践,要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当前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困境。

1.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能对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他们就会在课堂上努力学好、学会。这样学生就能快速提升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反之,如果学习动力不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会不尽如人意。一些中职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思维定式比较明显,喜欢按部就班地去学习,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也比较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机械制图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并且勤于动手才能够学好这门课程。比如在学习三视图的时候,学生经常需要根据两面的视图来补画另一面视图,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

2.学生不重视绘图标准

绘图关系到工程建造,所以需要严格遵循国家标准进行,所绘图样应该被业内所认可,并且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对各种图样的画法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对各种图样的应用范围也有明确的区分,这些都体现了绘图的严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一直在强调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重要性,但是一些学生根本不把它放在心上,画图时十分马虎。

3.学生难以将知识融会贯通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存在一定的理解认知障碍。比如在教学三视图的时候,教师会让学生记住一些基本体的三视图,这样学生将来在见到这些基本体的三视图时就能够快速反应,形成联想。但是实际上,一些学生很难将三视图和基本体联系起来,存在读图困难。

三、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学校和教师需要开展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彻底转变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创新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以学生为中心

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经常是教师说一点,他们就学一点,甚至还偷工减料。这样的学习难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应该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了解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教师只是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再安排练习,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可能会不理想。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模型,引导学生把组合体上的点、线、面拆分开来,有针对性地去观察,以更加直观地掌握组合体投影形式,降低绘图的难度。教学应该由易到难。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机提出为学生设计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在实践和讨论中不断推翻错误的观点和认知,最终得出正确答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能充分拉近中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解决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要组织好课堂活动,协调学生之间的探究工作,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点。

2.实施分组合作

分组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某些机械制图课程知识,若教师一味地讲解,便会耗费较多的时间,进而影响教学效率,若让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便可以较快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圆弧连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内切半径、外切半径的求法,探索切点的位置,总结圆弧连接的具体步骤。各个小组的成员要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通过实践去证明。实施分组合作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由分组并讨论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个人能力、学习态度等进行分组,并选出每個小组的组长,还要给每个小组安排适宜的作业任务,并督促学生相互监督管理、取长补短。实施分组合作能够给每个学生合理分工,有效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3.理论结合实践

学生学习到的机械制图方法,最终要应用到实践当中。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实践操作训练。教师可以结合零件的加工过程开展相关的零件图纸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零件和图纸之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零件和图纸的相互转化过程。教师在教学螺纹连接的画法时,可以同时讲解螺纹的加工过程,这样学生在绘图的时候就能胸有成竹。在教学三视图的时候,教师可以做实物和视图的转化训练,充分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中职学校的学生应该在学校期间就提前了解相应岗位的工作需求。教师可以带领机械专业的学生到企业的机械加工车间,以使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螺纹等知识。

4.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评价来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的目标,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应该建立科学的機械制图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探索能够反映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策略,以开展多元化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阶段性学习成果,并将学生的课上纪律情况、回答问题情况、作业情况、章节小测情况、期末考试情况等纳入评价体系,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个人潜力,改变以往“一考定生死”的局面。

中职学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分组合作、多媒体技术等,给学生传授课程重点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感,提高学生的绘图和识图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应该多倾听学生的观点,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本文介绍了当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系列策略。希望中职学校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未来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岗位。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晓静.关于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2):95.

[2]  陈立.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7):148-149.

[3]  高燕.关于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9(15):95-96.

[4]  高涵.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19(5):37.

[5]  王华祎.如何创新及深化中职机电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J].中华少年,2018(26):61.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中职改革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改革之路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Passage Four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