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同德育的有机融合

2021-09-29柯烈珍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融合

柯烈珍

[摘   要]素质教育大力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育受到广泛关注。各阶段的各科教师均担负着德育的重任,致力于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机融入德育,以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文章重点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同德育有机融合的方法策略,以期给各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7-0009-02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不仅强调要使学生掌握汉语基础知识,还强调需注重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初中语文教师需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及时更新和转变教学思路,在带领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陶冶他们的情操,将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一、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深入发掘德育元素

要想做到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同德育有机融合,教师可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因为教学计划的制订,或教学目标的预设,均要以教材为基本依据。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材在不断更新和完善,选编的文章不仅题材丰富,文质兼美,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还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元素。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深入发掘课文中的德育元素,并由此开展德育,进而使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感受。

例如,在进行《诫子书》的教学时,教师首先由谈话导入:“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而且是一位慈父,今天就引导大家学习一封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信——《诫子书》,一起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与智者的谆谆教诲。”接着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注意停顿,鼓励学生借助课下注释与工具书尝试自主翻译课文,并在学生自主翻译的基础上,让他们讨论、交流、解决各自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对学生的探究加以点拨,并指导古文的学习方法。再带领学生认真品读课文,领会文中的深意,设置问题:“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有效总结:“告诫儿子要勤于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最后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最喜欢的一个句子,畅谈个人的理解与受到的启发,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所传递出的深刻人生哲理。

二、发挥榜样作用,有效渗透德育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各种类型的文章,其中不乏写人记事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会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来展现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一些作品论述的主要人物具有十分正面的形象,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发挥正面人物形象的濡染作用,组织学生通过分析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习他们身上所具备的精神和品质,以实现德育和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

比如,在开展《邓稼先》的教学时,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图片,简单介绍文章主人公邓稼先的生平经历。然后在大屏幕上投影邓稼先的照片,询问:“大家认识他吗?请仔细观察照片并认真思考,他是一个怎樣的人?”鼓励学生自由交流,快速默读全文,从文中找出邓稼先的感人事迹,从而让学生的内心初步受到触动。接着把重点放在人物形象分析上面,讲述:“通过这些事件,大家可以看见邓稼先的一生,是为祖国无私做贡献的一生,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与品质呢?”要求学生再次阅读全文,用原文词语或句子回答。再让学生找出并反复朗读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最后引导学生用一个字概括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这样做能让学生体会议论、抒情的特点,使他们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三、激活学生思想情感,强化德育

语文教学是传授语言知识的基础,具有意境美、语言美等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属于三维教学目标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有机融入德育,教师可从情感视角切入,在把握好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借助语言描述、视频或图片等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或者通过组织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情境,以激活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在课堂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文中所蕴含的浓烈情感。

比如,在《黄河颂》的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黄河颂》,以营造氛围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对黄河的了解。这样做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了解到新课内容同黄河有关。然后在课件中展示一组有关黄河的图片,简单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明确此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注意停顿,以示区别,让学生既要读出作者对黄河的热爱、赞颂,又要读出黄河奔腾不息的气势。最后引导学生由朗读过渡到理解,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诗歌的感染力,让学生明白作者是如何将情感渗透于全诗的。在教学中,教师从思想情感的视角切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还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坚持因势利导原则,把握德育良机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属于隐性内容,与显性的知识传授不同。教师应在恰当的时机科学、巧妙地渗透德育,以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初中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坚持因势利导原则,有效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在新课导入、重点讲述、难点分析、疑点解析与总结等多个环节中有机渗透德育,使学生能够一边学习知识,一边接受德育。

以教学《散步》为例。教师先进行导入:“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家是一个避风港,是一个幸福的摇篮。今天大家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浓浓的亲情。”然后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轻声跟读,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指出主要写了作者一家人散步的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我的儿子”有一个怎样的奶奶、爸爸、妈妈,让他们讨论自己是否喜欢这个家庭三代成员间的相处模式,并结合生活经验给出自己的理由。再提问:“作者通过讲述这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想要告诉大家什么?”学生通过细读课文知道,作者想要表达尊老爱幼的重要性以及那一代中青年人所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设疑:“尊老爱幼,人人有责,你是怎么做的?”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进行小结。这样做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亲情与责任感,以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加大德育力度

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入德育,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内时间与课堂空间是远远不够的。若没有经过有效的巩固提升,学生的理解与感悟通常会停留在表层,这便使他们很难获得深层次的感染,进而导致德育的作用并不明显。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围绕德育主题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行动中,使学生自觉规范个人行为,进而提升德育成效。

《驿路梨花》描述了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感人故事。题材虽不新,但文章却写得很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让学生通过速读把握课文的叙事线索与主要内容,抓住“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悬念顺藤摸瓜,对课文进行分析,并有效探究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的方法,以了解课文讴歌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展示了雷锋精神经久不衰并在人民群眾中代代相传的主题。在课外,教师围绕“学习雷锋精神”的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社区群众大力宣传关于平安法治、扫黑除恶、食品安全、反对邪教、远离黄赌毒等的内容;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望养老院的孤寡老人、孤儿院的小孩,积极帮助他们整理卫生,以使学生将雷锋精神落到实处,并通过学生的行动吸引更多社会人士参与到公益事业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入德育,不仅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实,还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色与优势,从多个方面入手,有机融入德育,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他们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建玉.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J].汉字文化,2020(12):108-109.

[2]  杨银泉.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0(9):32.

[3]  张小军.关于初中语文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0(18):128.

[4]  鲁遐国.解读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J].基础教育论坛,2020(7):15-16.

[5] 王首霞.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途径[J].考试周刊,2020(13):43-44.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德育融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