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重庆市智慧小区建设及发展的思考

2021-09-29刘林陈红霞杨修明程建付静

重庆建筑 2021年9期
关键词:建筑面积重庆市智能化

刘林,陈红霞,杨修明,程建,付静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技术发展中心,重庆 400015)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率也成为建筑业存在的突出问题[1]。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已逐渐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是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和新引擎[2]。当人们的生活被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刻改变时,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建筑行业也开始悄然变革,逐渐改变传统粗放模式,向建筑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方式转变。自2012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多次发文要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小区立体架构中,智慧小区是智慧城市面向民生的最基本单元,切实建好智慧小区既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也是促进建设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机遇。

1 重庆市智慧小区建设现状分析

1.1 总体情况

2018年,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实施《智慧小区评价标准》,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打造智慧小区,以智慧小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发展[3]。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共打造智慧小区244个,建筑面积近4026万m2。智慧小区建设项目涉及42个区县,135个开发企业,48个设计单位、19个咨询单位,培育形成30多个门类200余家智慧企业,智慧产业初具规模,行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的意识不断提升。智慧小区在为100余万业主带来舒适、便捷的智慧化生活体验的同时,系统解决了传统小区基础设施落后、物业管理粗放、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升了物业管理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小区邻里、物管、商户、社区街道等各主体间的信息融合,提高了业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智慧小区逐渐成为品质住宅和品质生活的重要标志,为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建设趋势

在重庆市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共同推进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积极参与下,2018年共打造智慧小区60个,建筑面积约956万m2;2019年共打造智慧小区77个,建筑面积约1321万m2;2020年共打造智慧小区107个,建筑面积约1748万m2。智慧小区数量随时间逐年增加,充分表明建设行业对智能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智能化在建设行业的推广力度也越来越大。

1.3 建设星级

智慧小区根据评价的总分值可分为一星级智慧小区 (60分~70分,不含70分)、二星级智慧小区(70分~80分,不含80分)和三星级智慧小区(80分及以上)。244个智慧小区的各星级占比详见图1。其中,一星级智慧小区121个,占比较高,达到了49%;二星级智慧小区97个,占比40%;三星级智慧小区11个,占比相对较低,仅11%。

图1 2018—2020年各星级智慧小区占比

1.4 建设阶段

智慧小区根据建设阶段分为设计评价和竣工评价两类。由于智慧小区的智能化设施建设涉及到较多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故大部分项目从设计阶段入手。其中通过智慧小区评价的244个智慧小区中,设计评价标识项目222个,占比达到91%,建筑面积3753万m2;竣工评价标识项目22个,占比仅9%,建筑面积273万m2。

1.5 建设区域

在智慧小区建设过程中,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均组织辖区企业积极打造各地智慧小区,其中主城区(9个行政区和3个国家级新区)共打造智慧小区121个,占比50%,建筑面积1709万m2;非主城区(25个行政区、县,4个自治县以及2个国家级新区)共打造智慧小区123个,占比50%,建筑面积2318万m2。

从项目分布看,大部分区县通过“动员龙头企业,提升建设标准”的方式,有效推动辖区智慧小区建设。其中两江新区、巴南区和沙坪坝区分别建设了38个、14个和12个智慧小区,建设数量分别位列前3名,渝北区建设了11个智慧小区,位列第四名,江北区和北碚区分别建设了9个智慧小区,并列第五名,全市智慧小区项目数量分布位列前10区县详见图2。

图2 2018—2020年智慧小区建设数量前10区县

2 行业发展情况

2.1 开发单位占比

自2018年重庆市智慧小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各片区智慧小区现场工作推进会以及各类宣传活动,开发单位积极参与智慧小区建设工作,共有金科地产、龙湖地产、恒大、碧桂园等135家企业开展了智慧小区建设项目申报。智慧小区项目建设前10名开发企业共完成项目申报105个,涉及建筑面积1736万m2,申报数量占总数的45%。其中,金科地产完成项目申报34个,涉及建筑面积659万m2,龙湖地产完成项目申报27个,涉及建筑面积308万m2,恒大地产和碧桂园完成项目申报9个,分别涉及建筑面积192万m2和153万m2,具体详见图3。

图3 2018—2020年智慧小区建设数量前10开发企业

2.2 设计单位占比

截至2020年12月,建设的244个智慧小区项目的智能化设计单位主要有川仪、科宇智能、渝宏建筑、市设计院、森柏建筑、四通都城科技、深圳达实、长厦安基、中机中联、通普科技等70多家设计单位。其中,金科地产、龙湖地产、万科地产等知名的开发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智能化设计单位,如龙湖地产的智慧小区项目基本上都是川仪设计和施工,部分开发商也将智能化方面的设计交于咨询单位设计。设计单位数量前10排名情况见图4。

图4 2018—2020年智慧小区建设数量前10设计单位

2.3 咨询单位占比

智慧小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为了能让开发企业更好地建设智慧小区,智慧小区咨询服务单位应运而生。他们为开发企业提供智慧小区咨询服务,指导开发企业更加合理地建设智慧小区。截至2020年底,共有19家咨询机构完成了241个项目的智慧小区评价咨询。其中,瑞坤公司完成了64个项目的咨询,斯励博公司完成了56个项目的咨询,团万家公司完成了21个项目的咨询,建标公司完成了19个项目的咨询,中机中联完成了17个项目的咨询,咨询单位咨询项目数量前10详见图5。

图5 2018—2020年智慧小区建设数量前10咨询单位

2.4 施工单位

2018—2020 年,共有22个项目完成智慧小区竣工阶段评价,涉及15家智能化施工单位参与智慧小区竣工项目的实施建设,川仪、成都思瑞安、重庆广播电视的智慧小区施工数量分别是8个、2个和2个,位居前三名。

2.5 物业单位

2018—2020 年,共有14家物业公司参与智慧小区竣工项目的交付管理,其中龙湖物业、金科物业和凰城物业的智慧小区数量位居前三名,分别有9个、3个和2个。目前,重庆市智慧小区物业服务单位,除排名靠前的开发企业有所属物业管理公司外,其余大都采用外聘物业公司形式。

2.6 设备厂商

截至2020年12月,重庆市共打造完成22个智慧小区竣工项目(因设计项目未采购设备,故不纳入统计范畴),因各项目打造星级、建设内容、设备采购等存在差异,故仅统计部分项目的主要智能化系统设备应用情况。智能化工程分为线缆网络类、安全防范类、出入口管理类、公共设备监管类、智能家居类、软件平台类和其他应用类,其中线缆网络类包括通信线缆、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安全防范类包括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周界防范、视频监控、电子巡更,出入口控制类包括翼闸、访客管理,公共设备监管类包括供配电、照明、电梯、能耗、资产、给排水、送排风、灌溉、沼气、积水等监管,智能家居类包括家居安防、家居环境、家居电力,软件平台类包括物业管理系统、设备集成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其他应用类包括公共广播、信息发布、健康管理、物流服务、BIM、智能垃圾桶、智能井盖、智能消防栓、智能路灯等。应用品牌主要包括天智慧启、川仪、联想、千丁互联、国优、博世、立孚、平安宜居、华为、捷顺、海康威视、大华、星网锐捷、狄耐克、豪峰、金万码、Honeywell(霍尼韦尔)、VSASUNTEK(威斯泰克)等百余家设备厂商,涉及重庆、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福建、美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3 存在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市智慧小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根据笔者调研,重庆市智慧小区建设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市各区域智慧小区建设发展不平衡,主城区智慧小区建设发展势头良好,远郊区县智慧小区建设进展相对缓慢,因地制宜地发展智慧小区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各星级智慧小区发展不平衡,高星级智慧小区占智慧小区总量的比例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强化高星级智慧小区建设量;三是各开发企业智慧小区建设发展不平衡,大开发单位参与智慧小区建设的数量占比相对较高,小开发企业参与智慧小区建设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智慧小区相关设备产业发展不平衡,本地智慧化设备产业实现了从少到多的发展,但整体规模较小,与外地智慧企业相比,本土企业在数量和知名度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对推动重庆市智慧住建和建设行业转型升级发展上还有待加强。

4 发展建议

4.1 各参与方主动作为

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建设各方积极参与智慧小区建设工作[4],不断提高住宅小区智慧化居住品质。建设各方要积极响应人民群众对居住品质改善的需求,积极参与智慧小区建设工作,尤其是小开发企业,要以智能化发展为契机,推动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发展。在智慧小区建设过程中,开发企业要积极打造高星级智慧小区,优先选用民众体验度好、获得感高的智能化技术,不断提升智慧小区的智慧化水平。

4.2 政府加强行业培育

强化产业链思维,以提高智慧小区居住品质为导向,重点围绕智慧小区高质量发展、智慧产业和智能化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既有住宅小区智能化改造等开展项目研究及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产学研之间的紧密合作,引导智能产品加速升级换代、智慧小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结合智慧城市发展要求,邀请数字化信息技术高科技企业参与智慧小区建设,以“科技+地产”方式打造具备标准化、可复制的项目,以点带面大力推广智慧小区先进、适用技术(产品)。

猜你喜欢

建筑面积重庆市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房屋建筑面积测量研究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建筑面积计算的改进思考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龙岩地区商品房共有建筑面积分摊模型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