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花村:笃定一颗初心 走出绿水青山好风景

2021-09-29胡珊通讯员蒋攀赖颖薇责任编辑刘怡然

宁波通讯 2021年14期
关键词:浙东旧址大桥

文/本刊记者 胡珊 通讯员 蒋攀 赖颖薇 责任编辑/刘怡然

在宁海县岔路镇东北方大约1.5公里处,浙江省内最长、最大的独流入海水系——白溪,调皮地蜿蜒了一下,在郁郁葱葱的鹿颈岗山脚下冲积出了一块面积不大的平原。700多年前,王、葛、杨三姓先祖为避祸乱,先后迁居于此,世代以种梅为生。袅袅炊烟中,这里渐成村落,被称为白岭根村,后改名为梅花村。

数百年来,梅花村偃卧于白水青山之间,宛如孤岛,与世隔绝。直到1947年的新春,村庄里召开了一次意义非凡的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浙东革命的一次重要转折,同时也赋予了小山村厚重的革命之红,拉开了村庄嬗变的序幕。从此,幽幽梅香飘荡于蜿蜒山路,见证了梅花村从深山避世的静谧古村到坚韧不拔的革命老区,再到点绿成金的美丽乡村的巨变。

一场会议决定一次转折

1947年1月28日,时值春节,白岭根村迎来了开春之后的第二场雪。雪中,一株株梅花绕舍掩篱,傲寒怒放,将整个村子淹没在一片清香馥郁的花海之中。

村子的最南边有一幢独门独院的农家小院,与村里其他房屋隔着一段距离。小院的后门连着一条上山的小路。从这里出去,很快就能消失在茂密的鹿颈岗山中。

小院的主人葛希曾是土生土长的白岭根村人,家中以务农为生,兼做一点煤炭生意。他少年好学,胸有抱负,在外求学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洗礼,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党的地下工作,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这一天,他心情激动,早早就嘱咐家人,晚上家里要来非常重要的客人,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安排。他甚至告诉父亲,“万一出现什么事情,我们全家老小的性命不重要。宁愿做好牺牲的准备,就算杀头,绝对不能暴露地下党领导和同志的身份,大家一定要统一口径,守口如瓶。”

彼时,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台属地区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浙东党组织刚刚召开“上海会议”,宣布成立中共浙东工作委员会,同时还做出了一项重要决策,把浙东党组织工作重心转移到台属地区,将台属地区作为浙东革命游击战争的中心点、出发点和立足点。

为了贯彻“上海会议”的精神,中共浙东工作委员会决定在宁海召开一次浙东地区干部会议。会址就选在了白岭根村。因为白岭根村自1941年下半年起,便是台属党组织的联络指导中心,村里党员多,群众基础好,而且地处偏僻,环境隐蔽,靠山面水,退守便利。实地考察后,上级将会议地点定在葛希曾家。

(下图/蒋攀)6月25日,一批党员在梅花村会议旧址重温入党誓词。

(上图/岔路镇梅花村村委会供图)2017年起,梅花村在村前屋后重新种了很多梅花,成为宁海赏梅胜地之一。图为村中白梅傲寒怒放。

1月28—29日,经过前期的周密部署,中共上海分局代表顾德欢、中共浙东工作委员会书记刘清扬与上海、台属地下党负责人张任伟、许少春等人,在葛希曾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确定了独立自主开展台属地区武装斗争的方针和策略,明确党的工作方针从隐蔽坚持转为公开的武装斗争,成为浙东党组织和台属党组织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浙东与台属的武装斗争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台属地区建立起主力武装,成立了山洋、天台山革命游击根据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整个浙东作出了积极贡献。

那两天,窗外大雪纷飞,积雪盈尺,村中寒梅傲枝,红蕾点点。顾德欢有感而发,给这次会议取名为“梅花村会议”,白岭根村也因此得名“梅花村”。

(左图/宁海县岔路镇政府供图)夕阳下的梅花大桥宛如长虹横卧白溪之上。

(右图/胡珊)图为忆苦思甜饭。

一座大桥开启一个契机

因为梅花村会议,梅花村拥有了一段值得永远铭记的红色历史,成为浙东著名的革命老区。1949年后,梅花村开始开垦耕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种植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因为村庄面积小,耕地不多,为了吃饭,村民们放弃了种梅,把梅园变成了一块块农田,曾经漫山遍野的花海逐渐凋零为房前屋后零星的风景。

但即便如此,由于位置偏僻,出行不便,梅花村的发展仍称不上快。尤其是村口的那条白溪,在烽火岁月,它是屏障,但在和平年代,它是阻隔。多年来,白溪上只有一座1.5米宽的石板桥,村民出行,必须冒险蹚过溪滩。一旦遇上暴雨,溪流暴涨,不管是石板桥还是溪滩,都被淹没。村民只能绕道前童,兜一大圈,才能到镇上办事。在白溪上造一座大桥,成了梅花村几代百姓的集体守望,也成了各级领导牵挂在心、当地政府为之努力的一件民生大事。

2009年1月7日,时任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在老区考察时,拍板建造梅花大桥,老区人民的造桥梦摆上了市政府的议事日程。然而,设计方案出来后,村民却提出了异议。原因是规划部门考虑到白溪流域治理,要在村里征35亩地。但对人均只有8分地的梅花村村民而言,土地就是命根子,一分都不能动。因为双方意见不一致,梅花大桥建设一搁再搁,立项过了6年,却始终没有动工。

2015年,岔路镇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难题。同年3月,镇里成立工作专班进驻梅花村。在工作专班的带领下,梅花村的党员、村干部也站了出来,按照“谁家亲戚谁负责”的原则,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终于完成35亩地的征迁任务。

2016年,工程总投资约800万元、搁置8年之久的梅花大桥终于建成通车。大桥全长260米,宽7米,如一条长虹横卧于白溪之上。从此,梅花村村民结束了冒险蹚滩的出行历史,只要5分钟就可以到达岔路镇中心。

建设梅花大桥的同时,梅花村也在快马加鞭筹备梅花村会议旧址的修缮工作。村委会首先做通了住在旧址里的5户人家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从旧址里搬了出来。随后,重新翻修房屋,并在旧址前面挖了一个荷花塘,在塘上建起了九曲桥和一座凉亭。此外,村里还下大力气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清掉了一批危旧房屋和露天厕所,重新在村前屋后种上大量梅花。

那个疏影暗香的小山村又回来了。

然而,变化并不只是这些。“大桥通车、会议旧址修缮后,我们发现来村里的游客比之前多了很多。2017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前每周村里的游客流量在七八十人,但之后就猛增到上千人,多的时候甚至可达上万人。这对村庄发展而言,是很好的机会。”梅花村党支部书记杨良军说道。

一颗初心绘就一片风景

如今,从宁海城区驱车20多分钟,经过宽阔的甬临复线,进入坚固美观的梅花大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浙里梅花 江南红村”几个地标性大字。到达村口后,顺着新修的环村路一直往前走,不一会儿,就能看到一座九曲桥横跨“廉湖”,靠近山脚的地方,“梅花精神永放光芒”几个大字熠熠生辉。九曲桥对面,曲径幽深处,一座两层老建筑掩映在绿荫之中,游人来来往往,摩肩接踵。

杨良军告诉记者,翻修会议旧址后,他们又对村庄进行梳理式改造,建起了红色长廊、红色记忆博物馆、红梅影院等红色景点,同时通过墙画、标语、假山,打造红色主题的景观,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这几年,梅花村在保留乡村韵味的同时,以党建主题教育为契机,依托革命老区优势,大力发展红色经济和乡村旅游经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自2017年以来,梅花村已接待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6500余批次、16万余人次。

如今,梅花村早已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村集体年收入达到60多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30余万元。这些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旅游产业,比如红梅电影院的电影票收入、初心讲堂的租金、会议旧址讲解员的讲解费等。

富起来的不仅仅是村庄。随着客流的导入,很多村民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60岁的葛宏存种了三五亩西瓜,以前他都要托亲戚帮忙找销路,或是赶个大早到岔路、前童的农贸市场去卖瓜,但现在,游客自己下地摘瓜,他在家坐着就把钱挣了。除了农产品销量增加,村里的民宿经济也慢慢发展起来。2019年,梅花村开出了第一家红色主题的农家乐——忆苦思甜餐厅,随后又开出第一间民宿——老区民宿。“走革命先烈走过的路,吃革命先烈吃过的饭,才能更深刻地感受革命的不易和信仰的力量。”杨良军说。虽然目前村子的民宿经济才刚刚起步,但接下来,梅花村将对照7月13日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在梅花村调研时提出的要求,充分发掘红色资源,推进产业、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加快提高生态经济、红色产业发展水平,努力打造有魅力、有实力的共同富裕基本单元。■

小贴士

怎么去:导航“宁海县梅花村”自驾前往。

如何游:看一场老电影、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接受一次“梅花精神”洗礼、共唱一首红歌、聆听一堂《梅花村故事》等。

吃什么:体验忆苦思甜饭。

住哪里:村中民宿或前童古镇民宿。

猜你喜欢

浙东旧址大桥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油画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数鸭子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