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联合早期床上脚踏车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1-09-29曾维兰肖萍魏玲
曾维兰 肖萍 魏玲
机械通气是保障危重症患者获得有效救治的重要手段,患者被迫长时间镇静和约束,能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及跌倒坠床等风险[1]。但多项研究显示,长期卧床和制动会加重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并发症,从而延长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增加死亡风险[2-3]。因此,需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机体功能,促进疾病转归。床上脚踏车是一种卧姿状态下进行下肢锻炼的器械,机械通气患者可在不脱机情况下实现运动锻炼。人文关怀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要求护理人员在精神、心理层面给予患者安慰和关怀,达到与患者及家属治疗与情感上的共鸣[4]。本研究将人文关怀与早期床上脚踏车联合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5~72岁,平均56.03±10.41岁;病因: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8例重症肺炎,10例心源性肺水肿伴糖尿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14~25分,平均18.13±2.42分。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7~71岁,平均55.87±10.25岁;病因: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7例重症肺炎,9例心源性肺水肿伴糖尿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13~25分,平均18.54±2.26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纳入条件:预计机械通气时间≥7 d;年龄≥18岁;下肢肌力分级≥Ⅲ级(肌力可对抗重力,但不能对抗阻力);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条件:昏迷状态、心动过缓、颅内压高需积极干预、接受静脉降压治疗者等;有精神病史,智力、认知、语言等障碍。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高床头、浅镇静等方式预防肺炎,每日评估导管留置必要性预防感染等;机械通气第2 d即开始早期床上活动,包括每2 h翻身拍背1次;按摩小腿腓肠肌、指导上肢屈伸活动,每次20 min,每天2次。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联合早期床上脚踏车运动,具体措施如下:
(1)人文关怀: ①环境管理。患者床头悬挂吉祥饰物,灯光定时开光,夜间使用床头灯;告知患者各种噪音来源,夜间减少刺激性治疗与护理;进食时播放轻缓音乐,分散患者对刺激的注意力。②规范护理行为。医护同组实施计划性护理操作,如采血、彩超、胸腔穿刺等诊疗工作尽量日间进行,吸痰护理于患者睡前操作;使用约束带者,护士交接班时放松1次,并按摩四肢。③“6个一服务”。患者每日更换1次病服;每日早晚播放1次舒缓音乐,每次20~30 min;病室每日播放1次健康教育及康复锻炼视频;护士每班对昏迷、镇静患者进行1次抚触唤醒,对清醒患者问候握手;护士每日与家属沟通1次,征求并记录家属意见;患者睡前进行1次指压或按摩,每次5~10 min,帮助入睡。
(2)早期床上脚踏车: ①锻炼计划:康复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运动强度,意识清楚能配合者选用主动模式,患者自主踩踏练习;镇静程度评估表(RASS)[5]评分-1~1分、配合不良者选用无极模式,以踩踏车运转带动下肢运动。②操作步骤:患者保持卧位,下肢穿长筒袜,双下肢固定于脚踏车支具中,绑带扎紧,选定模式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床旁监测呼吸、脉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运动。训练时间每天2次,每次20~30 min。两组均干预14 d。
1.4 观察指标
(1)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2) 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估,两个量表均包含20项条目,采用1~4级计分法,标准分=各项目得分×1.25后相加,评分范围25~100分,评分高,则焦虑、抑郁越严重。
(3)干预前后呼吸参数:包括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d)
2.2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呼吸参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机械通气患者开展早期康复锻炼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患者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是较大阻碍。基于ICU病房无陪护环境及患者病情特殊性,患者携带管路较多,因此患者进行早期床边坐位、站立等早期康复活动时,需考虑患者耐受性问题,同时还需要大量医务人员协助,在目前医务人员紧缺情况下难以开展和推广[7-8]。而床上脚踏车无需改变患者卧位即可进行双下肢运动,既节约护士人力资源,同时保障患者早期活动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及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人文关怀联合早期床上脚踏车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者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呼吸状况。机械通气患者因ICU环境、长期卧床、疾病因素、日夜颠倒等原因产生严重心理压力和心理应激反应,因此实施人文关怀对于改善患者身心健康显得尤为重要[9]。人文关怀是一种融合情感和认知的心理帮助过程,护士在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主动关心患者,使其感受到医护支持,从而以良好心态面对疾病,促进康复。人文关怀从环境、家属探视、护理行为、日常服务等方面为机械通气患者营造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拉近护患关系,加强患者与家庭、护士之间的合作关系,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对疾病治疗产生正向作用。此外,在床上脚踏车使用过程中,若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患者可通过肢体语言和护士进行沟通,表达自身锻炼感受,有利于提高患者安全感和配合度。为降低耗氧量,通常采取物理约束、镇静等方式使患者处于休眠状态,但长期卧床制动会使肌肉处于无负荷状态,减弱骨骼肌和各级肌肉收缩功能,导致呼吸肌无力而延长机械通气时间。早期床上脚踏车运动使患者双下肢得到锻炼,同时膈肌、肋间肌等均得到锻炼,促使其完成用力呼气和吸气,改善呼吸系统功能,从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10]。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联合早期床上脚踏车对机械通气患者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作用,可缩短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呼吸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