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万戈先生与《陈老莲作品集》
2021-09-29龚继先口述邢建榕魏松岩撰稿
龚继先/口述 邢建榕 魏松岩/撰稿
上世纪80年代,社会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文化事业逐渐活跃起来。1989年,我当时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去辽宁博物馆参加建馆四十周年大庆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改变沿袭多年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模式,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有利于丰富课堂信息含量,拓展学生知识面,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如“唯多媒体”的思想、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师生的互动与交流、课件展示代替课堂教学的板书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多媒体综合效能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体系是新兴的管理模式,对我国中药材种植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国中药材种植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又因为属于农业产业范围内,对气候、土壤条件依赖性较大,通过供应链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高集约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抗市场冲击能力,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助力。
辽宁博物馆实力雄厚
辽博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始终处在文博事业的第一梯队之中。当年伪满洲国时期,溥仪出关,带出大量清廷珍贵文物,这部分文物几经流转,大部分归到了辽博;加上有杨仁恺先生这样的专家在那里主持,所以“文革”刚结束,辽博就有能力办大展,举办国际学术讨论会。
这次会议,国内外专家学者踊跃参加。大陆的专家学者不说了,国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收藏家、学者也来了不少。这场文博盛会热热闹闹,分不同的主题进行研讨。在我主持的一场研讨会上,见到了从美国过来的傅申、王己千和翁万戈先生。翁万戈先生似乎对陈老莲格外钟情,在大会上做了有关陈老莲的学术报告,他谈陈老莲很有独到之处。
《陈洪绶》,翁万戈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本书分文字、彩图和黑白图三函。内有翁万戈先生签名,翁先生坦言“继先我兄,没有您的提议就没有这本书”
《陈洪绶》彩图编封面
建议翁万戈先生出版陈老莲作品集
此前我们接触过另外一位华裔大收藏家,拟在《艺苑掇英》上刊登他收藏作品的专辑。那位收藏家在商言商,说他的书画都放在银行的保险柜里,不考虑藏品本身的价值,即使实际花费也很可观,每次从银行拿出来拍摄,需要专车,需要摄影师,还要雇佣安保人员,这样一算,拍摄的费用大概每张底片80美元。《艺苑掇英》出版一本专辑至少约需要百把张图片,我们粗略一估算,感觉费用过于昂贵,我们也没这么多外汇,在当时的经济背景下根本没法负担,于是只能作罢。因此与那位大收藏家相比,翁先生的做法令人惊喜,也令人感动。他是真正想做事业的人。
《黄庭经神像图卷》宋代梁楷,纸本水墨
4.5 肥大细胞和容量超负荷诱导细胞外基质重构 有研究[40-41]显示,在容量超负荷模型中,肥大细胞能够初始化一系列的分子事件,导致细胞因子的聚集、MMP的激活和持续的细胞外基质的更新。然而,除了肥大细胞以外,其他细胞类型,如心肌细胞和浸润性的中性粒细胞的作用也不能排除。
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静脉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腹腔灌注,多西他赛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43)第1天和第2天1000 mg/(m2·d)静脉滴注,氟尿嘧啶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93)500 mg/(m2·d)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652)75 mg/(m2·d)静脉滴注,腹腔灌注应用热化疗灌注机将顺铂75 mg/(m2·d)和氟尿嘧啶500 mg/(m2·d)分别溶于42~45℃的生理盐水内,3周为1个周期,共计化疗3个周期。
翁先生说,要么不做,要做就认真做,做到最好。他说中国国内及美国藏有不少陈老莲画作,可以借此机会,将世界范围内陈老莲的作品全部摸查一下,尽量收集完整。
历经七年的精雕细琢
从1989年我们在沈阳计划出版陈老莲作品,历时七年的收集、拍摄和编辑,到90年代中期的时候,稿子基本齐备,一切已经就绪。翁先生带着样书,专程来到国内,准备敲定最后的细节,没想到出现了意外情况。
翁先生本人懂书画,收藏宏富,对国内外博物馆比较熟悉,又是摄影家,具有编辑陈老莲作品集的最佳条件。20世纪40年代,翁先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美术系学油画,之后一直从事绘画、摄影及电影相关工作。他是摄影家,拍摄的图片清晰度很高,经得起放大处理,而且知道艺术作品的拍摄特点,当时国内还很少见到这种专业水平。经翁先生逐次拍摄所得,加上他自家的收藏,数量上已经达到了出版的要求。
翁先生的大度慷慨令人感动
记得我问翁先生,他的劳务和资料费用如何结算?翁先生说,他不要拍摄费,不要资料费,也不要稿费,任何费用都不要,该做的,他都会去做。只需要在出版后,给他一些样书就可以了。他的大度让我非常意外,也非常感动。
陈老莲的画在中国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影响深远。任熊、任熏、任伯年,以及后世很多画家都说过自己取法自陈老莲。我也喜欢陈老莲,但当时陈老莲的作品还没有完整出版过,只有翁万戈这样的大收藏家有这个条件。翁万戈先生是翁同龢的第五代嫡孙。翁同龢喜欢陈老莲,收藏不少。翁氏六代收藏当时保存在美国翁万戈先生的家里,这其中就包括陈老莲的不少作品。
出版受阻,险些生变
这件事就定下来了。翁先生是个爽快人,并不计较细枝末节,经常自掏腰包。此后七年间,他和夫人乘坐飞机辗转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当然还有中国国内各地。凡有陈老莲藏画的博物馆、美术馆,翁先生均到访相洽,获得了不少公私收藏机构的支持,因此拍摄了大量陈老莲的作品。当时夫妻两人都已经七十多岁,舟车劳顿,又有时差困扰,很不容易。不过他们并不在乎,从没说过辛苦。
扬州市将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列入各级农业农村工作、农业现代化、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等目标考评内容,强化工作责任和目标要求。同时,研究制定年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充分激励了各地政府和干群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责任心。扬州市财政连续两年,每年安排520万元的农业生态环保专项,用于扶持各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效调动了各类农业企业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积极性。
我们出版社的某位领导,对陈老莲知之甚少,自然不认识这套书的价值,以及我们为之付出的心血,他的积极性不高。加之,出版社觉得这套书印刷成本过高,肯定无法赚钱,出版一事就搁置下来了。
眼看十年过去了,陈老莲作品集还没有出版的迹象,难道这样不了了之了?我非常焦虑,更多是深深的不安和歉意。当年要编辑出版这本书是我提出的想法,向翁先生组的稿。翁先生不计报酬,不辞辛劳,积多年之心血,现在已基本定稿,却被我们拖在那里,想想很对不起人家。我还担心生变,如果这样好的选题付之东流,那真是中国美术出版界的一大遗憾!
本社不行,我就想到换家出版社。我找到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卢辅圣先生,我对他比较了解,向他介绍了情况。他果然极有兴趣,非常愿意出版。我想这套书不管哪里出版,只要出版就是好事,可以为美术史留下一道深深的印痕,因此并不计较在哪出版。
“毕业创作”令我颇感欣慰
后来事情又有了转机。我在社务会议上说了上海书画出版社愿意出版的消息,大概觉得白白被人摘了桃子也不好,最终人美决定出版《陈老莲作品集》,共三大本,包括陈老莲作品及研究论文集,价格分别定为360元、590元、260元。这套书在当时可说是全国唯一比较全面研究和介绍陈老莲的图书。
我建议翁万戈先生如果有兴趣,不妨考虑出版陈老莲作品集。翁先生很认真,当成一件重要事情,回去便开始考虑。我还在沈阳期间,就在宾馆接到了翁先生的电话,他说要出版陈老莲,一卷不够,恐怕要三卷,一卷彩色图,一卷黑白图,一卷研究成果。我回答说,不管几卷,我们都出。
这套陈老莲作品集,是我出版生涯的最后一套书,是我在上海人美的“毕业创作”。这套书之后,我就没再做过书了。这套陈老莲作品集,我自己存有一套,翁先生在扉页上给我题词:“继先我兄,没有您的提议,就没有这本书!”
另一幅是宋代梁楷的一幅白描人物画《黄庭经神像图》。这幅价值更大,为什么呢?首先是画得好,其次是具有文献价值。梁楷作画平时以粗笔为主,性格上不拘法度,传世作品以泼墨居多。他画泼墨仙人最为独到。据我了解,梁楷的白描画,传世极有可能仅此一张。梁楷学李公麟,李公麟是白描大师,他画《五马图》等,都用单线勾勒,这种高度写实的技法和梁楷惯常表现出的粗阔笔式南辕北辙,迥然相异。所以梁楷取法李公麟的证明和痕迹,就在这张白描《黄庭经神像图像》上。这幅画不光有艺术价值,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画史研究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4]“大老虎”窃国,祸国殃民;“小苍蝇”窃铢,为患乡里。二者均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打“老虎”、拍“苍蝇”,对重拾民心、弘扬正气、稳定社会具有同等功效,且后者更能坚定基层民众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在中上层反腐取得巨大成效的前提下,严刑峻法打击基层腐败及与其沆瀣一气的乡村黑恶势力,更显尤为迫切。
《仿戴进谢太傅游东山图轴》明代沈周,绢本青绿设色
因为这套陈老莲作品集,我和翁先生前前后后接触了很多年,非常钦佩他的为人和学养。《艺苑掇英》也出版过翁先生的藏画专辑。最近听说翁先生又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两幅国宝级书画,都是我们以前《艺苑掇英》出版过的经典作品。一幅明代沈周的大幅山水《仿戴进谢太傅游东山图轴》,一米七的一幅青绿大画,画得既精细又波澜壮阔,里面高山峻秀,泉水淙淙,人物高冠博带,一派名士风流。沈周如此巨大的青绿山水极为罕见。
念旧的翁万戈先生
翁先生常年生活在美国,和国内老一辈书画家、鉴赏家交往频多。他在纽约乡间的别墅莱溪居,是一座典雅的山水园林,占地广,景致绝佳。谢稚柳、杨仁恺、徐邦达等先生去美国,都到那里拜访过翁先生,羡慕他的居所,啧啧赞叹。翁先生的莱溪居,简直是世外桃源,是充满艺术气息和艺术宝藏的圣殿。
我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今年暑假开学之后,我被班主任任命为班里的纪律委员,主要管理班级的课堂纪律。教室后排总有几个捣蛋鬼,上课的时候悄悄说话,一下课就飞的影子都没有了。我之前还与他们一起玩来着,但自从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说过他们之后,他们像是变成了我的敌人一般,再也没有和我说过话。而且班里其他的同学看见我的时候,也没有以前那样自然了。其鹿哥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一方面,我要尽自己的职责,管理班里的纪律;另一方面,对于实在不好管理的同学,我还要与班主任商量,让班主任来对其进行教导。这让我在班里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就连我的“死党”现在也很少与我说话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呀?
翁先生夫妇每次来上海,必来和我见面,有时候到我家坐坐,品一口茶,聊一聊天。我请他们夫妇吃饭,一般总在上海的唐宫海鲜舫或者王朝大酒店。他们喜欢吃纯正口味的中国餐,住则喜欢国际饭店。从这点看,老先生长期人在美国,生活习惯还是念旧。
(本文选自《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第五辑之《龚继先口述历史》,该书将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编读往来·
1、《李达李汉俊 在“一大”展陈中从缺位到首位》
张磊 《世纪》2021年第4期
常舟仁 留言: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就是实事求是,史实不应更改。
人文潜江留言 :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再现历史!
QJY留言 :只有实事求是,尊重历史,才能真正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2.《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担任大会的记录》
吴海勇 《世纪》2021年第4期
汪志星留言 :毛泽东作为会议记录者,我是相信并支持该论点的。其他我未研究过。但毛泽东1924年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期间,所有的正式会议的会议记录竟全是毛泽东当任会议记录的。是不是也能说明一些什么。
3.《上海如何确认和复原第一批红色遗址》
邢建榕 《世纪》2021年第4期
张小平留言 :邢局(邢建榕)的文章中提到解放后一大会址的寻访,听母亲说树德里建好后时逢外公外婆结婚,是第一家搬入的,老家的前门正对着一大会址的后门。寻访时外公已病逝,外婆曾作过证明,50年代末我还在老宅住过,老宅交给文管会时连外公订阅的邹韬奋先生办的全套《生活周刊》等都捐给文管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