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是棒棒糖还是指挥棒?
2021-09-28崔传刚
崔传刚
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即将成立的消息正式公布。这是继上交所和深交所后,我国内地第三个证券交易所。一时间,北交所“刷屏”,投资者普遍乐观,“北交所一定会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中小企业的发展机会来了!”
目前,广大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于财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上市可谓锦上添花,但对中小企业而言,上市就是雪中送炭。因此把上市门槛合理降低,让更多中小企业得到融资机会,就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必然选择。
9月5日,相关部门对北交所上市、交易、会员管理三大基本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上市规则》对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持续监管作出了四方面调整:一是公司治理标准更加优化,推动独立董事发挥更大作用;二是信息披露要求更加具体,细化了自愿披露、豁免披露、暂缓披露、行业和风险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还建立了统一的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和报备制度,严防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三是停复牌管理更加严格,比如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停牌时间压缩至不超过10个交易日;四是主体责任更加清晰。
《交易规则》也有亮点,包括实行30%的价格涨跌幅限制,给予市场充分的价格博弈空间。另外,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实施临时停牌機制,即当盘中成交价格较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30%、60%时,盘中临时停牌10分钟,复牌时进行集合竞价。
目前一家企业要想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市值最低要达到10亿元,北交所则把这个标准降到了2亿元。如果把企业拟人,那么沪深主板服务的就是工作多年的成年人,科创板和创业板服务的是刚走出校园的青年才俊,而北交所服务的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由于北交所要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所以一家企业是否有创新优势,将成为能否登陆北交所的关键。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北交所的成立固然是一次政策机遇,企业是否有潜力成为某个领域的小巨人、产业链上的关键角色,能否帮助国家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以及未来国际化的可能性,都将是北交所判断一家企业能否上市的因素。
北交所看上去是一根棒棒糖,其实更像是一根指挥棒。它不会给每个会哭的孩子发糖吃,而是更想让孩子知道通往甜蜜世界的方向。
除了中小企业,很多投资者也在摩拳擦掌。目前看,个人直接参与北交所投资的门槛会比较高,甚至要高于科创板的50万元门槛,未来能直接从中获利的群体仍是少数。因此,投资者们在充满憧憬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
一棵嫩芽要开花结果,需要时间的洗礼和持续的浇灌培育,在兴奋之余,我们还要有耐心,期待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得更加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