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园本培养的路径探析

2021-09-28王娟

求知导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

王娟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动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形势下,幼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尚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幼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相关的传统文化素养。文章在分析幼儿教师需具备的传统文化素养及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的价值等内容的基础上,对园本培养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路径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园本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3-0095-02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学校教育历来具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义务和功能,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工作者,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认知、挖掘和运用,是其应努力承担的时代使命与应有的自觉作为。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1]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是时代的呼唤与要求。幼儿教师是幼儿的重要启蒙者,探索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园本培养路径有利于丰富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方面的研究,在切实提高园所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从而提升园本课程质量的基础上,为其他园所提供培养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可供借鉴的思路。

一、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现状

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第一,流于形式,精神缺失。具体表现为人文精神缺失、园本精神缺失、时代精神缺失。第二,浮于表面,情感缺失,难以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当前,幼儿园师资培养课程中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比例不高,入职前对于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不足[2]。多数幼儿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知识掌握不足,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浅显,文化根基不深。入职后,园所对于教师的支持与培养不足,对于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提升的效果关注不足。同时,园所对于教师有效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和实施传统文化课程的支持不足[3]。

二、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的价值追问

(一)助力课程传统文化渗透

幼儿教师是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其传统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未来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提升幼儿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能够促进他们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背后的教育价值,亲身参与到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来,实现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的融合、文化传承与探索创新的融合。

(二)增强幼儿传统文化归属感

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在提升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质量的同时,培育幼儿的文化基因,激发幼儿初步的文化归属感,让他们在幼小的心灵里认同传统文化的同时逐步成长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三、五环互融——园本培养教师传统文化素养路径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四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主要选取传统文化中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作为园本课程的教育内容,十余年来,致力于构建和优化幼儿园民俗节日课程,提升民俗节日课程文化传承与生长价值,让传统文化以其独有的样态滋养每位幼儿和教师,践行“中国底色,多彩童年”的办园理念。

(一)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结构分析

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主要由幼儿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与传统文化教育能力构成,其中,传统文化知识是基础和前提。幼儿教师在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并将其外化为自己的课程内容与教育行为,具体体现在理解力、敏感性、融合力、渗透力、参与性几个方面(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理解力是传统文化教育能力的核心和前提,教师只有具备民俗文化课程的理解力,才能对民俗文化进行挖掘、筛选和要素提炼,并创造性地运用于幼儿教育中。敏感性是基础,融合力、渗透力和参与性是其显性特征。理解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敏感性和参与性,提升教师的融合力和渗透力,同时,教师敏感性和参与性的发展、融合力和渗透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理解力的进一步提高,五者相辅相成,才能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有效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力。

(二)“五环互融”的路径构建

在分析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要素及问题的基础上,我园探索出一套园本培养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路径——五環互融路径(见图2),特别注重从环境、活动等方面对教师进行无声的浸润以及教研、科研等方面的有形指导。

1.多维浸润

青年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不够,文化根基较弱。我们应通过多维浸润的方式让青年教师首先了解继而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幼儿园应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多能够直接亲近传统民俗文化的机会,如组织教师到黄龙溪、绵竹年画村、洛带古镇、蒙顶山、竹艺村等体验民风民俗,开展采茶、制茶、制作年画、编中国结等活动。同时,幼儿园一直在环境设计、制作、调整等方面下功夫。园所环境从整体风格上秉承“现代时尚中注入传统元素”,取自川西民间建筑特色飞脚翘檐元素的墙裙,大厅以民俗节日为主题的主题墙饰,醒目突出的民间游戏剪纸展示柱,楼道中随处可见的民间游戏元素互动墙等,无不彰显了我园独特的文化符号。教师更加理解这些外显环境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深意。

2.代际传承

伴随多年的民俗节日课程研究,一批批教师的成长和成熟又带动了一批批青春、激情的青年教师。在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园所文化成为连接不同时代成长、不同生长路径的教师共同的动力支柱,师徒结对,新手教师、成长教师与成熟教师的差异互动为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不断注入养料。

3.自我修炼

我园注重引导教师基于专业认同,着眼于专业发展,积极主动地寻求提升自我传统文化素养的多条途径,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例如,教师在开展“八哥茶馆”活动时,发现自己对茶馆文化及茶文化的了解不足,便主动阅读与茶有关的书籍,学习茶艺,去老茶馆体验,提高了自己关于茶文化的文化素养后,结合幼儿的现有经验来推进活动,继而实现文化传承与幼儿发展的双重价值。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对策分析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