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语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2021-09-28薛有庆
薛有庆
摘 要:2021年是新高考改革的第7年,在新高考改革制度下,教育部门对我国高中生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以语文科目为例,考试范围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要求学生对课程标准深入理解,逐渐侧重于向阅读理解、文言文翻译、议论文写作、诗歌鉴赏方面的学习。在这样的制度下,语文已经从“必得项”逐渐演变成“拉分项”。从这一层面来讲,深度学习、深度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文章探究了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语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语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3-0020-02
深度学习是当前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理论,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途径,其为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学生由表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化。但是当前还有很多语文教师不能有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提高,所以,语文深度学习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基本概述
(一)深度学习基本概述
深度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将教学向“纵向”延伸,不仅注重教学广度,更加注重教学深度。深度学习要求教师精准把握知识内核和教学本质,让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时,融入生活体验、社会经历、内心情感,摒弃浅层的文字理解,深入文章内涵,最终提高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
与表层学习相比,深度学习具有很明显的学习特征。表层学习一般表现为被迫学习,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进行“机械式”学习,难以灵活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单一,过于局限于课本。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必须经过教师和家长的鞭策才能开展学习,难以形成知识体系,对阅读理解、文章理解比较零散、浅显。而深度阅读则更加注重学生自身兴趣。深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遇到新问题时,喜欢从原理方面来构建学习体系,善于运用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对新问题进行深度解读,学习资源比较丰富,可以灵活运用高阶思维,同时善于自我反省和自我总结与提升[1]。
二、当前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难以实现深度阅读
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难以实现深度阅读。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在高考改革制度下,语文学习越来越注重知识的广度,因此,不能将学习重点单一化地放在语文教材上,要多读课外书,课外知识摄取量越多,在高考中的“押题命中率”就越高,因此就疯狂阅读文学名著纲要、节选、观后感、评论等。不可否认,当前,学生这样的学习现状确实是“多读书”“读好书”的体现,但是学生陷入了阅读弊端中,那就是难以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联系,知识摄取过于零散,难以形成知识体系。尤其很多学生为了节省时间,采用读节选、文章评论这样的“捷径”,短短几百字、几千字难以将整本名著的中心思想、人物性格、故事主线体现出来,学生容易掉入片面阅读、碎片化阅读的“陷阱”,不利于语文深度学习。
(二)文言文感知力弱
文言文理解是高考语文必考的一部分,是得分的关键,也是拉开学生分数的重要模块。在当前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由于古代语境与现代语境有很大差距,一些学生难以利用现代人的思维去体会古代人所处的背景,因此,一些翻译题型、实词虚词理解、思想概括题型的得分率不高,逐渐成为语文学习的“短板”。出现这一现象,与教师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着必然的联系。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甚至一些教师根本不采用提问的方式,直接将重点字、重点词的含义告诉学生,强制学生背诵下来。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发自内心地体会文言文的意韵之美、文化之美,很多学生直接将文言文与背诵课文画等号,不利于学生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的提升[2]。
(三)议论文写作困难
议论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据很大的分值,但是多数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这一模块中的得分率并不高。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不能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深入理解,尤其是半命题作文。还有些学生会出现写作思路不清晰、论证方法不正确、素材使用不恰当、写作基础薄弱等问题。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小、初阶段文章写作体裁以记叙文为主,很少涉及议论文,学生难以适应这种写作方式;其次,学生素材积累量太少,遇到议论文写作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最后,教师的教学深度不够,只能用“层次不分明”“内容空洞”“没有实际论证”这样的宽泛性词汇来指出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对学生议论文写作不能起到指导作用。
(四)诗词鉴赏水平亟须提高
很多学生在诗词鉴赏方面出现学习兴趣下降、诗词阅读过于浅显化的现象。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喜好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文化,多数学生更加青睐电子小说,青少年网络阅读量逐年提高,但是阅读质量却亟须提升。很多学生在阅读网络文学作品的同时,丧失了阅读的高雅性和趣味性,难以静下心来阅读古典诗词,领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语言魅力。其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功利性”太强,在授課过程中过于注重“考试怎么考”“学生应该怎么答题”“如何提分”,而忽视了诗词本质上的语言美和艺术美,过于模式化的答题思路会限制和降低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直接导致学生不敢将自身理解表达出来,更不敢将内心真正的鉴赏评析写在试卷上,使学生的批判能力和质疑能力受限。
三、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语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一)利用迁移阅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当前高中学生阅读深度不够的现象,教师应该有效利用迁移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深入阅读[3]。教师可以将语文教材作为依托,以文章节选为引入点,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的延续,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比如,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选段中,很多学生受到戏剧和歌曲的影响,简单地将《红楼梦》看成一部爱情小说,而忽视了名著背后的时代意义。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将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穿插在教学中,将课外知识“迁移”到教学中来,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而不是仅知道文章名、作者名,要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表达不同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给出合理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使其学会“以点带面”,通过小的知识点来建立阅读体系和培养阅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