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吹响民族解放的号角

2021-09-28杨志伟

北京档案 2021年9期
关键词:青年会学联歌咏

杨志伟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批1938年世界学联代表团来华考察过程中收集整理的文物和照片,其中包括一份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刘良模撰写并提交代表团的《中国民众歌咏运动》英文报告。报告详细回顾了民众歌咏运动发起的缘由和初期发展情况,特别对推动民众歌咏运动发展的方法及意义做了阐述,鼓舞号召广大民众踊跃加入救亡歌咏的队伍。这份报告作为抗战初期中国民众开展救亡歌咏运动的阶段性总结,与其他资料和拍摄的大量照片,被世界学联代表团带回北美,在第二次世界青年大会期间宣传展示,在当时与会各国青年代表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一、刘良模及其领导的民众歌咏运动

“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全国范围要求抗日救国的呼声日益高涨,众多音乐界爱国志士将“律动的旋律”化为“锋利的尖刀”,率先对民族危机做出反应。当时民众“借乐以抒情,听歌以励志”,组织歌咏活动成为振奋民气、激发抗战情绪的有力武器,雄壮的歌声如澎湃的怒涛,沸腾于整个中华大地。“一二·九”运动后,救亡歌咏运动在全国各大城市迅猛发展,救亡的歌声加速传遍祖国各地,如“茫茫黑暗中窥见曙光一线”,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著名政论家邹韬奋在《生活日报》撰文,评介民众歌咏活动:“这是足以暗示整个民族一致团结抗敌救国的伟大力量的象征。”[1]而在众多的大众歌咏与合唱团体中,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刘良模倡导组建的“民众歌咏会”,引领了群众性救亡歌咏活动率先在上海蓬勃开展。

刘良模,浙江镇海人,1909年出生于一个基督教家庭。1932年他毕业于沪江大学社会学系,后到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任学生部干事。1935年2月,刘良模在上海青年会四川路会所正式发起成立了第一个民众歌咏会,组织教唱抗日救亡歌曲。他深谙中国百姓中“大多数人文化不齐”的状况,认为用散发传单、办黑板报、组织演讲等方式开展抗日宣传和民众动员,大众不易看懂听懂,宣传效果不佳。为卸下“大多数人”思想的枷锁,让大众发声怒吼,作为歌咏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刘良模从教唱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又受到同期进步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如《大路》《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电影主题歌的感召,使他领悟到民众歌咏与抗日救亡之间的密切联系——“它们可以用在我们民族解放的斗争中”[2]。这是刘良模努力寻找的“不是为唱歌而唱歌,要为民族解放而唱歌”的一种创造性转化,即以歌咏作为鞭策自己、鼓舞民眾的武器来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由此,他决意“要用歌唱的方法来唤醒民众,组织民众……要有歌咏会的组织,要使民众高唱雄壮的歌、前进的歌,使整个民族奋发起来。”[3]。

1935年夏,刘良模相继将《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与冼星海创作的《救国进行曲》选为歌咏会必唱曲目。此时的刘良模已经强烈感受到:这些深入民心、催人振奋的救亡歌曲是他搜寻已久,用以广泛号召军民团结、一致抗日的最好宣传手段。他终于在民众歌咏的阵地上找到了让中华民族发出振聋发聩般呐喊的最佳方式。事实有力地证明,抗战宣传在哪里,歌咏运动就到哪里,这些最能集中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救亡顽强意志与坚定决心的战歌,始终是民族解放运动最具战斗力和感召力的嘹亮号角。

1937年春,刘良模随军人服务团赶到绥远抗战前线劳军。借此机会,他教授守土军民学唱抗日歌曲,举办军民联合歌咏会,在前线部队中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歌咏热潮。绥远省主席兼第35军军长傅作义对此举极为赞许,亲自从歌集中挑选出《救国军歌》《怒吼吧中国》《救国进行曲》《前进歌》《三十五军歌》等15首歌曲练唱。[4]学唱这些救亡歌曲得到官兵们的热烈欢迎,操练疲乏时学唱一两首振奋的歌曲,不但能够缓解疲劳,精神反而愈加振作;有时前线的士兵学会了一两首救亡歌曲,就“喜欢得什么似的,像小孩子般时时刻刻地唱着”。在教唱的同时,服务团利用简短的演讲或喊话,提振军人的抗战意志,帮助他们彻底领悟“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深刻含义。经过军人服务团此番奔走教唱,使昂扬的旋律,雄壮的歌声,伴着这群“为中华民族争生存”的将士们的满腔热血,传遍长城内外与绥远前线。[5]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众多爱国音乐工作者和歌咏会成员积极行动起来,奔赴抗战前线和救亡图存大后方。随着战势的需要,刘良模率领青年会军人服务部第十支部,先后奔赴南京、徐州、郑州、汉口、长沙等前线展开慰问工作,鼓舞士气,安慰民心,服务官兵[6],让音乐走进官兵紧张单调的生活,使战士们感受社会支持与民众关心的同时,从歌声中获取慰藉与力量。刘良模及其领导的青年会军人服务团,不遗余力地抓住一切机会、用尽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合推广民众歌咏运动,给当时来华考察抗日救亡运动的世界学生联合会(简称“世界学联”)代表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民众歌咏运动受到世界学联代表团高度评价

1938年5月至7月间,应中国学生救国联合会和各青年爱国团体邀请,世界学联派出一支由英国、美国、加拿大学生代表共四人组成的国际学生代表团,来华赴广州、武汉、南昌、长沙、西安、延安等地参观访问。目的是为考察抗战背景下中国青年学生组织的各种救亡活动,收集有关中国军民在艰苦环境中奋起抗争、顽强抗战的素材,并将这些材料带回国,为呼吁世界学联和各国青年团体,给予中国人民和青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以更有力的支援。

在华密集考察的两个月里,代表团每到一地必要参观学校、图书馆、医院、难民救济所等,与当地青年学生、妇女及民众团体座谈。他们亲身接触和目睹了中国军民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强烈的民族情感,积极投身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特别是当时席卷中华大地的民众救亡歌咏运动,给欧美学生代表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代表们对活动组织者和广大成员利用大众歌咏这种形式,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与爱国热情,激励前线官兵浴血奋战、英勇抗敌,鼓舞大众同仇敌忾、支援抗战,给予高度评价,诚如世界学联代表柯乐曼所言“这种民族觉醒的精神,正是中国必胜的保证”。代表们深感这种集体力量的伟大,认为民众救亡歌咏运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促进了民族觉醒与民众团结。

1938年6月12日上午,世界学联代表团由武汉乘火车抵达抗战初期“新的文化中心根据地”——长沙,进行为期三天的考察。6月13日下午,世界学联代表与当地学生联合会等青年团体在长沙基督教青年会座谈,交流斗争经验。这次座谈会上,刘良模向代表们做了题为《中国民众歌咏运动》的总结报告。在报告中,他系统地回顾了民众歌咏会筹建初期的情形并指出他坚信民众歌咏“确(实)能振奋精神,振作勇气,恢复已失掉的民族精神……训练民众,组织民众,达到解放中华民众的目的,这是民众歌咏会最大的使命”。他在报告中围绕成员招收、组织方式、骨干选拔、干事职责、组织纪律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如何组织、开展民众歌咏会,并强调“民众歌咏要注重服务社会”,号召大家“学会了救亡歌曲后,一定要教你周围的人”,鼓励成员深入到学校、工厂、街头、乡村、伤兵医院,或是通过无线电台的形式传播抗战歌曲,由点及面扩大民众歌咏运动的影响范围,团结各地民众,使其成为推动抗日救亡进程的有力推手。

在与代表们的交流中,刘良模表示愿意做一个“开路先锋”,领导爱国民众唱响这些雄壮的歌曲。他始终认为“越是在斗争环境中,越会产生伟大的歌曲;越是喜欢歌咏的民族,越是懂得斗争”[7]。正如他与爱泼斯坦的一次采访中所断言:“救亡歌咏活动可以使人们认识自己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相信有朝一日歌咏队终将会变成战斗队!”[8]刘良模不知疲倦的活跃形象,一直闪耀在代表团的视野中。在长沙短暂的几天里,刘良模全程陪同代表团到各处参观考察。期间,他还亲自教代表们唱《义勇军进行曲》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代表团的青年朋友们诚恳热忱地表示:这两首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此前也曾听过,也曾被感动过,如果没有大众歌咏活动组织者刘良模先生的亲自教授,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会,并表示回国后“一定能够把这两首雄壮的中国救亡歌曲,唱给全世界的青年们听”。

三、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作用

抗战初期,世界学联代表团来华考察,态度鲜明地同情并支持中国抗战,令国人备受鼓舞。同时,他们在华期间见证了抗日救亡活动和民众歌咏运动,对中国全民族抗战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民众歌咏作为抗日救亡运动中最常见、最广泛的一种有效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其推广与传唱的方式是号召大众坚决抗日的有力举措。国际青年朋友们每到一地,看到的各种形式的月台歌咏、集会歌咏、电台歌咏及合唱联唱,既激励了中国军民的斗志,又团结了各方力量。世界学联代表们回国后,将亲历的救亡歌咏运动与目睹的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广泛传播给同情中国人民、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社会,这对鼓舞中国军民坚持抗战,扩大国际社会同情和援助中国,广泛掀起制裁日本侵略者热潮,遏制侵略戰争也起了重要作用。

抗战时期是一个流血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歌咏的时代。民众救亡歌咏运动,是特殊历史条件下以音乐作为对敌斗争利器的爱国运动。这份《中国民众歌咏运动》报告,完整详实地记录了在战火硝烟的年代,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刘良模为代表的爱国音乐者们是如何用雄壮的歌声振奋人民,用昂扬的旋律鼓舞人民,从而激发全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万众同心、万籁共鸣,前赴后继地争取属于正义的中国人民的最终胜利,共同演绎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合唱。

注释及参考文献:

[1]邹韬奋.民众歌咏会前途无量.韬奋文集(第一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160.

[2]刘良模.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J].人民音乐,1980(6):16-17.

[3]刘崇歌.用歌声唤起民众、激励将士——刘良模点燃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之烽火[M]//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研究中心,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民族脊梁——父辈的抗战历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01.

[4]戴森林.难以忘怀的回忆[M]//全国基督教青年会军人服务部同工.抗日救亡时日的历史回顾.上海:全国基督教青年会军人服务部,1994:19.

[5]刘良模.抗日救亡歌咏活动[M]//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一二·九”以后上海救国会史料选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433.

[6]赵晓阳.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本土和现代的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88.

[7]刘良模.我们要大声地唱歌来振发全国的民气[M]//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刘良模先生纪念文集.上海: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2010:20.

[8]罗伟虹.抗战岁月中的文化人:刘良模与抗日群众歌咏活动[J].世纪,2005(5):13.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

猜你喜欢

青年会学联歌咏
吉林学联学生会组织深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理红
秋的歌咏
湘南学联绽放永不凋谢的初心之花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成立的历程
——以基督教青年会档案为依托
青年会与民国苏州的娱乐文化
身体与建筑的契合:从上海的西侨青年会大楼到现代的“体育大厦”
「滇池」
港大宣布退出学联
博爱与成效的平衡:民国中期广州基督教青年会救济事业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