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减压手术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对比
2021-09-28张凤才
张凤才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骨二科,云南 楚雄 675000)
颈椎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是指因3个及3个以上连续节段的颈椎发生退行性病变导致颈脊髓、神经受压的一类颈椎病。该病患者病灶处的血管、神经与脊髓均可受损。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发生较为严重的脊髓功能障碍[1]。对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其连续多个节段的椎间盘存在变性突出的情况,这可导致其发生局部骨质增生与骨赘,在多平面上压迫其脊椎,进而损伤其上肢运动神经元[2]。对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消除其脊髓神经压迫,进而促进其脊髓功能的恢复[3]。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比用前路减压手术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90例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病情经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诊断被确诊为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2)有完整的临床资料。3)进行MRI检查的结果显示,压迫节段的数量≥3个。其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恶性肿瘤。2)合并有其他类型的颈椎疾病。3)合并有严重免疫系统疾病与血液系统疾病。4)存在精神障碍。5)有颈椎病手术史。将这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5例,女20例;其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60.65±4.35)岁;其病程为5个月~12年,平均病程为(6.25±0.75)年。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4例,女21例;其年龄为44~79岁,平均年龄为(61.75±4.25)岁;其病程为6个月~13年,平均病程为(6.75±0.2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后路减压手术,方法是:让患者取俯卧位,并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在患者病灶处做一个手术切口,逐层分离其皮肤与皮下组织。充分显露患者C3-C7间的椎板与侧关节突。将手术节段椎板外缘的全层骨质全部咬除。对C7-T1及C2-C3部位的韧带进行松解。将螺钉钉入右侧C3、C5及C7处。在C3-C7处的棘突进行穿孔及缝线。充分减压后对缝线进行打结。冲洗手术切口后,为患者放置引流管并缝合其手术切口[4]。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前路减压手术,方法是:让患者取俯卧位,并对其进行全身麻醉。让患者的颈椎处于微伸展的状态,在其颈部前右侧做横形手术切口,逐层分离其皮肤与皮下组织,充分暴露椎体前缘。确定病灶的具体位置后,将螺钉与自动撑开器放置于C3与C4之间。将椎间盘减压切除,并确保无椎管神经压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自体骨锥间融合器放置于C3-C4,适度加压后固定融合器。将自动撑开器与螺钉放置于C4与C6之间。切除C5椎体、C4-C5及C5-C6间的椎间盘。充分减压后植入自体骨钛笼。将钛板钉入C3-C6的椎体前缘。冲洗手术切口后,为患者放置引流管并缝合其手术切口[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的评分、颈椎活动度、Cobb角及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JOA评价患者的颈椎功能,其JOA的评分越高,表示其颈椎功能越好[6]。采用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其VAS的评分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轻[7]。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及颈椎不稳。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及JOA评分的比较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及JOA的评分相比,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其JOA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及JOA评分的比较(分,± s)
表1 两组患者VAS及JOA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 VAS的平均评分 JOA的平均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5)5.46±1.29 2.38±0.89 8.06±2.33 12.65±2.62观察组(n=45)4.97±1.28 2.01±0.85 7.76±2.25 13.66±2.09 t值 1.808 2.016 0.621 2.021 P值 0.074 0.047 0.536 0.046
2.2 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及Cobb角的比较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及Cobb角相比,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小于对照组患者,其Cobb角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及Cobb角的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及Cobb角的比较(°,± s)
?组别 颈椎活动度 Cobb角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5)37.62±9.26 33.88±9.23 13.28±8.25 12.95±9.01观察组(n=45)39.42±8.52 28.57±9.26 13.58±10.72 16.92±9.38 t值 0.959 2.724 0.148 2.047 P值 0.339 0.008 0.882 0.044
2.3 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s)
术中的平均出血量(mL)组别 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min)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d)对照组(n=45)154.93±15.81 260.72±30.81 17.92±4.62观察组(n=45)130.06±10.45 185.17±25.42 15.02±3.88 t值 8.803 12.688 3.224 P值 0.001 0.001 0.002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χ²=4.405,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椎病类型。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及椎管发育不良等是导致患者罹患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发生颈椎骨质增生后,可导致其颈椎管狭窄,进而压迫并损伤其颈髓[8]。以往,临床上常对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减压手术。以上两种手术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减压效果较好。对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前路减压手术,可减少手术对其颈项韧带的损伤,避免棘突与相关韧带被切除,在保证组织完整性的同时可使椎管横截面积不断扩大,有助于重建连体棘突,并可有效清除椎管内的椎板、关节碎片与黄韧带。对于植骨床有限、丧失颈椎生理曲度及植骨融合困难的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后路减压手术,可导致神经漂移及颈后血肿等并发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的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JOA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其颈椎活动度小于对照组患者,其Cobb角大于对照组患者,其进行手术的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研究的结果与周永强[9]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与进行后路减压手术相比,对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前路减压手术的效果更好,可有效地改善其颈椎活动度,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