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进行分析

2021-09-28张凤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检验科尿液标本

张凤敏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医医院,山东 菏泽 274700)

0 引言

在疾病诊疗活动中,尿液检验属于常规的、基础的项目,被广泛用于输尿管病变、膀胱病变以及肾脏疾病等的筛查、病情评估中[1]。同时这项检验工作还存在标本采集容易、检验技术要求不高、检验快捷便利的特点,因而在医学临床深受重视。但研究表明,尿液检验结果容易的准确性与标本质量、检验操作、仪器准确度等多种因素皆存在一定联系,要求在检验工作中加强质控,积极消除相关影响因素,减少结果误差情况[2]。本文随机抽取1600份尿液标本,对结果误差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期望对临床尿液检验工作有所助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检验科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采集并进行检验的尿液标本中随机抽取1600份进行分析,样本来源男/女性病例数分别为895/705例,年龄17~73岁,平均(44.96±4.87)岁。已排除免疫系统障碍疾病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临床检验工作中所用仪器、试剂与试纸等皆为检验科常用物品,预先准备好尿样采集杯、酒精灯、离心管、离心机等研究所需器材;向患者解释说明尿检相关准备事宜,确保尿检前对药物、饮食等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其对标本质量产生影响;指导中段尿正确采集方式;采集到的标本在规定时间内尽快送达检验科;检验结果核查安排经验丰富的检验科医师完成,对其中结果误差大的标本进行统计。

1.3 观察指标

回顾检验工作开展情况,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检验结果误差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统计检验结果误差发生率

1600份标本检验结果中,误差较大的有300份,占比18.75%,见表1。

表1 统计检验结果误差发生率(n)

2.2 分析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

本次300份检验结果存在误差的样本,其影响原因见表2。

表2 分析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n, %)

3 讨论

尿常规主要检查内容及其作用分析:(1)通过尿液标本检测尿蛋白、尿糖以及尿胆原等机体循环系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这些指标对胆囊系统病变,肝脏系统病变,血糖状况等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2)通过尿液检测白细胞指标和红细胞指标,可以提示炎症的存在与否以及严重程度,一般情况下,尿红细胞检测结果为阳性,提示存在尿路系统感染问题,白细胞数量检测结果异常增多,提示可能存在尿道发炎、肾炎以及肾小球炎等问题。(3)通过尿液样本检测酸碱度以及结晶样物质、尿血等,可以对酸碱中毒以及肾结石等健康问题做出重要的提醒。一般门诊患者的尿液样本采集均是由患者自己完成,采集中段尿以及如何避免尿液样本被污染,是患者采样时需要重点关注的两大要点。尿常规已经成为体检的必要项目之一,机体发生的众多炎症、结石等情况,均可通过尿常规检验获得提示,在疾病类型诊断、疾病预后评估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价值,全面了解自身身体状态,尿检的运用必不可少。但实际上,检验科尿液检查工作中时有误差情况发现,分析掌握导致结果误差的相关因素并加以改进,有助于提高检验质量。

造成尿液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因素包括:(1)受检者准备不当、采集出错:尿液标本采集主要由患者本人独立完成,要求取中段尿,且需要提前控制药物和饮食,避免干扰检查结果,因此受检者准备工作不充分或采集到的标本非中段尿,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3]。(2)尿液标本被污染:标本采集环节,女性阴道分泌物、月经,男性前列腺液、精液等皆属于常见标本污染源,另外标本保存与送检环节,若密封不当同样会增加污染可能性。(3)尿液标本保存不当:存放时间越长,尿蛋白变化的可能性越高,同时光照作用会分解尿胆原,促进细菌繁殖[4]。(4)检验仪器故障:检验仪器的准确性对结果有着直接性影响,若仪器使用后未及时校准,定期保养维修,试纸不合格、试纸使用不规范,皆可能导致结果与实际存在较大误差。(5)检验人员操作失误:检验人员在检验工作中掌握着主动性,而检验科工作比较繁忙,当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时,很可能在操作上出现失误,进而造成标本浪费或结果出错的情况。

基于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目的,临床要求针对尿液检验工作,需要实施有效的质控,具体如下:(1)重视采集前对患者的宣教,包括提前控制药物、饮食,避免运动后立即采集尿液标本,正确采集中段尿以及采集中防止精液、分泌物等混入标本中;(2)对标本的保存、送检等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安全、及时送达检验科;(3)加强检验科人员、制度、排班、仪器设备检修等方面的管理力度,避免仪器故障、人员精神不佳操作失误等对检验结果有不良影响的因素发生[5-6]。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1600份标本检验结果中,误差较大的有300份,占比18.75%。其影响原因包括:受检者准备不当/采集出错、尿液标本被污染、尿液标本保存不当、检验仪器故障、检验人员操作失误等,提示标本质量、受检者、检验科人员等多方因素皆可能造成尿检结果误差。刘艳芳[7]报道中对320份尿液样本检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准备不合理、尿液采集时污染、尿液样本放置时间过长、检验仪器使用不规范等为尿液检验质量不合格的常见原因,占比分别为46.4%、29.0%、14.5%、10.1%,通过有针对性的加以改善后可对检验质量进行合理控制,尽量减少误差,提高检验结果作为临床诊治依据的可靠性。马红叶等[8]通过研究提出存在多种因素可导致患者尿检标本不合格,实施PDCA循环管理,持续性改进检验科工作质量,有助于不断改进尿液检验质量,提高相关医疗活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上述研究报道与本研究结果均认为,尿液标本检验误差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结果的误差可能使临床医疗活动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调查调解尿液样本检验误差常见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综上所述,临床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旦存在误差的结果被应用于临床,将直接导致疾病诊断、预后判断等准确度降低,而积极掌握相关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实施质控,有助于减少误差,是确保临床尿检质量的关键举措。

猜你喜欢

检验科尿液标本
《检验科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出版:信息化管理在检验科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跟踪导练(三)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