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缺血性卒中中医证候与Lp-pla2浓度的关系研究
2021-09-28马永盛潘光辉马洪胜吕秀云汤颖
马永盛,潘光辉,马洪胜,吕秀云,汤颖
(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1000)
0 引言
脑卒中是人类疾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造成了重要影响,在世界范围内是人类第二位常见致死原因和第一位致残疾病[1],在中国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脑卒中,近年来已成为首位致死原因[2],世界范围内缺血性脑卒中占主要部分,约占71%[3]。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理及治疗的探讨成为研究的热点。
中医药对缺血性卒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脑卒中的辨证分型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但缺乏客观依据。目前研究发现缺血性卒中的致病因素中,动脉硬化仍为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动脉硬化的发病机理中,炎症占有重要地位。与炎症相关的因子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 Lp-pla2),为 磷 脂酶A2超家族中的一种,其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众多促进作用。已有相关研究表明,Lp-pla2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4],可为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提供指导意义。
本研究基于临床实践,以中医辨证理论为指导,结合历代文献,通过对缺血性卒中中医辨证分型与Lp-pla2浓度及基因多态性的分析研究,为缺血性卒中中医辨证寻找现代分子生物学依据,从而为中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及门诊脑卒中患者386例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证据的健康查体者386例纳入本次研究,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对象
1.2.1 缺血性卒中组
其中入组标准为:a.年龄60~90岁;b.西医诊断标准: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修订的诊断标准《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019》[5];中医诊断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6];c.全部患者均进行颅脑CT和(或)MRI检查证实诊断缺血性脑卒中。
排除标准:a.脑栓塞、其他原因不明脑卒中;b.脑出血及卒中后出血患者;c.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d.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1.2.2 对照组
入组标准:a.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符;b.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病史。
排除标准:与病例组一致。
根据研究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缺血性卒中组和对照组各386例,其中缺血性卒中组平均年龄(63.4±5.17)岁,男性68.3%;对照组386例,平均年龄(65.3±2.31)岁,男性69.2%。
1.3 研究方法
1.3.1 中医辨证
由2位副高级职称以上中医则医师对入组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本研究入组病人为老年病人,疾病分期以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为主,将缺血性卒中分为风火上扰证,痰浊阻络证,阴虚血瘀证三型。
1.3.2 测定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浓度
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Lp-pla2浓度,采用美国R&D system公司生产的Lp-pla2定量测定试剂盒,操作步骤严格按说明书进行,该试剂盒灵敏度为10 ng/L,测定值<175 μg/L为正常。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的处理由软件SPSS 20.0执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比较
本次研究期间共收治了412名缺血性卒中病人,最终有386名卒中患者入组本次研究。对照组为我院同期无既往病史的健康查体者386例。可以发现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均无明显差异。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TIA史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比较,缺血性卒中组也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数据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人口统计学比较[±s, n(%)]
表1 研究对象人口统计学比较[±s, n(%)]
?
2.2 缺血性卒中组不同中医症型组Lp-pla2浓度比较
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三种中医证型中,痰瘀阻络型Lp-pla2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风火上扰型及阴虚血瘀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中医证型Lp-pla2浓度比较(μg/L)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属中医“中风”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是由于自身正气虚弱,在劳倦内伤、用力过度、情志过极、气候变化等因素联合作用下,出现淤血阻滞,心火亢盛,痰热内生,气血逆乱,上冲犯脑而形成本病。病性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虚弱,在标为气逆血瘀,风火相煽。
目前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脑血管狭窄、闭塞从而出现脑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导致包括脑细胞在内多种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损伤,因损伤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在众多致病原因中,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动脉闭塞或狭窄是最主要的原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可导致动脉硬化的因素均已熟知,但仍有部分患者缺乏明确致病原因。既往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中,炎症是重要的环节,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7]。因此,本研究选取一种重要的炎症标志物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探讨其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相关性。
Lp-pla2参与动脉硬化可能机制为:①促进粥样斑块形成,通过水解低密度脂蛋白的产物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 LysoPC)和氧化脂肪酸(oxidati-Fatty Acid, ox-FA),引起单核细胞向血管内膜聚集,衍生为泡沫细胞最终形成粥样斑块。②介导局部炎症,Lp-pla2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ve LDL, ox-LDL)水解成lyso-PC和ox-FA、Lp-pla2反应性产物经代谢产生炎症介质,如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及白三烯类炎症因子,而这些促动脉硬化作用的产物再进一步活化粒细胞,导致产生更多Lp-pla2,最终导致循环血液粘稠和促炎物质的持续正调节,从而促进了粥样斑块的进展和稳定性的减弱反应。既往研究表明,Lp-pla2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相关临床事件密切相关。也有研究发现,Lp-pla2水平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子,且与脑卒中、脑出血等脑血管病的复发相关。本研究发现缺血性卒中与Lp-pla2浓度明显相关,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既往研究提示缺血性卒中中医症型与脂代谢异常及凝血功能改变有关,不同中医症型患者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8],提示缺血性卒中中医症型与现代发病机制相关指标有关。
而不同中医症候类型中,痰瘀阻络型Lp-pla2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风火上扰型及阴虚血瘀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可能原因Lp-pla2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相关,而痰瘀阻络型卒中血液流动不畅与脑动脉硬化血管狭窄、闭塞有关。
不足与展望:本研究所收集病例数偏少,病例主要集中在当地地区,所得出的结论有一定局限性,偏倚偏大,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与其他地区医院合作收集更多地区更多的病例,可能会得到更加准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