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
2021-09-28刘全丰
刘全丰
(深圳恒生医院 康复医学科二区,广东 深圳 518102)
0 引言
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严重且多发的疾病,多数患者伴有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等情况,近年来还发现患者存在情感障碍,对患者的健康安全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研究显示,脑卒中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引起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1]。故此,早期给予患者采取康复治疗十分重要。因此,本次研究对早期治疗方式优势进行分析,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情感障碍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②伴有情绪低落、思维功能迟缓症状。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疾病。
观 察 组:男28例、女17例;年 龄40~60岁,平 均(50.16±1.58)岁。
对 照 组:男29例、女16例;年 龄41~60岁,平 均(50.56±1.77)岁。
两组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患者均实施黛力新药物进行治疗[2]。观察组实施康复治疗,具体如下。
若患者伴有抑郁症状、应给予患者采用氟西汀治疗,若患者伴有焦虑症状、给予患者采用罗拉(劳拉西泮片)治疗,再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对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内容包括纠正引起的焦虑功能失调性思维、认知重建等[3]。
康复治疗:(1)选择患者下肢委中穴、人中穴、内关穴、三阴交穴,常规消毒患者各个穴位后,采用平刺手法进针直至患者皮下0.5~1.0寸,在患者得气后反复进行提插捻转,各个穴位针灸间隔时间为1 min,1次/d、10 d作为1个疗程。(2)对患者进行下肢牵引训练,对患者下肢各个关节进行锻炼,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功能锻炼,同时还需要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和降低患者负面情绪,从而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再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减重步行训练,由康复师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体质量对减重量进行设置,再根据每位患者恢复情况,将减重量逐渐减少,逐渐协助患者加速步行训练,直至患者下肢活动显著改善,每日训练30 min、5 d作为1个疗程[4]。(3)行走练习:当患者能够独立站立较长时间后,应指导患者进行行走练习,早期阶段由家属进行搀扶,后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直至患者能够独立行走时,应引导患者进行吃饭和刷牙等自主行为[5]。
1.3 观察指标
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心理状态评分。
心理状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实施判定:标准分的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6]。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的处理由软件SPSS 20.0执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各项指标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44±1.03)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分(84.45±1.84)分、运动功能评分(83.45±1.2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所示。
表1 分析各项指标( ±s, 分)
表1 分析各项指标( ±s, 分)
?
2.2 日常活动能力评分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日常活动能力评分(67.89±1.82)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所示。
表2 分析日常活动能力( ±s, 分)
表2 分析日常活动能力( ±s, 分)
?
2.3 比较心理状态评分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焦虑(50.21±1.27)分、抑郁(51.23±1.1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所示。
表3 分析心理状态评分( ±s, 分)
表3 分析心理状态评分( ±s, 分)
?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在临床心脑血管疾病中,脑卒中具有极高发病率,同时也是导致我国多数中老年人致残的重要因素[7]。多数脑卒中患者患病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存在一系列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容易导致心理负担加重。而早期给予康复治疗十分重要,而在脑卒中后遗症中,脑卒中后情感障碍较为常见,若干预不及时,易影响患者身心健康[8]。
脑卒中患者在早期常常伴有情感障碍、认知障碍、意识障碍、运动障碍等,多数伴有情感障碍者容易受到忽略,从而对康复治疗造成影响,而通过根据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实施不同药物治疗,取得显著效果,氟西汀能对5-HT转运体进行抑制,增加和延长5-HT作用,从而产生显著抗抑郁效果,同时该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口服后吸收良好,罗拉(劳拉西泮片)适用于焦虑症状、焦虑障碍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症状[9-10]。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再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及针灸,取得显著效果,康复训练主要针对肌肉关节活动、言语、生活能力等,而进行针灸能将患者下肢功能显著改善。另外,采取针灸方式治疗,能够达到醒脑开窍、舒经活络、滋补肝肾的效果,同时能使再生神经协调性得到保障,利于人体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同时能够对人体神经递质进行调控,促进肢体功能以及语言功能的早期恢复,使其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发病后半年,在该时间段处于脑卒中恢复期,在该时间段对其进行针灸治疗或康复治疗,能够促进其患肢早期康复,能够使其运动功能早期恢复,对促进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11-12]。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44±1.03)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分(84.45±1.84)分、运动功能评分(83.45±1.2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还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