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潼关县为例

2021-09-28马燕南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19期
关键词:潼关城乡发展

马燕南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

一、引言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强调,通过城市工业经济带动乡村农业的发展,完善城乡发展机制,使两者之间形成相辅相成、均衡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 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关系进程的重要一步。

陕西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升级,是新时期破解陕西地区“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和推进我国整体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对于该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作为省域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测度方法。主成分分析具有降维处理技术、权数处理客观性的特点,适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

二、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1.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表示的是一个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协调发展的渐进双向过程,城乡在此发展过程中功能能够逐渐融合、资源可以相互利用、市场可以互为补充。这一过程对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均衡发展具有关键作用[2-3]。

表 潼关县2010年至2015年经济发展情况表

2.城乡经济一体化

城乡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实现融合,而不是把乡村完全转变为城市或城市转变为乡村的城乡均质化的发展模式,达到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局面的局面[4]。

目前,国内外学者从社会发展史、区域空间规划、经济社会协调等角度分析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学者们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一个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城乡关系将逐步由对立走向一体化[5-6];从区域空间发展的角度,科学家们认为,城乡一体化意味着劳动力、资本的自由流动,城乡之间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空间界限和传统城乡差异逐渐模糊[7-8];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科学家们认为,发展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不仅缩小了城乡经济差距,同时也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衡分配和城乡经济协调与社会协调的同步提高[9-10]。

3.城乡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

城乡经济一体化作为城乡一体化的中心环节,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中心问题,更是决策者们关心的核心问题。具体来说,围绕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形成了以下研究重点和思路:

第一,关于城乡经济结构形成和特征的探究。第一种观点是“二元”论,这种观点以“刘—费—拉”理论为依据。第二种观点是“三元”论,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之外的“第三元”,区别在于不同学者对“第三元”的界定不同[11-13]。第三种观点是“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论,这种观点是二元论的一种发展。第四种观点是“四元”论,这种观点批评了与产业类别相区别的二元和三元经济结构论,认为他们忽略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很可能导致片面工业化、遏制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14-16]。

第二,关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内容的研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和主要内容,侧重从生产力视角、从城乡经济融合视角界定,侧重从区域空间规划,侧重从与传统制度和体制对比的角度来界定城乡经济一体化[17--20]。

第三,城乡经济一体化中的重点和关键问题。一部分学者将重点放在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和重点问题上。如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和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滞后的现实,有学者提培育和发展产业载体、搭建严业发展平台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21-22]。

事实上,城乡经济一体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城市化过程,周加来较早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深入辨析了城市化、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等几个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7]。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和动力机制

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动力要素是指驱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种持续性的经济要素,包括城乡经济一体化动力的产生要素及动力的影响要素,总的可概括为城市(工业)带动农村(农业)、农村自身发展、外部环境三大层面。城乡互动机制是指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就是在集聚与扩散的协同带动下形成的。任保平[23]提出集聚扩散、市场互动机制构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动力机制。

四、案例地研究

1.潼关县概况

潼关县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下辖6个建制镇,县域面积526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15.42万人。2012年,潼关生产总值达到32.797亿元,人均GDP达到20990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9.1:55.4:3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3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2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38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89元,城乡居民人均收人比为3.30:1;2018年潼关县生产总值(GDP)达到了40.35亿元,增加值中,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4.84亿元和14.4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04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0%、35.8%、52.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730元。

2.潼关县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现状

(1)城乡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可以反映城乡收入差距,数值越大,说明该区域的城乡收入水平差距越大。它是衡量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的主要指标,在影响城乡经济一体化指数的所有基础指标中权重最大。

(2)产业转型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大力推进黄金产业转型。首饰城进行了改造,形成了“金潼金”为代表的品牌商标;黄金产业新区率先建成,完整产业链条出现雏形,黄金的上下游产品和上下游企业初具规模。

二是产业融合节奏加快。将黄金产业与其他产业初步融合,例如以“旅游业+”的模式进行产业融合,旅游带动市场和消费,相关旅游项目已开始建设中。相关旅游保护开发开始推进,以旅游开发促进区域的经济的开发建设。

三是商业贸易有活力。首先是社区和农村的流通体系更加完善,物流和公共平台等项目工程推进中,餐饮、首饰交易、和旅游消费等消费热点效果明显,潼关小吃品牌“潼关肉夹馍”的特许经营业务超过300家,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

3.潼关县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待缩小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要求,城乡居民收入比按2:1核定。但反观现状,潼关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仍较严峻,未来有待进一步缩小。其中,农民经营性收入来源渠道单一,主要还是来源第一产业的收入,如图所示。

图 2010年~2015 年陕西省农民经营性收入构成

(2)城乡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不协调。农业与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大。二者的增长速度并不一致,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

(3)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是城乡发展空间布局不科学;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三是棚户区改造比较缓慢;四是交通发展不平衡。

4.潼关县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

(1)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大力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努力推动黄金产业转型升级。要完成黄金行业内部改造、现代化建设和黄金市场的规范发展,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提高黄金公司的现代化水平,逐步改变传统的黄金理财新模式,增加线上黄金理财新产品。在就业方面尽可能的实现内部化和本地化,吸收当地农民就业。

黄金产业技术不断精进,加强与西北地区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金银质量跟踪系统、修建黄金首饰加工厂,利用网络等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促进黄金产业融合发展。要实现黄金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地方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业共享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黄金首饰加工销售市场。

此外,注重食品业这个优势,大力发展潼关小吃经济,开展美食文化节等加大自己的优势。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建设潼关食品产业园,不断拓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集食材储备粮、深加工、冷藏、物流一体化规模的潼关小吃连锁,促进当地内需拉动潼关营业收入。

(2)要在加速共建共享中大力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推动农民积极性参与创业和就业。小镇的规划设计要先行,然后逐步推进道路、照明、绿化、供水等配套设施建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展包括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和农村社区在内的产业模式,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改善农村整体形象,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同步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整体形象。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的生活品质逐渐提升,实施基础平台建设和交流,最终改善农村面貌。

(3)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大力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发展种养结合的绿色农业。首先,在绿色农产品方面,政府应加强绿色农产品供给量,对农业种植的结构进行优化提升,扩大经济作物如棉花的种植面积,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行使路径。其次,对家庭农场进行适当经营,在品种方面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改良,施行差异化种植,避免无效竞争。最后,在品牌口碑宣传方面,完善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让农民对现阶段农产品状况有较为准备的认知与判断,及时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创造具有即时性、高效性、生态性的农业发展模式。

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借鉴经济园林区、生态养殖场等农户家庭经营模式,并辅之以生态旅游休闲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业产业附加链,推动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更好的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

因此潼关的农业的要走依靠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模式的农业,在此基础上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带动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现代化农业建设,加速推进潼关企业发展进程。

全力打造潼关特色品牌。潼关酱笋业和花椒等产业要规模化生产,引进大型农机化种植技术,继续打造农业脱贫攻坚新示范基地,推动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以“小石榴大产业”为例,加快软石榴示范区建设,不断完善软石榴的产品,打造具有潼关当地特色的石榴品牌。

潼关酱菜和老潼关肉夹馍作为潼关当地农业的深加工品种,最具特色和代表性。重视龙头产业的带动作用,重视产品开发和品牌包装,使酱菜早日走出潼关,走向全国市场。完善产业链条不仅可以帮助居民致富,而且可以提高工业化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种植业、餐饮业、生态旅游等行业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潼关城乡发展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两个字点活潼关的一副对联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潼关:优化营商环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