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器官三维模型重建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27宋翠荣王忠张海峰
宋翠荣 王忠 张海峰
摘要:目的: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建立人体器官三维模型,应用于人体解剖教学,分析教学效果,为形态学科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方法:选择本校2018级临床专业2个自然班作为实验组,与传统教学的2017级临床专业2个自然班对照,从学生日常课堂表现、学习兴趣、章节测验、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后续学科成绩、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统计分析教学效果。
结论:应用人体器官三维模型教学可以有效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三维模型;人体解剖学;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一门基础课,主要讲述人体器官的形态、位置、毗邻,是专业课程的基石,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与临床操作具有重要作用;恩格斯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1]。尸体标本与器官模型是解剖教学的重要工具,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医学院校常处于尸源紧缺的困境:相关资料报道,中国约三十名医学生解剖一具尸体,远低于国际标准[2] ;而器官模型大多仅展现器官的整体形态,内部结构显示不清晰,部分产品制作粗糙,与实际结构差异较大。人体解剖学知识点繁多,器官位置较深、不易观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弱,难于理解与记忆,教学效果不理想。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虚拟仿真三维重建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促进了医学等领域的发展[3-4]。本研究将人体器官三维模型应用于教学,并分析其效果,为解剖教学探索一条新途径。
1.建立人体器官三维模型
人体器官三维模型的制作:骨性器官,选取志愿者,要求:正常成年男性/女性各一名、志愿者身高、体重各参数位于中国男/女性人体50百分位标准尺寸(身高1678.0±59.33mm,体质量59.0±6.66kg)之间[6],进行CT扫描,获得志愿者各器官的影像数据。 将影像资料以.dicom格式导入逆向工程软件mimics17.0,经过一系列处理,最后,生成相应骨骼的三维模型。
肌性器官三维模型的建立:取新鲜标本经冷冻后,进行切割,切片断层厚度为1cm,将切面拍照、导入mimics17.0,建立器官模型[7]。按照教学过程顺序,建立运动、消化、呼吸、泌尿、脉管、神经等人体器官三维模型。
2教学过程设计
2.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校2018级三年制临床专科学生二个班(50人/班)为实验组, 2017级由相同老师任教的各二个班(50人/班)为对照组。两个年级选用教材相同、授课教师一致,去除了教材、师资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入学成绩、年龄、男女比例、既往教育程度等方面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具有可比性。
2.2研究方法
应用对照法,对2018级学生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人体器官三维模型,将人体三维模型以课件、投影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往届2017级各三个班学生为传统模式,以挂图、板图、模型、标本、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评价: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课堂表现、学习兴趣、教学满意度进行统计,从教务系统调出相应章节成绩、期末成绩、后续课程成绩,等方面分析教学效果。
2.3教学应用过程
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目标将三维模型插入课件或投影展示,附以文字解释说明。所建模型可以清晰、直观的显示器官的立体构象,并可以将模型放大、缩小、移动、旋转、显示、隐藏、自由组合等操作,配合学生进行任意角度、任意方位观察。
2.4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教师评分、学生座谈、调查问卷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分析指标包括:章节测试、期末测试,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学习兴趣、教师满意度等指标。
2.4.1章节考试成绩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知识点,每章内容讲解完毕后进行章节测试,重点考察学生对人体器官的位置、结构、毗邻的掌握程度。
2.4.2 期末考试成绩
课程全部学完后,进行期末考试。涵盖本书的全部内容。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问答、判断、简答、论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2.4.3 后续课程成绩
跟踪随访,统计分析相接学期的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成绩,由于2017级后续课程正在进行中,在此仅观察前三个年級学生成绩的差异。
2.4.4问卷调查与学生座谈
课程学习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包括:学习兴趣、积极性、课堂注意力,对课程的满意度等内容(详见表4),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可以、较差,对应分值为(20分、15分、10分、5分)采用不记名评价的方式,以保证获取真实客观的信息,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92份,有效问卷579份,有效率96.5%,将问卷收回后进行整理与统计。
2.5数据分析
将获得的各项数据导入SPSS 17.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研究结果
问卷调查与座谈分析:2018级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学习氛围浓厚;回应老师提问更积极踊跃,对人体器官的形态、位置、毗邻等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比较牢固。
应用三维模型教学的2018级学生,解剖学章节成绩、期末成绩普遍高于2017级学生;经跟踪调查、随访,相接学期的生理学、病理学,后续学期的药理学、诊断学成绩普遍高于上两级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详见表1-4.
各项结果表明:应用人体三维模型进行人体解剖学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对解剖知识的理解,学生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4 讨论
人体解剖学科知识点繁多,理论性强,传统的授课模式以讲解与挂图模型为主,学生进行抽象的理解与刻板的记忆,理解不深刻,记忆不牢固,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
本研究将人体器官三维模型,应用于解剖学教学,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解剖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经统计学分析,章节成绩、期末成绩、相接后续课程成绩,课堂表现,教学满意度均优于传统教学,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医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教学模式的知识输灌、“填鸭式”、“死记硬背”已经落伍[9-10]。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促进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4.1 三维模型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主观能动性
对于形态学科的学习,图片比文字直观,三维立体结构比二维图像更容易理解[11-12]。学生对照教材文字去想象器官的位置与形态,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人体器官三维模型展示,不仅能使学生全面的观察器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快乐中学习”,提升学习主动性。
4.2 三维模型有助于对解剖学知识点的理解
传统的解剖学教学主要以教材、挂图为媒介,仅展示器官的大体形态;基于虚拟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可以自由旋转、放大缩小、显示隐藏、多角度观察[13],解决了尸源不足的难题。将枯燥的理论文字描述转换为形象直观的立体模型,生动逼真的展现器官的形态、内部结构与毗邻关系。三维模型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有助于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点的理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3 三维模型教学有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本研究不仅对比了解剖学的章节成绩、期末成绩、还经过跟踪调查,对后续生理学、药理学课程的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维模型重建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4.4 展望
所建器官三维模型可制作为动画,动态展示器官生长、损伤变化的过程,如胃的蠕动、心脏泵血、骨折、排卵等,相对传统教学中语言描述与操作演示,更加仿真,可以更直观的观察、简单易懂。
总之,将人体器官三维模型应用于解剖教学,把人体器官直观、生动的展现出来,改变了单一展示授課的教学模式。经对照分析,多方面考核,跟踪调查,表明人体器官三维模型应用于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发散思维,提升思考力,促进解剖学与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在形态学课程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单伟,秦书俭,曾瑞霞,等.提高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思考[J]. 解剖科学进展,2010,16(4):386-387
[2]贺昆,云颖,李日昌.虚拟现实运动解剖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4(2):36-38
[3]丁先树.基于膝关节三维重构的前交叉韧带重建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15.
[4]郑伟,王兴伟,苏芳,等.歼击机飞行员颈后部三维形态数字化测量研究[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23-27
[5]李凡,曹迎春,粟思橙,等.后碰撞中乘员颈部肌肉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湖南大学学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6,43(8):45-51
[6]张海峰,宋翠荣,庞胤,等.有限元法建立髋关节三维模型及正立位下的应力分析[J].解剖学杂志,2015, 38(6):714-716
[7]曹雷,刘文芳,周宇宁,等.大鼠肾标本连续切片的三维重建及形态学测量[J].解剖学报,2010, 41(3):462-468
[8]张齐,周国伟,贺毅呈,等.数字化虚拟仿真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 2018, 41(1):109-111
[9]王征,季华,安国防.数字化虚拟人在人体解剖学理实一体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 2016, 15(5):7-10
[10]吴颜延,古兆琦,潘周娴,等.3D 打印颅骨在颅底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7,37(10):1486-1490
[11]聂政,雍刘军,肖莉,等.解剖虚拟仿真系统在护理专业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15,37(4):328-329
[12]Rose AS, Kimbell JS,Webster CE,et al. Multi-material 3D Models for Temporal Bone Surgical Simulation [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2015, 124(7):528-536
[13]Lim KH,Loo ZY, Goldie SJ,et al.Use of 3D printed models in medical educ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comparing 3D prints versus cadaveric materials for learning external cardiac anatomy [J]. Anat Sci Educ, 2016,9(3):213-221
作者:宋翠荣,女,硕士,研究方向:人体解剖与临床。
通讯作者:张海峰,男,硕士,副教授,医师,从事人体解剖教学与临床研究十余年,研究方向:骨、三维重建与生物力学。
基金项目:河北省卫健委资助项目(编号:20210150)、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改项目(编号:2019JG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