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正帆悬气象新

2021-09-27段天才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统整圆明园立德

段天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又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点,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作为承载着重要德育功能的小学语文学科,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呢?

一、树立语文学科育人观

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德育为先的价值取向,充分认识到语文课不只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过程。要以语文学科育人观为统领,在语文学科里把立德树人的要求确立起来,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实现学科育人的价值。

要摒弃功利思想。在教学中,要将语文教学立足点放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摒弃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的应试教育思想,要明白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的语文能力。

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开阔语文教学视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做到与时俱进,赋予语文课堂以开放性,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教语文与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让语文成为“生活的语文”“生命的语文”。

要树立语文教学的“文道统一”观,用语言文字这个载体去培养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语言文字的浸润,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断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感;要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文化的熏陶,感受智者、仁者的思想情怀,获得审美享受,提升品性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统整语文教材德育资源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把立德树人作为编写的基本理念,它承载着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培养学生高尚品格的德育功能。教材所选课文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是学生德育价值形成的主要依托。

统编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就人文主题而言,大体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种关系进行编排。编排时,与某个人文主题相关的内容,有的集中排在一个单元内,有的编排在语文园地的相关栏目中,并辅以精心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统整语文教材丰富的德育资源。

统整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一年级下册识字课《姓氏歌》《猜字谜》《古今对》《人之初》和二年级下册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识字课,以及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二年级下册《神州谣》、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等。让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风采,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统整革命传统教育类的内容。这类课文在教材中占了很大比例,统整时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即红色经典课文。此类课文直接描写了革命年代经典的人和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狼牙山五壮士》《十六年前的回忆》《王二小》《小英雄雨来(节选)》《清贫》《冀中的地道战》等。这些课文主要让学生铭记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在心灵和精神上得到洗礼。第二类是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篇目。如《升国旗》《七子之歌》《梅兰芳蓄须》《圆明园的毁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中国说》等,这些课文让学生懂得尊重国旗、国徽,不忘国耻,牢记历史,构筑强国梦想。第三类是体现新时代革命精神的课文。如《邓稼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延安,我把你追寻》《千年梦圆在今朝》等,让学生懂得崇尚英雄、锲而不舍、团结拼搏。

另外,还要统整关于关爱家人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家人之间的真挚情感;统整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从小懂得珍惜生命;统整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对德育内容统整,能够把握教材的编排方式及编排意图,明确德育内容的内在联系,教学时能够做到眼中有点、胸中有面,上引下联,整体观照。

三、以语文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以语文的方式去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通过语言文字的浸润,让学生在提升语文学科素养、提高审美水平以及训练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道德品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聚焦语言学习,感受语言、赏析语言、探究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用心触摸语文,发现文字背后的东西,感受语言文字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魅力。

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教师就要把学习课文简洁、准确、富有变化的语言,与学习课文严谨的结构、颇具匠心的构思和字里行间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做到入境激情、披文入情、明义融情、整合升情,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入境激情:利用课堂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法国作家雨果在给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联军的巴雷特大尉的一封信中的话导入:“在地球的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一个塞满腰包,这是可以看得见的,一个装满了箱筐,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让我们穿越历史,看看世界奇迹圆明园当时的辉煌和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吧。”这样的课堂导入,迅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披文入情: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场景,触摸作者心灵。通过抓关键词句如“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幻想的境界”“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等,了解语言文字展现的圆明园曾经的宏伟壮丽及被毁灭的经过,体会字里行间蘊含的痛惜、愤恨之情。

明义融情:在探究发现、品味语言中融入情感。围绕课文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从而明白作者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文物的珍贵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自然融入欣赏、赞叹之情。通过品味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英法侵略者对圆明园的破坏时间之长、破坏力度之大;通过品味描写侵略者野蛮行径的词语“侵入、闯进、凡是、统统、掠走、任意、就这样”等,感受其中的痛心、愤怒之情。

整合升情:结合“阅读链接”,整合单元课文,加强朗读,加深理解,让情感得到升华。课文学完后,结合“阅读链接”进行拓展阅读,加强单元整合。引导学生读完“阅读链接”中的《七子之歌》《和平宣言》后,再回过头来读《圆明园的毁灭》,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在朗读中升华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珍惜之情;学完《圆明园的毁灭》,再读《少年中国说(节选)》,感受梁启超渴望强国的梦想之炽烈,进一步升华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在语文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是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材,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有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猜灯谜》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班里开展猜灯谜活动,通过找谜语、编谜语、猜谜语的过程,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奇妙,扩大识字量,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又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排课文,并安排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了三篇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之后,对传统节日有了初步的了解,按照课后的活动提示可以采取询问长辈、看影视片、参观展览馆等多种渠道收集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通过写作和交流的方式将学习成果加以展示。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构语言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的了解,从而使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

再如,学习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几篇课文之后,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发现自然的美、家乡的美,通过演讲、征文比赛、写解说词等形式表达对家乡风物的热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总之,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教师要树立语文学科的育人观,统整教材德育资源,有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统整圆明园立德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以课程统整促进学习效能的提升
课程统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