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及对策

2021-09-27姜呈凯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小微信用贷款

姜呈凯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方面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2020年初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在此情况下,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纾困成为各级政府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固本之举。

一、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形势与机遇

(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小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10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长期资金约8万亿元,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两增两控”①目标指导下,中小微企业贷款规模逐渐增长,实现“量增、价降、面扩”。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45.7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8万亿元,同比增速33.9%。

(二)地方政府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纾困有探索有经验

一些地方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建立了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例如,焦作市依托智慧金融服务平台进行“金融社会化、社会金融化”融合。截至2021年5月,已支持2335户企业获得贷款4597笔,合计656亿元,融资成功率超80%。台州市作为国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三品三表”②信贷风控模式。截至2020年11月末,台州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4241.2亿元,同比增长2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金融科技的出现为破解传统金融难题提供新方案

金融科技改变了金融资源的供给模式和需求特点,通过对风控环境与信用环境进行再造,助力金融机构开辟金融业务长尾市场,让更多受到金融排斥群体能够享受金融服务,大幅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覆盖面。从供给侧来看,我国已有接近50%的金融机构开始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从需求侧来看,我国中小企业使用金融科技服务的比率高达61%。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商业银行“不愿贷、不敢贷”情绪不减

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生命周期短、盈利不稳定、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等问题,麦克米伦缺口③在世界各国长期普遍存在。就我国目前而言,尽管人民银行已向商业银行体系释放了充足的流动性,但“宽货币紧信用”的矛盾依然存在,许多中小企业仍难以获得信贷支持。调研显示,受疫情影响,78.0%的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仍存在融资缺口,已获得融资且满足资金需求的仅有2.4%。究其原因,一方面,较低的风险偏好掣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当前实体经济增速趋缓、全球贸易下滑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预期恶化、信用风险上升,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持续走低,放贷行为更为谨慎,因此会本能地避开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问责力度较强,信贷人员普遍对违约风险较高的小微企业存在“不敢贷”心理。虽然监管部门已将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从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的2%提高至3%,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项规定在商业银行内部常常难以真正贯彻执行,有时即便是1%的不良贷款率都可能被追责问责。此外,随着近年来息差逐渐收窄,商业银行业利润增长率不断下探,使得商业银行对高风险、高成本的中小企业贷款更为排斥。

(二)传统信贷模式与中小企业特点不匹配

由于传统商业银行信贷模式与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特点存在错位,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首先,中小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特点,缺少抵质押物,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尽管在政策推动下,2020年以来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规模大幅增长,但与企业需求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其次,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用款急”特点。调研显示,疫情期间85%中小微企业现金流不足支持3个月。而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手续繁杂、流程冗长,审批周期长达15—30天,难解企业燃眉之急。即使企业最终获贷,其融资效果也会因资金到位不及时而大打折扣。最后,中小企业时常面临资金周转困难,而通常商业银行只允许通过“还旧借新”方式续贷,以至于中小企业不得不利用“过桥资本”进行“倒贷”,推高了融资成本,增加了破产风险。

(三)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发挥作用不明显

政府性融资担保是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和“杠杆”。我国政府性融资担保起步晚、规模小、覆盖面低,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能力还存在不足。一是主业不突出。由于政策性担保业务收费较低、盈利性差、风险偏高,许多国有融资担保公司在可持续经营压力下,倾向于通过“以商补政”的方式,积极开展债券融资担保等商业担保业务,政策性担保业务占比不断减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功能逐渐弱化。二是银担合作不畅。从风险分担上来看,我国担保机构普遍“小、散、弱”,在与商业银行谈判时缺乏议价能力,以至于担保机构常常要承担绝大部分贷款损失。从收益比率上来看,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通常为6%至7%,而政策性担保费率一般在1.5%左右,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使得银担合作积极性不高。三是代偿能力不足。据统计,2015年以来全国融资担保行业融资担保代偿率基本维持在3%以上,年均新增担保代偿处在600亿元左右的高位,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普遍处于保本微利或亏损状态。

(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不畅

信用信息可有效识别借贷企业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从而降低企业与商业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信贷配给。目前,我国征信体系还在逐步完善过程中,信用信息共享程度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我国约2000万户小微企业法人中,仅有261万户在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拥有信用档案,且中小企业在传统征信中属于“薄档案”群体。在传统数据覆盖率低、获取成本高的情况下,替代数据可作为传统数据的有效补充,用于反映债务人的償债能力和意愿。特别是具有高权威性、高准确率和高可信度的政务数据,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因此,许多商业银行迫切希望获取政务数据直连接口。但由于开放程度不高,共享机制不健全、渠道不通畅等问题,商业银行搜寻和获取政务数据的成本高、效率低,大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难以通过替代数据实现客户精准画像,贷款前端风险控制手段不足。在近期的一项调研中,近40%的商业银行表示尚未获取和使用社保、公积金、税务等政务数据。

猜你喜欢

小微信用贷款
神秘的植物工厂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失信商人的悲剧
旧信封
信用消费有多爽?
“信用山东”微信号正式启动发布
俄气从中国银行获得20亿欧元贷款
长白山农商银行一季度贷款实现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