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2021-09-27刘海涛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呈现出十分迅猛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小河流治理中的问题频发,表现出设计编制质量水平有限、工程建设投资力度有待提升、工程项目覆盖面广及政府未能针对工程予以高效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为此,笔者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治理方法,展开对于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探讨,以促进治理效率和质量提升,为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在多个方面都获得了十分可观的发展,其中尤以在河流防洪抗灾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而言,中小河流工程项目具有十分突出的价值,然而,由于此类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工作量较大,且项目的建设地点不集中,因此带来了一定的管理难度。为此,我国相关财政部门和水利部门都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条例和指导文件,以促进中小河流治理质量提升。
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要点
(一)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标准
要求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并针对治理过程予以统筹安排。在实际治理时,要求首先关注整体治理效果,同时充分结合周边的河流水流实际。至于治理顺序,则需按照治理的紧急程度予以排序,结合河流治理实际予以妥善安排,并针对具体河段采取相应的治理手段。此外,要求提高对河道治理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按照生态治理原则实施中小河流整治。
(二)更新设计方案
首先,需要充分关注河流治理中的基础性资料,要求与项目业主进行深度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勘测设计,针对施工现场中的各种地质及水文条件进行细致勘察,及时收集好施工现场中的各类资料,让勘测设计单位可以建立对于施工现场的深刻把握;其次,通过统一化办公的形式,让设计效率得到切实提升。通常情况下,中小河道治理工程无需很长的设计周期,但是施工任务一般相对较为繁重。为此,要求设计人员驻扎在项目所属地,和业主单位展开深度合作,以便及时有效确定工程的治理范围、治理方案及规模。此外,要求每个参建单位都与水利主管单位展开深度的交流和合作,以便确定最为有效的治理方案[1]。
(三)完善监理及合同管理机制
首先,需要制定清晰的监理目标,要求监理人员结合工程实际建立对于监理目标和任务的深刻认知,充分尊重工程实际,并据此确定科学的监理控制手段。此外,要求监理人员展开积极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完善设计交底工作,并据此展开对施工项目的细致划分,提高对隐蔽工程项目的关注,针对关键施工位置予以高质量的全过程监测。
其次,要求以施工合同为依据,将其视为规范合同双方行为的重要标准,让合同文本内容的规范性得到有效保障,以免出现过度模糊的条款。此外,要求明确合同双方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同时保證合同补充条款的准确性。在制定合同时需尽量避免发生工程违法转包或工程分包的情形,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施工合同,一旦出现了违反合同规定的内容,需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四)构建工程建后管护制度
在结束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后,需要积极开展后续管理工作。然而,由于此过程中的后续管理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导致相关维护人员难以高效开展后续管理工作,也可能存在疏忽某一管理工作流程的问题,导致实际治理工程的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存在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建设结束后,中小河流工程的使用年限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为此需要积极展开中小河流管理,通过对河道管理范围的有效划分,提升对河道范围的管理强度,将规划责任进行明确,以削弱总体管理难度。对于范围各异的河道管理工作而言,要求积极强化对于河道的维护和疏导工作,一旦发生不遵守河道维护秩序或损害公共财产的行为,需要充分利用法律工具展开对于此种行为的制裁和管理[2]。
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管理要点
(一)积极开展宣传教育
首先,需要针对河道周边群众予以积极的宣传,通过水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提升人们的河道保护意识;其次,借助宣传教育,让人民群众树立相应的法制观念,以法律效应为依托,在最大限度内降低人为破坏河道的可能。
(二)积极优化管理理念
首先,通过专门的项目建设小组制定明确的《综合管理规定》,以确定管理工作的原则、实际要求和相应的执行程序,为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充足的依据,同时妥善处理好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以一体化管理理念为依托,为河流管理处赋予相应的区域管理权利,让其承担河流管理、规划、建设协商、监督管理以及信息监测预报等一系列工作,在不同工作之间实现一体化管理,以免因部门分割而造成管理效率低下、权责不对应等问题。
再次,需要充分体现法制管理理念,不断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将项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进行细化明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针对管理内容予以细致说明,以促进管理工作规范性提升。
最后,设定公共管理委员会。借助座谈会的形式,邀请专门的技术人员或项目建设范围内的民众代表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和项目评估工作,多方协商讨论确定最终的治理方案。
(三)积极提升管理人员技能
现阶段,我国在中小河流治理中仍然较为落后,许多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未能达到治理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为河道管理赋予了更多可能,需要在中小河流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以实现良好的河流治理效果。此外,部分管理队伍的人员配置不合理,队伍中含有大量未经专业培训的管理人员,导致团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限制了工程管理的效率。为此,需要积极精简人员,并且每隔一段时间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培训,通过系统化的实践训练,让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适应河道管理工作[3]。
结束语:总而言之,通过系统化的中小河流治理可以让河流的生态环境得到充分保障,为此,要求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开展实地勘察,以河流发展实际为依托,充分保障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借助科学的规划手段采取相应的建设手段,以恢复良好的河流生态环境,让中小河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李俊松.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浅析[J].地下水,2018,40(02):235-236.
[2]汪群.砀山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存在问题及建设管理对策[J].江淮水利科技,2019(01):26-28.
[3]刘木兰.江西省于都县下堡圩防洪工程建设管理浅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12):117-120.
作者简介:
刘海涛(1991-),男,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