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风险管理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优化

2021-09-27张加炜

现代营销·理论 2021年9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张加炜

摘要:伴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公立医院面临较多的风险,主要包含财务风险、医疗质量管理风险与经营风险等。而内部控制建设是医院风险控制,保证医院长足发展的一种手段。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医院管理多为粗放性,缺乏专业性,资源浪费也极为严重。要想改变现状,公立医院应做好风险管理,提升风险管理意识,进行合理的内部控制,有效协调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关键词:风险管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在经济组织的管理活动中,内部控制是极为关键的管理手段。在当前形势背景下,各行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在新时代下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公立医院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应提高风险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样才能有利于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公立医院面临的风险现状

(一)财务风险

公立医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受计划经济时代的严重影响,公立医院普遍缺乏管理自主性和主动性,医院在药品、耗材、医疗设备、物资采购等方面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导致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如财务管理水平较低,不能有效利用医疗资源,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盲目投资,大量资产闲置,造成国有资产浪费损失,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现金周转不灵,甚至部分医院出现资不抵债等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经营风险

伴随新医改的进一步深化,民营与社会资本融入到医疗领域中,使公立医院出现大量市场竞争对手,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市场调控作用愈发突出。国家投入的财政资金有限,公立医院需要通过开展医疗服务项目,合理收费,弥补医疗成本消耗,但医疗收费价格受国家调控限制,医疗收入往往不能弥补成本消耗。很多公立医院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按部就班地被动从事医疗活动,不重视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高核心競争力,向管理要效益,从而导致公立医院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

(三)医疗质量管理风险

医院管理不到位,内控体系不健全,关键环节监管缺失,同样会造成医疗质量管理风险。据不完全统计,有很大一部分医疗事故或医患纠纷都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医疗质量下降,发生医疗事故或纠纷会直接导致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医院失去信任,造成不良影响。

二、风险管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面临的现状

(一)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没有给予内部控制必要的关注

由于公立医院为国有性质,管理者一般都比较重视怎样完成上级部门指定的任务,管理者理念较落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会计人员工作重心也放在算账、记账与报账工作的完成方面,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数据分析、整理能力较低,不能全面监管业务与经济运行。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造成我国的企事业单位管理机制较落后,无论是风险管理还是内部控制建设时间都较短,缺乏成熟的可操作模式和先进经验。管理者缺乏认识,没有给予内部控制建设必要的关注,造成经营决策与资源配置规划缺乏合理的规范标准,管理者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理念极为欠缺,应加以改善。

(三)缺少监督考核工作

很多公立医院的审计机制不完善。缺乏独立内部审计部门。有的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职能职责不明确,执行力不强,不能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做好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不但造成资源浪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对医院自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进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对策

(一)给予内部控制一定的关注,增强意识

对于内部控制而言,最为主要的在于控权,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决策层的意识决定着内部控制的落实。作为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决策者,应起到带头作用,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从管理层面建立起内部控制组织架构,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抓,亲历亲为,这样才能有效建设内控体系,才能确保执行效果。内部控制必须全体人员参与,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充分开展内控风险评估,查找内控风险点,通过流程再造,进行全流程、全环节管理,与廉政风险防控与行业作风整顿结合起来,提高医院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依法依规进行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的开展。

(二)给予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一定的关注

公立医院应打破旧的管理理念,给予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更多的关注。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明确职能职责,层层压实责任,对重点岗位、高风险岗位进行定期轮岗制,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对重点岗位开展定期审计,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

(三)利用控制手段,加大业务层面控制

第一,提升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的出现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但更多原因是医院没有做好安全管理,存在医疗安全隐患。因此,医院应完善医疗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对策,做好内控风险管理。第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和全成本控制体系。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约束,确保医院经济运行得到有效管控。第三,还应重点加强医院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控、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经济合同等高风险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管理,全面梳理排查风险点和风险隐患,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查漏补缺,从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程监督和内控干预,实施全方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排除内控管理盲点和真空地带,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评估与监督,最大程度地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医疗质量管理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公立医院面临的环境复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必经之路,医院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加快医院发展,应依据具体情况,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并确保其真正发挥作用,减少医院在改革中的风险,促进医院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郜婷婷. 全面风险管理导向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D].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

[2]霍雨佳. 基于风险管理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3]曾碧娇. 论基于风险管理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J]. 中国总会计师, 2018(6):100-101.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公立医院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公立医院总医疗费平均增幅须在10%以下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