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成渝 一“圈”同城
2021-09-27王兆伟范吴瑕
王兆伟 范吴瑕
摊开地圖,中国的西南闪耀着两颗“双子星”:山水之都、巴渝山城,天府之国、锦官蓉城。沿着“双子星”画出一条直线,便是刚获得国家批复的成渝中线铁路,全程292公里,列车时速350公里每小时,如果一站直达,从成都到重庆仅需 50分钟,不断缩短的时空距离,让两地群众的“同城梦”一步步成为现实。
昔日“蜀道难”,今日“川渝通”。川渝两地“携手”描绘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蓝图”,在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方面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加速打通交通“大动脉”,打破平原城市群空间地理束缚,促进城市往来联系,实现同城化发展,一个“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跃然眼前。
“交通一体化”的成渝视野
交通之“便”,在于变。从成渝城际1小时直达列车首发到集装箱班轮常态化开航;从川渝首条跨省城际公交开行到成资渝高速公路贯通通车。交通,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按下了“快进键”,迈出了川渝共建双城经济圈的实质性步伐。
6月21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对成渝地区的交通发展作出详细规划,“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就此显现。
“建设‘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核心要义就是要实现‘交通一体化,真正实现‘双城一体。”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处长胡厚池道出了发展的关键,《规划》从交通运输层面,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做好了顶层设计。
统筹谋划、一体部署,有着相融共性文化的川渝两地相向而行,高速路网、水运通道、干线铁路、航空枢纽全面连通。“围绕‘两核,把两个‘圈串为一个‘圈,把过去各自分散的资源凝聚在一起统一规划。”胡厚池如此形容“交通一体化”的要义所在。
事实上,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川渝两省市交通运输部门便立即加强了对接,不仅建立起合作机制,还达成了多方共识,将按照“规划实施、基础网络、枢纽建设、运输服务、运营管理”“五个一体化”高起点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
召开联席会议,形成川渝交通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编制“综合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川渝两地统筹谋划交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今年1月,两地更是将合作内容细化为具体事项,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2021年重点任务清单,不仅推动在建项目建设,更加快谋建项目进度。
成渝中线高铁即将开工建设,渝西高铁前期工作加速推进,内江至大足高速公路、泸州至永川高速公路火热建设中……在科学谋划之下,一批交通建设项目正开足“马力”跑出成渝速度,以交通为支撑的“双圈”加速“出圈”,让成渝间联系更为密切。
成渝开启“1小时交通圈”
从时速30公里到时速20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从成渝两地10小时火车直达到2小时、88分钟、62分钟,铁路为川渝两地架起发展的“桥梁”,也为成都、重庆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新通道。
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让成都市民庞倩感受深刻,去年12月,庞倩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复兴号动车:“早上出发,一个小时就到重庆了,体验一下长江索道,逛逛解放碑、洪崖洞,时间充裕,当天就能来回。”在庞倩眼里,成渝“双城”生活已随着高铁的发展演变为“同城”生活。
密集构建的交通网络,“高铁一小时”的出行服务让成渝两地的距离进一步缩短。以重庆、成都为核心,铁路干线能力不断提升,城际交通网也越织越密,今年6月28日,绵泸高铁内自泸段开通运营,“川南半小时、成渝一小时”快速通道成为自贡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有力支撑。
如今,从综合交通网到城际交通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路网络为基础的交通网在巴蜀大地不断延伸,“公交+地铁”“高铁+地铁”的出行模式让来往两地的市民出行更舒心、更便捷。“川渝两地正着力打造成渝‘双核1小时畅达,‘双核至区域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都市圈1小时通勤。”在省交通运输厅建管处副处长陈广看来,3个“1小时交通圈”的打造,为成渝地区形成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搭起了“骨架”。
在泸州至永川高速公路 (简称“泸永高速”) 四川段施工现场,工人们架钢筋、平场地忙得不亦乐乎。泸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市公路局党委书记、局长曾兴宇说:“去年底,泸永高速 (重庆段) 已建成,泸州正抓紧四川段的建设,预计将于2023年建成通车,附近的居民们已开始憧憬着高速全线贯通后的新变化。”
“从泸州到重庆,目前只有成渝环线高速和蓉夏—渝昆高速两个选择,跑完全程需要近3个半小时。而泸永高速开通以后,全程用时预计可缩短1小时左右,时间成本大大降低。”龙马潭区居民李兰说,这对喜欢周末自驾到重庆玩耍的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这边,高速公路正如火如荼建设,那头,跨省城际公交已率先让两地老百姓享受到了实惠。去年4月,川渝两地首条跨省城际公交“重庆潼南城区—四川遂宁磨溪”线路开通,单程车费只需2元—5元,并实现了跨省公交一卡通用,“一码”畅行。
像这样公交、轨道“一码”通乘的省际公交线路,川渝两地已开通8条。“依托铁路公路、城市轨道、地面公交等综合客运枢纽,两地市民可实现‘零距离换乘,享受交通出行的‘同城待遇。”陈广说,川渝两地正逐步开启“1小时交通圈”,享受多样化、便捷化的出行服务。
双城结伴 “比翼齐飞”
打开后货舱门,仔细检查门槛腐蚀情况,然后进入货舱内部,对防护篮网、防撞板等部件一一进行检查……5月30日凌晨,四川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川维公司”)职工杨龙印和张狄青从成都双流机场辗转300余公里,耗时四个多小时,终于到达重庆江北机场,异地维修“趴窝”的川航B-6410飞机。
在这场耗时50个小时的“紧急救援”行动中,川维公司质量部门、技术服务部、航材部、结构部的党员职工们带头攻坚。在结构部授权人员填写好“飞单”的那一刻,大家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不臨边、不靠海,航空是成渝地区连接世界最便捷的通道,两地在航空产业领域深度合作,形成产业协同、相互配套的航空产业集群,是助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2020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推进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纳入国家综合交通网规划布局。
去年5月,重庆渝北区、成都双流区两地人民政府签订了《推动临空经济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两地将围绕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租赁、航空培训、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形成产品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协同互补。今年5月,川航重庆分公司现场运行维修基地项目在重庆江北机场奠基。项目集综合管理、运行保障与飞机维修功能于一体;建成后,飞机的运维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成都成为国内第三个、西部第一个拥有两个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为成渝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川渝两地还将重点提高成都、重庆国际航空枢纽综合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重庆江北机场改扩建工程,实施成都双流机场提质增效改造,并推进一批支线机场建设。
双城结伴,共推发展。“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被称为‘飞机医生的维修人员要不断修炼内功。”川维公司董事长李越说,他们将全面提升空客全系列飞机的深度维修能力,积极推进客改货等民航新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与国内航空公司的合作,更好地满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对航空运输的巨大需求。
内畅外联 共筑开放通道
仲秋,行走在波澜壮阔的长江边,微风迎面,泸州港内五颜六色的集装箱鳞次栉比,岸桥吊具起起落落,满载而来的火车传来阵阵鸣笛声,开往重庆的“水水中转”班轮已进入常态化运行。穿城而过的长江,赋予了泸州、宜宾等地天然的“黄金水道”,成为联通西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水路“大动脉”,而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渠江、涪江等支流,自古以来便是进出川渝地区的重要通道。
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通江达海、向水而兴,川渝正逢其时。
“2018年,四川就提出整合泸州、宜宾、乐山等地港口资源,建设长江上游(四川)航运中心,打破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瓶颈。”省交通运输厅航务海事中心安全总监罗奎盛说。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成为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重要路径。
从“建设”到“共建”,从行动到目标,川渝有了共识。“以重庆果园港,四川宜宾港、泸州港等主要港区为节点,合力构建‘铁水联运‘水水联运通道,在港口运营、多式联运、物流商贸等方面开展合作。”罗奎盛说,两地交通部门已共同编制完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方案》,提出大力发展江海直达运输,加强陆水、港航联动。
变化接踵而至,从四川宜宾港出发,经重庆驶往上海的“水上穿梭巴士”首次开航。7月14日,伴随着一声长笛,一艘满载近3000吨货物的集装箱班轮从重庆江津区珞璜港缓缓驶离,充分满足川渝黔等地企业对长江集装箱班轮的需求。
“在泸州,我们还开辟了重庆涪陵港至泸州‘散改集航线,开通泸州港、宜宾港至重庆‘水水中转班轮。”作为泸州港的运营方,四川泸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兢说,川渝两地“抱团”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对两地来说有利无弊,泸州港将运用自身优势,发挥通江达海的作用,实现“铁、公、水”多式联运无缝衔接。
“水水中转”班轮的常态化运行,是川渝深化港口合作联动的生动实践,为川渝两地水上物流运输搭建起了快捷“传输带”。而复航后的嘉陵江流域也迎来新的机遇,从广元港、广安港、南充港启航的集装箱货物顺嘉陵江而下,形成了一条经重庆的水上出川大通道。
“以江为媒”,川渝水运合作再提速。“9月2日,四川省港航投资集团与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携手组建合资公司——重庆川渝港航物流有限公司。”四川港投川南港务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欧阳说,双方将整合港口资源,实现川渝港口协调联动,提升川渝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促进物流运输降本增效,推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
唱好“双城记”,建好“大交通”,一个内外通达、立体开放的经济圈正在西部快速崛起。(责编/周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