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廊道理念的城市道路绿化探究
2021-09-27霍丽丽
摘要 生态廊道在城市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道路绿化与生态廊道结合起来,构成具有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城市生态廊道。以河北省武安市4条环路绿地景观提升项目为例,探究城市生态廊道的功能性和理念体现。
关键词 生态廊道;道路绿化;城市景观
中图分类号 S 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8-012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8.02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of Urban Road Greening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orridor—Taking the Landscape Upgrading Project of Four Ring Roads in Wuan as an Example
HUO Li-li
(Xuzhou Jiuzhou Ecological Garden Co., Ltd.,Shanghai Branch,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Ecological corrid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construction. The combination of road greening and ecological corridor constitutes an urban ecological corridor with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Taking four roads landscape design in Wuan as an example, the function and concept embodiment of urban ecological corridor was explored.
Key words Ecological corridor;Road greening;Urban landscape
作者简介 霍丽丽(1984—),女,河南平舆人,工程师,硕士,从事园林植物景观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5-28
“生态廊道”一词源于国外,生态廊道具有植被、水体等有生态意义的成分,具有维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保持水土、调节雨洪、净化污染等生态服务功能,与此同时还具有历史、娱乐、文化、审美等功能[1]。城市生态廊道是基于生态廊道衍生而来的概念,是指城市中以植物为主体,植被覆盖度良好的线状或者带状要素,如道路两侧绿带、城市周围防风绿带、城市水岸绿带等[2]。城市生态廊道从形式角度划分为绿色带状廊道、绿色道路廊道和绿色河流廊道[3-4]。城市生态廊道具有多种生态性功能,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可以净化水质,涵养乡土环境,调节小气候,保护动植物多样性,营造和谐环保的人居环境等[5]。
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是人工系统的产物[6],道路是一种人工廊道,道路两侧绿带是一种城市生态廊道。将道路绿化建设与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有机结合,不仅能有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的景观面貌,还能美化居民游憩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保护文化[7]等。
1 项目背景
河北省武安市4条环路环绕城市四周(图1),连接城市内部各条主要干道,同时也是中心城区重要的对外通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武安市的城市边界不断外扩,现状的道路系统和景观绿化难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因此要进行道路及景观绿化的升级改造,给人们营造一个使用安全、环境优美的道路景观。该项目是在道路重建的基础上进行景观绿化设计,期望未来成为武安市的城市名片,被赋予重要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该项目4条环路全长约20.8 km,景观绿化范围包含道路分车带和两侧道路绿地,其中东环路长约3.5 km,南环路长约6.5 km,西环路长约3.3 km,北环路长约7.5 km,景观设计总面积约127.5 hm2。
2 基于生态廊道的解决思路
武安市是以采矿业为优势产业的城市,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导致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而生态廊道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Rao等[8]通过对炼油厂周边生态廊道连续3年的观测显示,生态廊道可以吸附空气粉尘率63%,降低噪音率达到67%。该项目将道路绿化与生态廊道结合起来,发挥生态绿地的修复功能,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同时在生态廊道中体现游憩、文化等功能[9]。
2.1 生态修复
在道路绿地外围以植物群落构成绿色屏障,充分发挥生态绿地修复功能,防风滞尘,净化空气,隔离噪音等[10-11],在生态廊道段汇集大面积水域构成生态群落,在绿地开阔区域设置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湿地景观、林下花境、生态植草沟等生态绿地(图2),提升生態修复在城市绿地的积极作用,遵循自然、生态、经济、适用、低碳、节能、环保的原则,打造绿化层次丰富,四季景观变化明显,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空间丰富的节约型园林景观,完善生态轴,形成生态环,构建成一条自然环保的城市生态廊道。
2.2 游憩功能
秉承园林惠民的理念,切实关注周边居民需求,让绿于民,以人为本,完善功能,将园林融入人们生活之中,增加人民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该项目在4条环路绿地中均设置完善的交通系统,设置游步道、儿童活动中心、节点公园、口袋公园、休闲广场等节绿地类型,道路两侧绿地不仅是绿化屏障,同时还是居民运动休闲的好去处。
2.3 文化功能
武安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包括磁山文化、冶铁文化、戏曲文化、商帮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六大文化脉系,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景观设计中提炼文化传承魅力,以公共艺术、标识小品、服务设施、铺装场地等形式在景观中体现,建设司南广场、神钲广场、郭纵公园、气象园等专类文化园,将文化元素融入道路景观中,使历史文脉与当代生活有机结合,打造有创意的街区景观,增强城市的记忆功能。
3 绿地基本构架
总体构思以“一条环路,四条绿带,八个公园,多个节点”为框架,多个节点宣传当地文化,展示生态环境,8个主题公园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带状公园,4条绿带构成城市生态基底的绿色廊道,最终构成一条展示武安门户的生态廊道。
3.1 迎宾商业段
该段为南环路全段,沿线以临街住宅、商业为主经过武安体育中心和学校等地块,同时迎接邯郸来向的人流,总体设计以活跃、鲜明为特色,塑造一段有仪式感的迎宾商业景观。该段中央绿地宽6 m,设计以“疏、密、收、放”为主题,开合空间按照节奏和韵律交映变化,并在绿地中融入武安文化元素,两侧以商业配套的休闲场地形式为主,重点打造商业街以磁山文化、武安戏曲文化及商帮文化为主题的口袋公园,增设林下停车场地,打造林下休闲空间。
3.2 乐居生活段
该段为西环路全段,周边以居住、商业用地为主,中央绿地以红叶石楠和西府海棠交错种植,两侧绿带以雨水花园为主要特色,结合沿线场地空间布置进退有致的植物组团景观,形成丰富连续的带状绿化效果(图3、4)。为了城市景观与居民生活相互融合,两侧绿地内设置气象园、下沉绿地、雨水花园、陡坡花园、儿童乐园、林间步道、休闲广场等绿地节点,以曲折蜿蜒的游步道将这些节点和景点串联起来,将生态廊道景观与居民生活相互融合,形成一条兼具生态修复标杆作用与园林惠民作用的带状绿地(图5)。
3.3 活力花海段
该段为北环路全段,周边以住宅、工厂、公园用地为主,在满足周边居民使用需求的同时激活该段多节点的开阔场地空间,以花境、花海景观为主要特色,在城市北侧打造花街特色景观,成为城市门户亮点之一。该段中分带、侧分带、人行道全部种植银杏,地被以多年生花卉欧石竹和红运萱草为主,蔚为壮观,两侧绿地工厂段采用绿色屏障的种植方式,为城市打造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图6),商业住宅段结合居民需求打造服务于民的林下停车场、口袋公园等景观绿地,同时在中东街天桥处护坡处通过主题雕塑、浮刻壁画等形式,展示武安的冶铁文化。
3.4 生态绿廊段
该段为东环路全段,沿线以东山森林公园以及未开发的空地为主,该区域以生态修复为主要特色,在尊重原有场地和保留部分植物生态群落的前提下,构建大面积的植物群落空间,串联城市步行系统,形成连续景观界面,构建一条绿色生态的景观通廊。两侧绿地设置有大面积的生态绿地和水面区域等,生态绿地内植物配置丰富,生态系统完善,水面区域包含深水区和浅水区,深水区波光粼粼、水面宽广,浅水区郁郁葱葱、花草繁茂,节点景观绿地有司南广场、神钲广场、带状绿地、雨水花园、生态停车场等。
4 植物设计
植物景观不仅是植物本身,还包含着物种、群落、空间、功能等,丰富稳定的植物群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硬件,不同空间形式的植物群落有利于景观品质的提升,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四季更迭,引起观赏者的共鸣。态廊道建设中植物景观占据着主体地位,植物群落的构建和品种选择在生态廊道建设中同样举足轻重。
4.1 植物群落构建
武安市4条环路各具特色,根据各自特点打造不同的植物绿化景观,考虑到生态廊道的功能,绿地内原有植物尽量保留,西环路不仅保留了雪松背景林,而且道路改造拓宽路面,保留部分雪松到侧分带(图6),植物群落配置丰富,景观错落有致,具有明显的空间开合和四季景观变化等。
南环路的功能主题是迎宾商业,中央绿地组团以造型松组团为主要特色,导头种植花境景观,两侧绿地采用开花植物形成热烈的组团、鲜亮的色彩和规整的排列,打造整齐有序、鲜明大气的迎宾商业景观。西环路的功能主题是乐居生活,根据场地现状地形打造雨水花园,保留现状以雪松为主的原生林为植物基调,丰富景观层次,在雨水花园、旱溪和生态植草沟等生态绿地内种植垂柳、旱柳等耐水湿植物与芒草类地被植物,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功能(图7)。北环路的功能主题是活力花海,分车带和行道树全部种植银杏,地被为红色的欧石竹和红运萱草,两侧绿地工厂段植物屏障以稳定的植物群落为主,多点种植樱花林、海棠林和紫穗槐林等,林下种植粉白色、蓝紫色等多年生草花地被,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护坡段种植迎春、连翘等,从而美化城市的垂直绿化景观(图7)。东环路的功能主题是生态绿廊,主题植物是落羽杉,设计思路以带状绿地步道的形式为主,重点打造长远桥下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滨水公园以及主要交通路口处的迎宾绿地,滨水公园种植落羽杉和多年生草花地被,交通路口处种植精致植物组团,两侧绿地空间种植当地乡土树种,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促进城市生态廊道的建立。
4.2 植物品种选择
植物品种选择方面,首要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常绿树和落叶树相结合,兼具植物群落观赏性和景观特性。武安是一座工业城市,夏季多雨,其他季节较为干旱,在植物选择上首先考虑植物的抗污染能力和滞尘能力,同时考虑植物的抗旱性、耐盐碱性和耐水湿能力,主要抗性植物树种选用情况见表1。
5 生态廊道的理念体现
5.1 理念体现
道路绿化宽度60 m可以满足动植物迁徙和传播以及发挥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功能[12],东环路两侧绿地最宽处100 m,两侧绿地内水域面积大、绿地面积宽、辐射范围广,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失为一条有活力的生态绿廊景观大道。西环路两侧绿地是以雨水花园为主的生态绿地,绿地内水域面积和植被面积较大,设置有雨水花园(图8)、下凹式绿地和生态植草沟等景观绿地,植被群落空间大而连贯,植物屏障功能突出,生态绿地效益明显。
5.2 生态廊道的连接
生态廊道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可以很好地控制城市土地蔓延,并将其他绿地串联起来形成统一整体[13]。在武安市4条环路的景观绿地建设中,以东环路和西环路两侧绿地最为宽阔,拥有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水域流动系统和生态绿地系统,西环路设置桥梁工程,连接起两侧绿地,桥梁设置垂直绿化,增添桥梁的生态功能。在道路绿地中,最外围植物群落组团保持统一和連贯,以持续绿色屏障的形式守护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同时深浅相宜的水面区域,外形走势自然流畅,充分发挥着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
5.3 可持续设计
武安市是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差异明显,冬春季节温差较大,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暴雨较多。武安周边恰好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流量为6 m3/d,实际处理量为4万~5万m3/d,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净化为中水,可用于绿化浇灌和溪流水源的引入。根据武安夏季多雨的情况及降雨特征和生态廊道的空间特点,在绿地内设置生态植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绿地类型,缓解当地绿地的灌溉压力,打造节约型园林。在植物配置上,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和抗逆性强的植物品种,两侧绿地尽量降低定期修剪的灌木面积,减少草坪面积,增加多年生草花地被和下凹式绿地面积,植物配置乔灌草相结合,减少干旱季节绿地的蒸腾量。通过以上绿化灌溉、海绵城市、植物配置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控制后续景观绿地的养护费用。
6 结语
该研究以河北省武安市4条环路景观绿化提升为例,分析道路景观绿地的周边业态和绿地类型等,以生态修复为手段,融入生态廊道的理念,不仅打破城市生硬的水泥景观,改善了城市风貌,还有效发挥了改善景观、环境防护、保护物种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兼顾了景观和生态的功能,打造了一条绿化层次色彩丰富、环境优美的环城生态绿廊形象。
参考文献
[1]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生态学报,2005,25(9):2406-2412.
[2] 肖笃宁,李秀珍,高峻,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8-40.
[3] 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城市规划,2001,25(11):44-48.
[4] 李静,张浪,李敬.城市生态廊道及其分类[J].中国城市林业,2006,4(5):46-47.
[5] 廖飞勇.风景园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56-161.
[6] 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园林,2001(6):77-81.
[7] 俞孔坚,朱强,李迪华.中国大运河工業遗产廊道构建:设想及原理(上篇)[J].建设科技,2007(11):28-31.
[8] RAO P S,GAVANE A G,ANKAM S S,et al.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green belt in a petroleum refinery:A case study [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4,23(2):77-84.
[9] 李春波,朱强.基于遗产分布的运河遗产廊道宽度研究:以天津段运河为例[J].城市问题,2007(9):12-15.
[10] 李开然.绿道网络的生态廊道功能及其规划原则[J].中国园林,2010,26(3):24-27.
[11] 张桂红.基于廊道的结构特征论河流生态廊道设计[J].生态经济,2011,27(8):184-186,189.
[12] 肖化顺.城市生态廊道及其规划设计的理论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5,24(2):15-18.
[13] 季洪亮,段渊古,张杨.绿道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以国家农业示范区杨凌“农城之链”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6):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