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慧教授对于敏感性皮肤在基层医院皮肤科临床现状的见解

2021-09-27陈春秀丁慧

中国美容医学 2021年8期

陈春秀 丁慧

[摘要]本文通过对敏感性皮肤成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现状的论述,阐述目前许多基层皮肤科医生,由于学科框架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和对敏感肌肤认识的欠缺,在临床诊疗上存在问诊不详细、诊断不明确、治疗手段参差不齐等问题,针对敏感性皮肤应在避免诱因的基础上正确护肤、合理防晒,并及时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除此之外,也应让基层皮肤科医生认识到,敏感性皮肤病的日常宣教大于精心治疗,应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度和消费水平,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改善敏感性皮肤患者的不适症状并提高其生活品质。

[关键词]敏感性皮肤;临床现状;皮肤屏障;医学护肤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08-0183-03

Professor Ding Hui's Views on the Clinical Status of Sensitive Skin in Dermatology of Primary Hospital

CHEN Chun-xiu, DING Hui

(Clinical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CM, Guangzhou 510405,Guangdong,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causes,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status of sensitive skin, 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many basic dermatologists at presen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he subject framework and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sensitive skin, exist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problems of not detailed consultation, unclear diagnosis, uneven treatment methods, etc. Sensitive skin should be based on avoiding inducements, proper skin care, reasonable sunscreen, and timely repairing of damaged skin barrier. In addition, we should also make primary dermatologists realize that the daily education of sensitive skin disease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careful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awareness and consumption level of the disease.We need make full use of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o improve the uncomfortable symptoms of sensitive skin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sensitive skin; clinical status; skin barrier; medical skin care products

敏感性皮肤是一种高度敏感的皮肤状态,处于此种状态下的皮肤更容易受到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当炎症产生时,常见的三种皮肤敏感症状是瘙痒、痛感及泛红。此时的皮肤同时兼备敏感度高,耐受性差和反应性强三大特点[1]。如今敏感性皮肤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认为皮肤病虽然病发于外,但常源于内。因此,要把敏感性皮肤的诊治看作是整体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认为是皮肤局部的病症。敏感性皮肤病与日常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敏感性皮肤的日常宣教应大于精心治疗。丁慧教授从事临床教学30余年,在敏感性皮肤病的诊疗方面有独具特色的临床见解。笔者跟从丁教授学习,受益颇多,现初步总结其在敏感性皮肤病方面的见解。

1  敏感性皮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机制原理

1.1 病因病机:何黎等[2]认为敏感性皮肤的形成与个体因素、外在因素以及某些继发因素有关。个体因素包含遗传、年龄、性别、激素波动水平等。虽然个体因素在敏感性皮膚的形成上发挥着重大作用,但通过改变个人体质而去治疗敏感性皮肤是非常困难的。目前可知的加重敏感性皮肤的外在因素包含:①阳光照射、温度等物理因素;②化妆品、药物、医美产品等化学因素;③嗜食辛辣油腻、过度护肤、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等。研究表明某些皮肤病也可使敏感性皮肤病的发病几率增强[3],如:痤疮、接触性皮炎及湿疹均可诱发敏感性皮肤病。同时,滥用激素也是敏感性皮肤发病的重要因素。在个体因素、外在因素以及某些继发因素相互作用的情况下,皮肤屏障性能损坏,表皮感觉神经传入信号加强,以致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从而引起皮肤免疫炎症反应。

1.2 临床表现及机制原理:敏感性皮肤表现为感官感觉和症状体现。感官感觉包括面部紧绷感、刺痛感、灼烧感及瘙痒感。症状体现为皮肤潮红,它是一种皮肤的过度反应,包括受到未经处理过的硬水和化妆品在内的一些外界因素刺激时所引起的皮肤过度反应,皮肤的敏感程度因人而异。有关研究表明敏感性皮肤的发病机制多与角质层变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神经因素、免疫炎症反应及TRPV1被激活有关。其中,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是发病的重要机制[4]。

2  目前基层皮肤科医生学科框架理论知识储备不足

2.1 敏感性皮肤的认识问题:目前,由于学科教育的缺失和市场认知的不足,导致某些基层皮肤科医生对敏感性皮肤的认识欠缺,临床上缺乏针对性的治疗,大多予口服抗组胺药物、复合维生素、羟氯喹等进行医治,甚至使用激素。中青年女性容易遭受敏感性皮肤的困扰,患者因为缺少宣教和日常护肤的指导,加之一部分患者的主观症状重于皮肤的客观表现,患者的心情焦虑,盲目地寻求舒敏之星、盐水湿敷等,随意放任,治疗效果几乎为零,甚至使原有的皮肤屏障遭受到侵害,进而引发皮肤免疫炎症反应。对此,基层皮肤科医生应该加强学科教育的建立,提高市场认识,增强对患者的日常宣教。

2.1.1 诊断不清,错诊率高:敏感性皮肤与过敏性皮肤是两类不同概念的病理性肌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有些基层皮肤科医生由于鉴别不清,常常对它们混淆。敏感性皮肤是一种遭受到外界刺激后的皮肤情况,属于皮肤的亚健康形态。敏感性皮肤强调皮肤的耐受性差,正处于脆弱状态,易爆发过敏反应,因而必须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而过敏性皮肤是指该类人对某些理化因素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属于医学上的第VI型变态反应。临床上,需要将两者鉴别清楚,避免鸡肋的过敏源检查而耽误病情[4]。

2.1.2 问诊不详细,简单开药处理:有些基层皮肤科医生问诊不详细,对于是原发病还是继发病,是敏感皮肤的刺激反应还是过敏反应这些问题都无法明确,对于发病原因也难以明辨。对于过敏性皮肤病,原则上尽量少用激素类药物,而使用普通抗过敏剂和中药抗敏药。若不得己,必需使用激素时,应尽量减少全身用药,而应局部使用。如果临床上问诊不详细,错误的把敏感性皮肤问题当成过敏性皮肤处置,可能会对皮肤整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造成更严重的伤害,致使角质皮肤受损变薄,皮肤变得越来越敏感脆弱[4]。

2.1.3 治疗干预方式参差不齐:有些基层皮肤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采取的治疗干预方式参差不齐,面对敏感肌患者,为了缓解疼痛、泛红等炎症反应,常使用冷喷、盐水湿敷、红蓝光照射等方式,有些干脆让患者裸脸,更有甚者使用激素类药物。对于冷喷、盐水湿敷、红蓝光照射等方法,确实可以让敏感肌患者的不适症状暂时缓解,且不会对皮肤造成进一步损害。对于裸脸,不使用任何措施干预的方法,会让皮肤处于暴露的环境下,不利于皮肤屏障的修复。而对于激素类产品,尽管它们能够迅速改善疼痛、泛红等炎症反应,但若长时间、高频率应用,将会带来对皮肤整体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坏。进而诱发“激素依赖性皮炎”[5]。停用后的一段时间将是患者最难熬的环节,患者可能会出现瘙痒、痛感、泛红等症状加重现象。皮肤科医生在临床上遇到此类因滥用激素而诱发敏感性皮肤病的患者,应对其进行心理开导,对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等加以说明,让患者明白,對依赖的外用产品的停用,是使皮肤屏障修护所必须经历的,提高患者依从性,根据其自身症状治疗原发病。

2.1.4 缺少宣教和日常护肤的指导: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护肤习惯是诱发敏感性皮肤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人没有科学护肤意识,总是过度保湿、过度清洁,损坏皮肤屏障[5]。紫外线可损伤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引起皮肤老化和晒伤;它也可通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诱发炎症的发生,损伤皮肤屏障。敏感性皮肤容易反复发作,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如果不了解病情,缺乏耐心,会出现频繁更换外用产品、更换医生的情况,从而加重病情[6]。有些基层皮肤科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缺少日常宣教和护肤的指导,缺少对患者的心理疏通,导致疗效不显著。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对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等加以说明,获取患者的信任,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2.2 医学护肤品的应用问题:基层皮肤科医生对医学护肤品的应用普遍认知欠缺,对护肤品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对其功效原料的特征、护肤品的正确应用方面缺少认识。有研究表明,敏感性皮肤比较容易受到刺激,对于很多功能型护肤品是不耐受的。而像有些含中药成分的医学护肤品具有修复皮肤屏障、消炎及抗过敏的作用,可以加快皮肤屏障的修复。因此,如何指导患者选择科学合理的护肤品,是每一个皮肤科医生都应该重视和掌握的。

2.2.1 错误的认为护肤品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许多基层皮肤科医生对于皮肤敏感度关注不高,认为这是不需要过度关注的小问题,错误地认为护肤品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现实情况是仅依靠护肤品是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相反,过度护肤还会导致敏感性皮肤病的发生,护肤步骤和产品成分的复杂性是诱发敏感性皮肤病的重要原因。依据护肤品的应用程序,频繁地卸妆、过度清洁、过分保湿及过度修护均可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有些不良制造商在产品中加入过量荧光反应物,香料、防腐剂及色素等添加剂,更有甚者在产品中加入激素,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虽初见成效,但进一步使用则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和皮肤血管扩张。这些护肤品一方面会使皮肤屏障功能损坏,外部刺激因素更容易接触皮肤,另一方面使末梢神经更加敏感,两者共同作用,导致产生过多的炎症因子,进一步导致皮肤屏障受损[7]。在不是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敏感性皮肤问题可以通过使用正确的个人护理来缓解有关症状;当皮肤屏障受损、血管扩张后,则需要寻求科学的治疗和护肤指导;当患者皮肤瘙痒、痛感及泛红较严重时,应适当运用冷敷、冷喷等物理治疗和有关药物来缓解患者的不适,使患者树立良好的就医观念。

2.2.2 错误地认为不能使用任何护肤产品:有些患者出现敏感性皮肤后,便不再使用任何护肤品,担心护肤品中的成分会使皮肤敏感性更加严重。殊不知,裸脸、暴露皮肤,拒绝使用任何护肤品都不利于皮肤屏障的修护。李坤杰等[9]通过探讨透明质酸对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的研究进展,提出破损的皮肤屏障需要表皮生长因子加速皮肤及黏膜创伤修复、透明质酸也可以控制炎性介质的释放,起到抗皱、保湿及修复的功能,有助于面部屏障功能的修复。符移才等[10]通过研究敏感性皮肤与日化产品开发,提出天然植物成分包括芦荟提取液、红没药醇、积雪草苷等,具备抗敏感、抗菌及抗炎功能,可通过补充皮肤水分,达到加强皮肤屏障的功能作用。这些成分都可以从护肤品中获得,科学合理的日常护肤可使敏感性皮肤的医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康复后的日常修护同样有重大意义。

3  如何提高基层医院皮肤科医生对敏感性皮肤病的认知水平

3.1 掌握充足的学科理论知识:正确认识敏感性皮肤问题,树立牢固的专业是根本,皮肤病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临床医学。皮肤病具有病因复杂和不易确定的特点,虽然其在皮肤表面会出现一定的症状,但外在的发病与内部机理密切相关。基层皮肤科医生需要认识到,不应只从表面看待皮肤问题,而应该从表面分析内在,认识疾病的复杂性,积极探索,才能成为一名负责且专业的临床医生。学好皮肤病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臨床操作,对皮肤病患处进行认知细致的分析和观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诊断,由局部外在联系到人的整体,切忌主观判断,进而误诊。同时也要重视皮肤病与其他疾病之间的关系。系统地分析解决问题,了解皮肤病的发病诱因,从根源处治疗皮肤病[8]。

3.2 树立科学的对症治疗观念:目前,敏感性皮肤的特效根治疗法缺失,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齐显龙等[8]学者认为当前应在避免诱因的基础上正确护肤、合理防晒,并及时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进一步增强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度和重视水平,充分利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改善敏感性皮肤患者的不适症状。在药物使用方面,益生菌对减轻皮肤的敏感度,促进皮肤屏障性能的修复效果显著。而像维生素C、烟酰胺等,它们可以延缓机体老化、促使人体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强皮肤的新陈代谢能力,从而促进敏感性皮肤的修护。中医药和针灸可以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缓解皮肤的症状并改善体质。适量应用TRPV1抑制剂、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低能量激光及强脉冲光照射、冷疗等均可减轻皮肤的炎症反应,从而加快皮肤屏障修护、减少末梢神经纤维兴奋性。

3.3 加强对患者的日常宣教及心理疏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护肤习惯非常重要,内治和外治缺一不可。在医治敏感性皮肤的过程中最为根本的是形成科学的日常护肤习惯。减少清洁的力度及次数,尽量选用接近人类皮肤正常pH值的弱酸性洗面奶,温水洁面,使皮肤处于吸收养分的最佳状态。敏感性皮肤的患者更需要合理防晒,尽量选择清爽无刺激的防晒用品,遮阳伞、穿长袖等物理防晒也可以起到防晒效果[3]。嗜食辛辣油腻、滥用化妆品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均可导致敏感性皮肤加重,在日常生活中,应诱导患者减少对辛辣油腻刺激食物的食用,如:甜食、咖啡浓茶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杜绝熬夜,从而给肌肤充沛的时间完成皮肤屏障的修复。在整个治疗过程要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开导,对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增强患者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3.4 提高对护肤品功效及成分方面的认识:研究表明,敏感性皮肤对于很多功能型护肤品是不耐受的,应指导患者选择适度清洁,保湿修护舒缓为主要功能的护肤品,敏感性皮肤比较容易受到刺激,应选择防腐剂及添加剂少的护肤品。同时,应对护肤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明确其临床功效。像:马齿苋、洋甘菊、芦荟及青刺果油等中药成分制成的医学护肤品具有修复皮肤屏障、消炎及抗过敏的作用[10],可以补充角质层及皮脂膜的脂质成分,加快皮肤合成神经酰胺,从而加快皮肤屏障的修复,提高皮肤对抗外界刺激的耐受力。同时,敏感性皮肤比较脆弱,应避免使用含有水杨酸、果酸及维生素A酸等去角质等洁面产品,尽量选用接近人类皮肤正常pH值的弱酸性洗面奶,使皮肤处于吸收营养的最佳状态。保证患者所使用护肤品的功效性和安全性,从而获得刺激性更小和过敏反应发生率更低的护肤品。

4  小结

敏感性皮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基层皮肤科医生因为知识结构的缺失和市场认识的不足,遇到敏感性皮肤患者,容易走极端诊疗思路,或使用激素,或直接让皮肤处于裸露的状态下,不使用任何护肤或医疗产品,随意放任,治疗效果几乎为零,甚至损害原有的皮肤屏障,进而引发皮肤免疫炎症反应。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学科教育的建立,提高市场认识,增强对患者的日常宣教。缓解敏感性皮肤的不适症状,对皮肤屏障功用和性能加以修复,强调内服与外治并用,提高其治疗效果。同时,在医治过程中要给患者正确的护肤指导,使其树立良好的就医观念。敏感性皮肤为多要素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问题,其治疗不可单纯局限于讨论使用功能性护肤品或者某些药物治疗。而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敏感性皮肤病的治愈率,造福更多的人群。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敏感性皮肤流行病学调研[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1,40(2):131.

[2]何黎,郑捷,马慧群,等.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31(1):1-4.

[3]李庆春.敏感性皮肤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3,35(5):264-265.

[4]何黎.美容皮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

[5]齐显龙,杨宪伟.敏感皮肤的整合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10):21-23.

[6]王珊珊,梁虹,胡英姿,等.功效性化妆品对敏感性皮肤的防护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0):1486.

[7]孙丹,曹毅,陶茂灿,等.敏感肌肤病因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9):866-869.

[8]丁姗,金桂兰,徐婷,等.中医临床思维特点初探[J].光明中医,2016,31(6):757-758.

[9]李坤杰,黄豪,郭燕妮.透明质酸对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的研究进展[J].皮肤科学通报,2017,34(4):403-407.

[10]符移才,谈益妹,王学民.敏感性皮肤与日化产品开发[J].广东化工,2015,42(16):148-150.

[收稿日期]2020-05-08

本文引用格式:陈春秀,丁慧.丁慧教授对于敏感性皮肤在基层医院皮肤科临床现状的见解[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8):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