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赓续三线红色基因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2021-09-27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党委

军工文化 2021年8期
关键词:红光旧址研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党委

百年峥嵘,初心如磐。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事业也走过了65载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历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党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刻总结液体动力长达28年三线艰苦创业宝贵经验,传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基因,凝聚了打造卓越动力、支撑航天强国的奋斗力量。

转战三线创业,凝结红色基因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创建65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1956年11月23日,国防部老五院在北京南苑东高地成立了第一个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室。身穿军装的动力先驱们,听党话,跟党走,在革命熔炉里开启了液体动力白手起家的艰辛征程,经过9年奋斗,为液体动力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液体火箭发动机是人类进入太空的基础保障和核心产品,是导弹、火箭、卫星、飞船和航天器的动力之源。发动机的推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六院研制的不同性能、不同类别的火箭发动机及其空间推进系统,为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和空间站建设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动力保障。

1965年,随着国家战略调整,航天人集体从部队转业,液体动力事业从此踏上了从北京到秦岭深山的战略转移,开始了自1965年至1993年长达28年、在陕西凤县红光沟的三线创业征程。28年来,航天六院(前身○六七基地)历届党委赓续红色基因,响应党的号召,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难以想象的生活困难与工作困境,完成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主动力的研制定型,形成了以“一条红光沟,研制两代发动机,服务三大总体院,拥有四个核心单位,应用于弹箭星船器五大领域”为代表的“一二三四五”事业格局,凝结了宝贵的红光沟红色基因和三线光荣传统。

党组织举旗引路的主心骨作用,成为三线艰苦创业的“定海针”。1980年、1981年、1990年,红光沟遭遇了三次特大洪水泥石流的侵袭,全院科研生产设施与生活设施遭到了重创。困难考验面前,党中央、各级党组织和全国人民及时送来关怀、温暖和支持。院党委响亮提出“自己干,三不变”的号召,克服洪水灾害影响,保证型号研制任务不变、产品交付时间不变、研制经费不变。危急关头,院各级党组织迅速组织党员突击队、抗洪敢死队,一边抗洪抢险,一边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时代壮歌。党的领导、党组织的号召是三线期间艰苦创业的定海神针。

共产党员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的先锋队作用,成为三线攻坚克难的“航标灯”。液体动力的发展史,总是在一个个特殊时刻熠熠闪光。而在液体动力英模群像中,最闪光的无疑是六院共产党员。面对三线期间重重困难,六院共产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攻关在前,拼搏在前,為液体动力事业的发展挥洒心血汗水,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三线创业期间,以“生死之间趴着铁轨赴靶场”“厕所里研制姿轨控发动机”等为代表的航天传统精神标识和以201 洞航天英模杨敏达、抗洪抢险三烈士李秉钧等、全国劳动模范曹化桥等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引领着六院人不断攻坚克难。

六院职工群众永远跟党走的不变情怀,成为三线创业发展的“压舱石”。面对重重困难与压力,六院人自觉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发扬战天斗地、排除万难、勇往直前、拼搏奉献的革命精神,建成了亚洲最大的试车台,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高控模拟发动机、第一台远程洲际导弹发动机等数十种火箭发动机,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继承光荣传统,打造卓越动力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家三线调迁拉开帷幕,液体动力事业开始了从秦岭深山到古城西安的又一次战略转移。面对新环境、新形势、新任务的考验,六院党委始终牢记三线光荣传统,不断坚守践行航天报国初心、书写航天强国使命的新篇章。

传承红色血脉,实现二次创业。搬迁伊始,院党委响亮发出了“扛着红旗进长安,进了长安更高举”的号召,绝不能因为搬迁把思想搬乱、队伍搬散、任务搬丢。院党委不断提升党建质量,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思想凝聚、组织带动和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凝聚到了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型号任务上来,凝聚到了发挥航天动力技术优势服务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上来,实现了二次创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凝炼动力文化,助推融合发展。2008年、2012年,航天科技集团对液体动力先后实施两次重组。从此,六院形成陕京沪汉一院四地事业发展新格局,肩负起了液体动力国家队的神圣使命。国家队就应该有国家队的样子,就应该有国家队的担当。院党委不失时机地凝炼提出了“汇聚能量、推举梦想”“先行一步,领先一路”的液体动力发展理念,进一步统一了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凝聚了职工队伍,为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奠定了思想基础。

牢记初心使命,争取更大光荣。面对新时代中国航天“高密度发射、高密集交付、高难度研制”的全面挑战和严峻考验,院党委深入开展以“讲初心使命、讲航天精神、讲品德修养,学专业知识、学标准规范、学工匠模范”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三学”活动,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凝集了智慧力量,为“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以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飞,助推以北斗导航全球组网、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我国第一个空间站建设等重大科技项目为代表的型号研制任务的圆满成功。

赓续红色基因,建设航天强国

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新起点,面向“十四五”新征程,六院党委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全党发出的伟大号召,更好地发挥“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的作用与功能,坚持以奋斗者为本,赓续红色基因,不断书写液体动力支撑航天强国建设的崭新篇章。

进一步发挥红光沟国家工业遗产的作用和功能,为赋能企业发展增添新活力。党的十九大以来,六院党委把做好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的保护利用、赋能航天事业发展提高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航天精神、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高度作出安排部署。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以核心物项为代表的旧建筑的保护,一手抓红光沟时期精神文化成果的挖掘整理,为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渠道。

继2019年12月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录之后,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又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青少年教育基地、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和中央企业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而使旧址的发展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和社会研学功能在更大范围得到有效发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进一步传承红光沟研制经验和优良作风,为发展航天事业汇聚新动能。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是我国三线建设的杰作,也是六院人勇于攀登航天液体动力技术高峰的见证。三线创业期间,面对重重困难和紧迫的研制进度,六院人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攻克了发动机不稳定燃烧、中频振动等世界性难题,在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红光沟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液体火箭发动机。

六院党委深度挖掘红光沟三线旧址形成的创新精神和管理方法,将其作为重点纳入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园区建设,进一步拓展和丰富航天精神的科学内涵。专门设立了红光沟航天精神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组,把在红光沟时期积累的精神财富、文化成果、研制经验、管理案例进行全面系统的归纳,促进精神文化赋能,助推事业发展。

进一步赓续红光沟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为建设航天强国做出新贡献。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老一代六院人在红光沟艰苦奋斗28 年,在为我国航天事业和武器装备打造金牌发动机的峥嵘岁月里,孕育了航天精神的优良因子,培育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航天特色和发动机特点的航天液体动力文化。

六院党委以梳理、挖掘旧址承载的精神文化为主线,把红光沟三线旧址打造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航天精神的生动课堂,组织省市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前往旧址进行学习交流、主题党日活动、优良传统教育、员工入职培训、中小学生研学等活动,到红光沟寻根追梦、弘扬航天精神。

今年,欣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六院党委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航天精神纳入党史学习教育总体部署,充分发挥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在“四史”学习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把航天六院在红光沟28年奋斗历程中取得的成果、孕育的精神、培育的作风转化为促进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巨大能量。按照建设国家级航天精神文化园区的总体目标,制订了“一轴、四核、六区”的总体建设规划,把“一核心,两园区”作为建设国家级航天精神文化园区一期工程。目前,一期工程中的标志性项目“红光沟航天精神展览馆”已于2021年“七一”前夕全面建成。

在今后的工作中,六院党委将进一步增強“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和航天科技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在陕西省各级政府特别是凤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建设国家级航天精神文化园区为目标,把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的作用发挥好,为弘扬三线红色基因、建设航天强国做出新贡献,谱写新篇章。

猜你喜欢

红光旧址研制
红光治疗仪应用于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
油画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延安发布实施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
尊严
关于做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缮的思考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The Advantag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assisted Teaching to English Reading Clas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