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2021-09-27李兆磊尹叶叶王高洁
李兆磊 尹叶叶 王高洁
摘 要: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期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落脚点。需要厘清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此促进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通过分析经济循环周期与自由贸易园区的双向演化,探寻新发展格局下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新要求,并结合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位优势、发展定位等因素,提出开展跨境电商新模式、“公铁空”联运新物流、数字经济新业态、“自贸区+”新局面的实施路径,助力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启创新升级新征程。
关键词:双循环;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发展格局;创新发展
自贸试验区是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改革的重要支撑,在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同时也要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把实现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可以发现,从顶层设计来看,就是要把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连接点,协同推进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二者深度融合和有机衔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背景下,如何从理论上厘清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让自贸试验区更好地嵌入到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经济循环周期与自由贸易园区的协同演化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重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内外循环的相互促进作用。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格局经历了从外循环带动内循环到内外循环相平衡再到今天的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相互促进三个阶段(如图1),对外贸易趋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时期自贸试验区也逐渐演化成型,先后成立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港区、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在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经济转型,紧抓国内市场,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带动国外市场持续快速发展,这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实践基础。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不仅有利于货物和服务出口,而且有利于刺激国内对于进口商品和服务进行消费,同时也有利于外资的引入。可以说,自贸试验区作为“双循环”天然链接点,既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动力源,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循环的关键枢纽(如图2)。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探索的发展模式也为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新要求
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明确的方向。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进行制度的改革创新,要求进一步扩大消费,发挥市场规模的潜力,推进需求侧改革;以高质量供给推动国内大循环构建,从国内国外需求出发,实现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供给侧改革也是推动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的主线,通过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推动国内大循环开辟通道,疏通关节。自贸试验区通过供给创新匹配更高的需求,进而带动消费结构和规模不断提升,形成需求带动供给,供给创造更高需求的发展状态。
陕西自贸试验区是西北地区唯一的自贸试验区,担负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引领西部大开发的双重战略使命,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人文合作和物资流通建设中进行了多维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随着自贸试验区开发开放的不断深入,如何对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探寻具有陕西特色的自贸试验区发展模式,实现陕西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自贸试验区要紧抓区域全面贸易协定(RCEP)正式签署和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明确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的战略定位,发挥自贸试验区引领性功能,以陕西自贸试验区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要的战略连接键,让“双循环”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新引擎,为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添动力,从而进一步发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西部门户城市开放力度,为其向内陆枢纽型自由贸易港的探索建设奠定基础。同时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发展有效促进了外资外贸领域的流通与合作,拓宽了国内外相关产业与市场。通过推进区内优惠政策如税收和外汇等,吸引外商投资的同时考虑区域特色引进相关技术和管理制度,为陕西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提供技术和管理经验借鉴;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通过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将相关区内相关产品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进一步拓宽了多元化国际市场。
三、陕西自贸试验区如何对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從上海到安徽,从沿海到内陆,布局全国的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载体,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连接键和驱动齿轮作用,是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推进自贸试验区与新发展格局之间的有机衔接,需要各自贸试验区加大差异化探索,依托区域优势探索自身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战略连接键作用,推动实现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一)主动出击加大差异化探索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有利于货物和服务出口,也有利于刺激国内对于进口商品和服务消费,吸引外资进驻。陕西自贸试验区要主动进行差异化探索,结合自身发展定位进行路径地探索与突破,在顶层设计的前提下,更大范围地在重点、难点领域进行尝试改革,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新路径积累经验。一方面补齐陕西经济发展产业链上的弱势产业短板,另一方面,继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由创新供给推动消费结构和规模不断升级,最终形成需求带动供给,供给创造更高层次需求的动态平衡状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不仅有利于激发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部发展活力,实现陕西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促进国际循环奠定基础,这对推动内陆地区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依托区域优势探索自身发展模式
陕西自贸试验区在对接新发展格局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将自身发展嵌入国家战略中,在借鉴复制先进自贸区发展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有侧重推进与落实。要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培育新的增长点,助力新发展格局:一是要从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引领西部大开发的双重战略使命出发,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开展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融合,促进循环,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和循环便利化升级。二是从落实相关政策出发,通过对营商环境、对外经贸转型升级、精准招商、吸引外资、政府职能高效转化等领域创新发展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实现陕西自贸区试验区快速发展。三是从应对新机遇新挑战出发,陕西自贸试验区要聚焦核心关键环节,打破阻碍流动和循环的障碍,特别是在面临的经济结构矛盾突出、营商环境亟待优化、贸易转型升级缓慢等问题的情况下,要明确战略定位,全面拓宽投资空间,把扩大内需作为根本出发点,使生产、流通、消费等依托国内市场,提升国内国际需求的适配性,从而扩大消费市场。
(三)发挥自贸试验区战略链接键作用
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不仅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典型示范,同时也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落脚点。因此,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国际货物物流资源集聚平台和载体,在紧抓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建设中:供给侧方面,以高质量供给推动国内大循环构建,以创新驱动、创造新需求,从而实现更高层次对外开放;需求侧方面,把国内需求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内需角度入手,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将内需结构调整同自贸区发展结合起来,扩大有效投资、全面促进消费,实现合作共赢新局面。以陕西自贸试验区为驱动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状态。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应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拓宽国际市场,通过自贸试验区相关行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在营商环境、区域协同、区域互联互通等领域进行改革,实现协同开放创新。积极与周边城市建立联动发展机制,达成合作共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新发展格局下陕西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有效路径
在新发展格局对自贸试验区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理念下,陕西自贸试验区要依托现有市场规模和完备的产业体系,把创新放在首位,掌握核心关键技术,营造有利于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环境,深入推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深度融合,获取更大发展空间,从而推动实现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
(一)开展跨境电商新模式
在陕西省政府积极鼓励引导下,在跨境贸易服务中心、跨境商贸平台以及相关企业技术平台、服务和资金等的支撑下,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贸易发展后劲十足。探索高效率、低成本、大容量、零中转、一体化的“内陆仓+海外仓”跨境电商物流创新模式是推动陕西自贸试验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效途径。通过在陕西自贸试验区内先试投建一批小型多功能仓库,陕西省政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关等部门联合管理,对有“内陆仓”需求的企业进行货物先行通关,然后存储在新设仓库中,并对后续的过程进行监管、分析,从管理成本、仓储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以及顾客反应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内陆仓+海外仓”跨境电商新模式的可行性和落地性。
(二)打造“公铁空”联运新物流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繁荣又带动交通运输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从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统筹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等方面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流通体系支持。目前陕西自贸试验区铁路运输负荷大、公路密度大而等级较低,铁路和公路运输承担全省97%的货物运输,航空货源少有待突破。公铁联运、海铁联运与陆空联运三种运作模式已初具规模但缺乏集约化,所以推动公路铁路航空之间的相互衔接和交流,打通、优化“陆上+空中”通道是重点,通过“国际+国际”之间、“国际+国内”之间、“国内+国内”之间的公铁空联运实现货物的高效流通,打造自贸区新物流。另一方面,单一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货物多样化下日趋繁杂的运输要求,且陕西省政府也在不断出台相关文件推动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陆港建设、空港升级等重点工程,使得“公铁空”综合运输体系成为保障陕西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三)驱动数字经济新业态
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方向,在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战略格局中,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基础,加快壮大新型产业发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进程。通過自贸试验区创新供给匹配更高层次的需求,进而带动消费结构和规模不断升级,推动内外两个市场优势互补。目前金融、农业等多个行业以及各个省市均在大力支持发展数字经济,为数字经济驱动新业态发展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数字经济领域也应积极进行探索,不断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成为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区域发展孕育新动能。另一方面疫后数字经济新业态成为短期稳就业稳民生、中长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有力抓手。因此在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数字经济是驱动产业升级转型,促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途径。以中欧班列长安号为例,目前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对于所载货物的货源、货量等源头的追溯体系并未完全建立,所以通过建设“数字长安号”助力打造货运黄金通道,通过“数字空港”助力建设国际空港,通过“数字陆港”助力内陆经济新高地建设。同时推进实体经济产业互联网化、产业数字化,以刺激新产业。
(四)形成“自贸区+”新局面
在构建基于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中,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使产业链和创新链紧密结合,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培育基础创新能力,同时实现产业发展的体系化,保证产业链的完整性,为发展新格局提供产业配套支持。把双循环新发展理念贯穿至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从现状出发,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不断总结发展经验,识别发展瓶颈。立足陕西自贸试验区发展现状,形成“自贸区+”的发展新局面以推进国际陆港、国际空港建设,打造内陆枢纽经济,激发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辐射带动潜力。以“自贸区+产业”促进临空、临港等产业的聚集;以“自贸区+金融”刺激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招商引资、对外贸易的潜力,促进金融体系包括支付、信贷、监管等的建立和完善;以“自贸区+口岸”推进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便利化进程,释放电子口岸的发展潜力。同时“自贸区+”的产业链带动国内消费升级,使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优化。
参考文献:
[1]朱华雄,周文蕾,阳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历史演化与展望[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5): 1-14.
[2] 张兴祥, 王艺明. “双循环”格局下的自贸试验区[J].人民论坛,2020(27): 34-37.
[3] 黄新飞, 李嘉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双向直接投资研究[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1): 69-79.
[4] 李博英.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6):11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