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护理管理对学龄前儿童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021-09-27赵淑玲孙小艳张春侠文成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7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哮喘发作

赵淑玲 孙小艳 张春侠 文成

徐州市儿童医院呼吸内三科 221006

在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发病率高、难治愈及慢性持续等特点,该病对患儿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为其家庭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1-2〕。哮喘治疗水平随着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的应用及推广有显著提高〔3〕。儿童哮喘规范化诊治方式以教育管理、治疗及规范性诊断为主。在防治哮喘中,只通过医院中医护人员的护理和治疗无法控制哮喘,还需患儿家长的配合,医护人员对其采取健康宣教及有效指导,帮助患儿家长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及哮喘知识,从而达到完全控制哮喘的目的〔4-5〕。为探讨家庭护理管理对学龄前儿童哮喘的肺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对该院收治的哮喘患儿行家庭护理管理干预,对比常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学龄前哮喘患儿86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都符合2016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哮喘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均≤6岁,③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②癌症晚期者,③器官功能衰竭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⑤有精神病史者,⑥拒绝配合此研究。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2~6岁,平均(4.24±1.17)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4.59±3.14)个月。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1~6岁,平均(4.18±1.31)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4.26±3.45)个月。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1)一般护理:患儿住院期间,保持病房环境温湿度适宜及安静,防止其接触烟雾及动物毛皮等过敏原。严密观察患儿疾病状况,并及时告知主治医生疾病变化状况,严格以医嘱为根据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协助患儿采取适量活动、体位变换及排痰,叮嘱患儿家长让患儿摄入易消化、清淡、高维生素及高热量的食物,禁止摄入易过敏食物。(2)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向患儿家长仔细讲解哮喘发病机理,使其知晓疾病有关病症的处理方法,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对患儿采取应有的开导及安慰,消除或缓解其恐惧及紧张等负面心理,有益于其树立良好情绪,使患儿减少哭闹而积极乐观面对疾病。同时及时对患儿家长产生的担忧、焦虑及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并嘱咐患儿家长对自身情绪进行控制,使其沉着冷静应对患儿的抑郁及愤怒等不良情绪。(3)出院指导:①维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流通,防止香味重的鲜花、灰尘飞扬及烹调油烟,禁止吸烟。②防止患儿受凉感冒,应随气温起伏减增其衣服,避免哮喘因上呼吸道被感染而发作。③定时饮食,饮食搭配丰富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及新鲜蔬菜等食物,禁止摄入能诱发或诱发过敏的食物。④禁止对孩子进行打骂,防止其因哭闹引发哮喘。⑤锻炼应适量且循序渐进,防止患儿出现剧烈运动。⑥哮喘发作时,应处理规范,并就医及时。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家庭护理管理干预。(1)建立家庭档案:①患儿常规资料。其中包含年龄、性格特征、性别、以往病历资料、病史及治疗方式等。②家庭常规资料。其中包含居住环境、居住住址、家庭中各成员职业及组成、生活方式、起居饮食及收入情况等。③健康日志。主要为家长自出院当天开始记录遵医嘱药物治疗、哮喘发作、自我处理、就医等医学相关事件以及活动、饮食、情绪变化等生活事件。(2)家长管理:①疾病管理:对患儿家长采取发放健康手册及临床专家健康宣讲等方法,加深其对哮喘病的护理要点、治疗原则及病种特点的认知,使家长掌握吸入治疗方法及基本护理操作,学会哮喘急性发作处理方法、改善家居环境、日常饮食科学搭配、峰流速仪的使用、避免及寻找引发疾病发作因素等事宜。②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帮助患儿家长对自身情绪进行控制,使其积极主动应对患儿因患病时间过长而产生的抑郁及愤怒等不良情绪,促进家庭成员间关系融洽。同时帮助患儿树立良好情绪,使其积极乐观,特别是完成对患儿在住院过程中及发作急性时期的情绪管理。采取每3个月1次的集中教育,从住院开始至随访结束共3次。(3)患儿教育:让通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对患儿采取鼓励及开导,帮助患儿与其余小朋友进行共同活动及学习。医护人员在患儿家长同意下鼓励患儿与本组其他患儿互相鼓励及学习,形式不限,频次要求不可低于3个月1次,家长们自行商定具体时间。(4)反馈与交流:①及时沟通。新申请或使用现有微信账号,成立微信群,使各患儿家庭能随时反馈及交流信息。②常规随访。医护人员对各家庭每半月实施电话随访一次,对发现的有关问题进行记录及指导。③强化干预。在复诊时,医护人员对患儿治疗方案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以其健康日志及病情状况为根据,对患儿家长采取重点再教育及提问。按时在每月实施集中教育对患儿及其家长,以分次召开座谈会及本月发现问题为根据,实行咨询及交流。④入户干预。医护人员每季度采取1次入户干预,对家庭氛围、健康自我管理、家居环境、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等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1.3.1肺功能 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前及护理12个月后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肺功能进行评估。分数越高则肺功能越好。

1.3.2哮喘控制水平 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对两组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哮喘控制水平进行评价。其中包含活动受限、急救药物使用方法、患儿自我评估哮喘控制情况的能力、喘息及夜间症状、等5个问题,各项满分5分,总分25分。未控制:19分及以下;部分控制:20~24分;完全控制:得分为25分。

1.3.3生活质量 采用儿童生活质量问卷(PAQLQ)对两组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中包含症状、活动受限及情感等3个维度,共23个问题。各个问题满分7分,总分161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比较

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FEV1%及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比较

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哮喘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症状、活动受限、情感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发病原因主要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目前该慢性炎症在我国青少年发病率逐渐提高,因患儿及其家长对疾病认知底,导致治疗依从性差〔6-7〕。哮喘急性发作能造成患儿日常活动受限、睡眠障碍甚至影响其身心发育,同时疾病的反复对患儿家庭造成心理及经济负担,从而对患儿及其家庭成员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有学者认为,哮喘管理除需患儿及医护人员疾病管理行为,也需监护人或家长联同下进行,故家庭氛围、监护人或家长、患儿等全体为家庭管理系统〔8-9〕。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各项肺功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对学龄前哮喘患儿行家庭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原因主要为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在预防哮喘恶化及发作过程中,患儿家长对疾病日常护理常识的掌握水平具有关键作用。在对哮喘儿童疾病采取家庭护理管理中,医护人员对患儿家长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及健康宣讲,提高其对哮喘病的护理要点、治疗原则及病种特点的认知,从而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使其治疗依从性提高〔10〕。同时患儿家长掌握哮喘日常护理方法、日常注意事项及急性发作处理方法等,使其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从而提高患儿的肺功能〔11-12〕。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哮喘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对学龄前哮喘患儿行家庭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原因主要为从建立家庭档案始,将家长管理及心理疏导为主体,并采取反馈与交流,从而保证整体方案顺利实施,促使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加强及帮助患儿树立良好情绪,使其及其家长积极、乐观面对疾病,促进家庭内部关系的融洽,提高家长出院指导依从性。同时,家长对日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并获得相应解决方法,小型座谈会的举行有益于患儿家长间相互交流家庭护理心得,提高其对患儿的家庭护理效果,在从而提高其哮喘控制水平〔13-14〕。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对学龄前哮喘患儿行家庭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原因主要为在家庭护理管理中,使患儿其他家庭成员均积极参与到对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其中包含护理工作的延伸及健康知识的认知,使家长在家中对患儿采取全面护理,从而加快患儿康复。同时医护人员对患儿采取患儿教育,缓解或消除患儿孤独及焦躁等不良情绪,使其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15〕。

综上所述,对学龄前哮喘患儿行家庭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哮喘发作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