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功能锻炼对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09-27陈凤娟
陈凤娟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230031
锁骨骨折的好发年龄阶段为儿童及青壮年,胸部上方直接受到力量较大的冲击造成粉碎性骨折是较为常见的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则多为手、肘或肩部受到暴力冲击而传导至锁骨,从而造成斜形或横行骨折,较直接暴力多见〔1〕。针对开放性骨折、复位后再移位等较为严重的情况,多采用切开后复位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多对累及上肢骨活动避之不及,导致患者出现愈合不良及各种并发症,如自行限制肩关节活动导致肩周炎及肌肉萎缩等,相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恰当的功能锻炼对骨折及肌力的恢复有较好的临床意义〔2-4〕。本文拟探讨适时功能锻炼对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锁骨骨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锁骨骨折患者;②年龄<50岁;③符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指征;④配合研究及调查问卷,意识清楚;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②严重精神疾病或智力问题者,③拒绝手术治疗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32~47岁,平均(41.81±3.67)岁;体质量指数(25.68±3.45)kg/m2;骨折部位:左侧骨折9例,中部骨折15例,右侧骨折8例;骨折类型:斜形19例、粉碎性骨折13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9~46岁,平均(42.01±3.13)岁;体质量指数(25.47±3.29)kg/m2;骨折部位:左侧骨折8例,中部骨折15例,右侧骨折9例;骨折类型:斜形20例、粉碎性骨折12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切开后复位手术治疗。1.2.1对照组 围术期间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饮食护理:监督患者术前禁食禁水做好麻醉准备,术后1 d内以流质食物为主,也可进食消化吸收快的稀饭、面汤等半流质食物;1 w内饮食亦不可以肥腻肉类为主,多食蔬果,口味清淡,保证食物纤维的摄入以促进肠道通畅、预防便秘;1 w 后可适当提高饮食营养成分,添加大骨头汤、鱼汤、牛奶等食物以增加机体对钙的吸收。②体位护理:术前协助患者固定手臂,减少肩关节活动对锁骨的影响;术后协助患者取掉枕头摆好卧姿,头偏一侧,肩胛区后垫高,于患者胸前悬吊患侧上肢使患者术后疼痛有所减轻,且于患侧上肢下部垫高以使该侧上臂平行于胸部,起到固定的作用。③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多对锁骨骨折的认知度不高,对骨折的惧怕及对手术的担心常对患者的心态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护理人员应主动告知患者其自身病情的具体情况,讲述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的原理及效果,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准备手术。
1.2.2研究组 研究组围术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适时功能锻炼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术后可适当进行肩关节活动,另列举适时功能锻炼的好处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术后顺利恢复的概率。主要根据术后恢复分为3个阶段:①术后前1 w:指导协助患者掌握肩关节活动及钟摆运动的锻炼方法与要点。根据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结果判断是否需要止痛,保持卧位,将患侧上肢摆放至与肩平行的位置,屈肘使前臂与地面垂直,并上下来回缓慢活动,充分锻炼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指导患者由卧位先后转为坐位和立位,使其适应体位的转变,并保持一段时间,如患者未出现不适则可依具体情况进行钟摆运动,如患者无法保持立位,则以坐位将患侧上肢悬空摆动,向各个方向做匀速伸展,控制力度,使肢体及关节保持轻松;如患者可保持立位,则稍稍弯腰使患侧上肢能够悬空,不贴附于身体旁侧,同上进行钟摆运动。②术后1~8 w:如患者肩部肿胀得到有效缓解,且术后恢复中未出现意外情况,则指导患者掌握爬墙运动的要领。患者取立位分别面向及侧身依靠墙壁,身体与墙壁平行,抬起患侧肢体与地面垂直,并借助墙壁保持爬行姿势。③术后2~3个月:如患者骨折部位恢复良好,则指导患者进行负重锻炼,在简易钟摆运动时在患侧手中增加不同重量的哑铃等物体,由轻至重逐步进行阶段性练习。以上功能锻炼均坚持8~10 min/次,5~6次/d。出院前叮嘱患者定期回院随访观察,另避免患肢及患肩负重过大。
1.3 观察指标
以Constant综合评分表〔5〕及SF-36评分表〔5〕对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水平进行评估及判断。其中Constant评分表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评分,主观评分主要包括疼痛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的评分,占总评分的35%,客观评分主要包括主动向4个方向活动的角度范围及肌力评分,占总评分的65%。评分<70分提示肩关节活动情况较差,应及时就医。SF-36评分表在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分最终得分=(实际得分-该方面可能的最低得分)/(该方面可能的最高得分-最低得分)×100%,分数高低体现生活质量好坏。另记录对比两组住院及愈合时间,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其总占比即为并发症发生率。在对以上量表进行预实验中,发现其信效度均>0.851,据支持本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对比
研究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术后护理后Constant综合评分为(93.64±2.44)分, 护理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为(92.43±2.72)分,两者护理后均明显较对照组及本组护理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锁骨骨折后由于近、远折端受到不同肌肉的牵拉可导致锁骨移位,骨折端移位后,在皮下浅表及肩关节运动时可出现剧烈疼痛,如移位较为严重,可合并或导致周围器官及组织如肺部、臂丛神经等的损伤,因此,对患侧上肢及锁骨的及时固定可尽可能减少锁骨骨折带来的并发症〔6〕。在锁骨内固定术围术期间的常规护理可有效抚慰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抵触心理,通过指导患者各阶段的正确饮食可为患者术前准备及术后康复做好营养基础,但对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维持及恢复并无明显作用〔7-9〕。
患者术后对切口的担忧及术后疼痛带来的心理刺激导致其抗拒肩关节的活动,长期使其保持术后固定状态可导致患者锁骨愈合畸形、肩关节粘连等并发症。游淑贞等〔10〕在研究中将64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适时功能锻炼的研究组各32例,结果研究组护理后Constant综合评分及术后恢复时间均较护理前和护理后同期对照组显著改善;适时功能锻炼可促进伤口处的愈合及消肿,大大降低关节处粘连的可能性。本研究通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对患者适时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普及,提高患者对术后锻炼的重视程度及积极性,并按照患者术后时间顺序对其功能锻炼的方法进行详细指导,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方法是患者坚持锻炼的基础,反复强调坚持功能锻炼对顺利康复的意义,监督其持续恒定按照锻炼计划进行活动,注重出院后随访对其功能锻炼的监督作用及反馈作用,多次加强患者对功能锻炼的认知度〔11-12〕。因此,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Constant综合评分、 SF-36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术后恢复速度及质量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适时功能锻炼能明显改善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速度及质量,较为有效地规避并发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