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 年渭南市玉米大斑病流行原因及综合防治

2021-09-27拜翊莎陈玉环刘华栋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7期
关键词:病叶率渭南市斑病

拜翊莎,陈玉环,刘华栋,李 鹏,薛 菁

(陕西省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渭南714000)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长周期内最容易发生的病害,从2016—2020 年玉米大斑病发生的情况来看,玉米大斑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气象条件,耕作方式、栽培方式等为次要因素;从玉米收获的产量损失来看,前期病害的有一定的损失,但不超过产量的5%。9 月份以后发生的病害,基本不影响产量。玉米是渭南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4 万 hm2,大斑病发生面积平均为2.67 万hm2左右,而2020 年玉米大斑病在渭南市玉米田发生普遍,发生程度也较历年偏重,发生面积14.38 万hm2,平均病株率19.3%。

2020 年7 月底渭南市在玉米大田普查中,仅合阳县玉米田发现玉米大斑病点片发病中心及单片病叶。受7—8 月份多雨气候条件的影响,病菌扩散蔓延较快,至9 月15 日全市发生面积已达14.38 万hm2,平均病株率在15.3%,最高病株率100%,平均病情指数4.3。从病情指数调查结果来看,以先玉335、蠡玉16、联创808 发病最重,陕单系列发病较轻,是近年来发生最早、发病最重的一年。因此,研究玉米大斑病的流行原因,对玉米的保粮促丰产非常重要。

1 发生情况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是近年来渭南市玉米大田的常发病害。大田普查情况:5 月 23—25 日、6 月 24 日未见玉米病株;7 月 9 日,病田率 1.6%,平均病株率0.03%、病叶率0.01%,最高田块病株率1%、病叶率0.13%,发病基数高于2019 年同期,只在合阳查到;8 月3 日,发生面积0.67 万 hm2,病田率2.7%,平均株率1.1%,平均病叶率0.2%,主要品种是先玉335、郑单958 等,主要在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上发现少数斑点,个别叶片发病处枯死成纵裂或者孔洞。主要发病区域为白水、澄城、合阳等北部塬区县(市、区)春玉米田;8 月15 日调查,因气象条件适合,大斑病发展很快,大斑病发生面积3.87 万hm2,平均病田率16.02%,平均被害株率3.5%,最高病株率80%;平均病叶率2.1%,最高病叶率35%,主要发生在澄城县、临渭、华州、合阳等,各种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北部塬区发病较轻,南部灌区发布较重;9 月1 日调查时,大斑病发生面积4.53 万hm2,平均被害株率5.9%,最高病株率85%;平均病叶率4.7%,最高病叶率31%,各县都有发生,有些田块出现大面积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主要是下部叶片发病严重;9 月15 日调查时,大斑病发生面积14.38 万hm2,平均被害株率15.3%,最高病株率100%;平均病叶率5.7%,最高病叶率42%,全市都有发生,品种间差异明显。

2 发生特点

2.1 发病始期较晚

玉米生长前中期病情发展缓慢,玉米生长后期发病田块普遍,7 月份只有个别田块发生较重,8 月后发病很快,全市各县玉米田都有发生。病田率高达80%以上,病株率高达60%以上,有些田块病株率高达100%,是近年来发病最重的年份。

2.2 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

从渭南市调查的结果来看,玉米品种间差异明显,同一品种不同地域间差异明显。9 月上旬同一时间同一品种不同县市调查,如8 月20 日调查郑单958,大荔病株率1.4%,病情指数为0.2。而同一时间合阳县病株率22.67%,病情指数为4.45;8 月中旬在临渭区同一时间同一田块调查,郑单958 病株率0%,大丰30 病株率8%,东单60病株率26.7%,蠡玉 16 病株率 80%,先玉 335 病株率45%。

2.3 不同种植环境发病情况差异明显

玉米种植地轮作或合理间套作的发病轻,早播比晚播的发病轻;稀植的比密植的病轻。8 月份在临渭区玉米试验田中调查发现,同样的郑单958,种植密度为45 000 株/hm2的田块平均病株率12.3%;种植密度525 00 株/hm2的田块平均病株率18.7%;而种植60 000 株/hm2的田块平均病株率38.4%。

2.4 2016—2020 年大斑病发生情况对比

从表1 可以看出,渭南市大斑病发生面积基本在1.59 万~5 万hm2,发生面积是先降后升,但发病面积差别不大,2020 年突然达到14.38 万hm2;病株率和病叶率前4 年变化差异不大,平均病株率为1.2%~3.1%,2020 年突然上升为20%左右,发病严重。

表1 渭南市2016- 2020 年大斑病发生情况统计

2.5 产量损失情况

从表2 可以看出,同一品种、同一田块、不同时间,后期病害发生的田块平均病株率明显上升,病情指数也随着时间后移逐渐上升,但变化不大;但损失率是8 月初及8 月中旬发生的田块损失率较大,但都不超过产量的5%,9 月后发生的田块对产量影响不大。

表2 渭南市玉米同一品种不同时间大斑病发生损失对比

3 发生原因分析

3.1 气象因素

从近几年玉米大田的调查结果来看,气象因素是玉米大斑病发生流行的主导因素。渭南市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基本都是24 万hm2,常年发病面积为2 万~3 万 hm2,变化不大。只有 2020 年大斑病的流行发生,但程度不重,3 级以上面积1.4 万hm2,而从2020 年的大田情况和气象因素与历年对比来看,只有2020 年的6 月中旬至8 月中旬降雨量、降雨日数、降雨次数、大于10 mm 以上的降雨都较历年偏多,其他的农田基本情况不变。

通常6—8 月间平均温度在20℃左右、相对湿度比较大的地区易发生大斑病。渭南市秋粮生长前期4—5 月雨水明显偏少,不利于玉米病害的发生;秋粮生长中期、后期雨水均明显偏多,6 月8—9 日渭南市发生降水,中南部达中到大雨;7 月出现6 次降雨天气,阴雨日数较多,与常年同期比较临渭、潼关、合阳、华州区、华阴偏多18~30 h,有利于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此时合阳调查大斑病就有点片发生;8 月上旬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偏多,大田土壤墒情适宜。8 月1—2 日、6—8 日渭南市出现小到中雨,局地大到暴雨,充足的降水,对秋粮作物病害的发生非常有利,这时全市其他县市开始发现大斑病的发生;8 月中旬降水量为51.3 ~102.0 mm,较常年同期多 4 ~5.7 倍,旬内≥0.1 mm 降水日数 6~9 d,≥25.0 mm 降水日数1~3 d,≥50.0 mm 降水日数1 d,降水主要集中在12—19 日。阴雨日数偏多,田间湿度大,利于玉米病害的侵染、传播,此时是防治大斑病的关键时期;8 月下旬到9 月,渭南市虽然气温正常略偏高,日照偏多,降水偏多,但大斑病依然漫延。据统计,6 月中旬至8 月中旬降雨量394.7.7 mm,较历年同期平均值214.4 mm 偏多84%,降雨日数37 d,降雨次数12 次,大于10 mm 降雨6 次,为玉米大斑病发生创造了条件。

3.2 品种因素

近年来玉米品种调运频繁,种子市场玉米品种较多,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部分品种对玉米大小斑病等病害抗性差,有利于大斑病的发生。

3.3 生态环境

玉米连茬种植面积大,以及玉米秸秆还田面积大,加之玉米收获后田间秸秆清理不及时、不彻底,有利于玉米大斑病的发生。

3.4 防治因素

农民群众对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蓟马等病虫害防治不够重视,基本上不防治,导致玉米病虫害发生严重。

4 防治措施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应以提高玉米抗病能力为主,如选用种植玉米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适时科学防治。

4.1 选用优良品种

在大斑病常发田块,选用一些优良的玉米大斑病抗病品种,合理搭配轮换玉米品种,有计划地进行轮作倒茬,适当提前玉米的播期,可以减少大斑病的发生漫延。

4.2 运用农业措施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玉米下部的黄叶、病叶,做好田间杂草的清理,并将田间病残体、落叶带出玉米田,集中进行处理,可以减少病源基数;在流行年份,有计划的摘除部分玉米叶子,或高矮作物间作套种,用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4.3 加强肥水管理

撒施或埋施磷钾肥、高氮高钾玉米配方肥225~450 kg/hm2,可以促进玉米生长,防止玉米后期早衰。

4.4 药剂防治

6 月、8 月降雨较多的年份,在玉米大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即8 月上中旬)进行施药,共施药1~2 次,间隔7~10 d,全株均匀喷雾。根据病情,先摘除玉米下部的黄叶、病叶后,进行人工喷雾或高架药车喷雾1~3 次。

常用的杀菌剂可选用单剂醚菌酯(阿米西达)、10%苯醚甲环唑等,或者选用复合剂:阿米妙收(20%嘧菌酯+12.5%苯醚甲环唑)、香戊唑醇+嘧菌酯(10%丁香菌酯+30%戊唑醇+25%嘧菌酯)等药剂防治。

戊唑醇对植物病原菌的孢子形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叶片渗透传导作用,两者复配对玉米大斑病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猜你喜欢

病叶率渭南市斑病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植物次生性物质对猕猴桃金龟子的防效试验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陕西省渭南市红楼梦学会成立
花生锈病防治指标研究
果树在渭南市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氮磷钾肥对萱草叶枯病发生的影响
几种抗菌剂对泰兴香荷芋疫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