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州:2020年度棉花质量分析报告

2021-09-27陈明

中国纤检 2021年8期
关键词:白棉博州棉农

文/陈明

棉花作为博州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全州1.8万植棉户的根本利益、棉花及纺织产业的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掌握本辖区棉花品质整体情况,了解棉花品质变化,博州纤维检验所以2020年度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2018年度、2019年度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数据,寻找博州棉花质量变化原因,提出棉花产业发展意见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及涉棉企业分析棉花市场供需形势、研究棉花改革政策、服务棉花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一、总体情况

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情况:2020年度全州(含第五师)共有54家棉花加工企业参加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中国棉花公证检验博乐实验室公证检验工作于10月1日开始,截至2021年1月25日,共检验棉花1324663包,29.96万吨。其中:地方企业815835包,18.45万吨;兵团企业508828包,11.51万吨。

棉花质量总体情况:轧工质量:“好”占0,“中”占99.9%,“差”占0.1%。颜色级:白棉占比92.29%(白棉二级0.73%、白棉三级72.24%、白棉四级19.28%),淡点污棉占比6.88%,淡黄染棉占比0.81%,黄染棉占比0.02%。棉纤维平均长度28.5mm,其中28mm级以下占比21.22%,28mm级占比54.36%,29mm级占比22.47%,30mm级及以上占比1.95%。马克隆值级A级占比1.59%、B级占比36.41%、C级占比62.00%。平均断裂比强度27.9cN/tex(中等)。长度整齐度指数82.2%(中等)。

二、具体情况对比

(一)2020年度与2018、2019年度各项指标对比。轧工质量“好”所占比例较前两年分别下降0.27、0.06个百分点,轧工质量“中”较前两年分别上升1.00、0.33个百分点,轧工质量“差”较前两年分别下降0.73、0.27个百分点;颜色级白棉所占比例较前两年分别下降5.68、6.56个百分点,淡点污棉较前两年分别上升5.02、5.77个百分点,淡黄染棉较前两年分别上升0.66、0.77个百分点,棉花颜色级总体较大幅度弱于2018、2019年度;马克隆值A级所占比例较前两年分别下降23.31、9.75个百分点,B级所占比例较前两年分别下降37.19、49.54个百分点,C级明显分别上升60.5、59.29个百分点(见表1、表2)。

表1 博州棉花2020年度与2018、2019年度各项指标对比表

表2 博州棉花2020年度与2018、2019年度颜色级占比对比表 %

棉纤维平均长度较前两年分别下降0.7mm、0.9mm,长度整齐度指数较前两年均下降0.5个百分点,断裂比强度较前两年分别下降0.3cN/tex、1.0cN/tex(见表3)。

表3 博州棉花2020年度与2018、2019年度长强指标对比表

(二)地方棉花质量情况。轧工质量:“好”占0,“中”占99.84%,“差”占0.16%。颜色级:白棉占比93.09%(白棉二级0.78%、白棉三级67.41%、白棉四级24.89%),淡点污棉占比6.06%,淡黄染棉占比0.84%。马克隆值级A级占比2.10%、B级占比43.52%、C 级占比54.38%。棉纤维平均长度28.6mm,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82.2%(中等)。平均断裂比强度27.8cN/tex(中等)。

与2018、2019年度各项指标对比:轧工质量“中”所占比例较前两年分别上升1.19、0.42个百分点;颜色级白棉所占比例较前两年分别下降3.85、5.54个百分点,白棉二级和三级比例均有下降,白棉四级、淡点污棉和淡黄染棉所占比例明显上升,颜色级总体明显弱于前两年度。平均长度较前两年分别下降0.5mm、0.8mm,长度整齐度指数较前两年均下降0.4个百分点,断裂比强度较前两年分别下降0.4cN/tex、1.0cN/tex(见表4、表5、表6)。

表4 博州地方棉花2020年度与2018、2019年度各项指标对比表

表5 博州地方棉花2020年度与2018、2019年度颜色级占比对比表 %

表6 博州地方棉花2020年度与2018、2019年度长强指标对比表

(三)兵团棉花质量情况。轧工质量:“好”占0,“中”占99.99%,“差”占0。颜色级:白棉占比91.01%(白棉二级0.66%、白棉三级79.98%、白棉四级10.30%),淡点污棉所占比例为8.19%。马克隆值级A级0.75%、B级25.00%、C级74.22%。平均长度28.4mm,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82.3%(中等)。平均断裂比强度28.0cN/tex(中等)。

与2018、2019年度各项指标相比:轧工质量“中”所占比例较前两年分别上升0.65、0.05个百分点。颜色级白棉所占比例较前两年分别下降8.73、8.32个百分点,白棉二级和三级有明显下降,白棉四级、淡点污棉和淡黄染棉所占比例明显上升,颜色级总体明显弱于前两年度。平均长度较前两年分别下降1.0mm、1.0mm,长度整齐度指数较前两年均下降0.5个百分点,断裂比强度较前两年分别下降0.4cN/tex、1.2cN/tex。2018年第五师棉花加工企业改制,“五统一”全面放开,兵团棉花质量下滑明显,与地方棉花质量基本持平(见表7、表8、表9)。

表7 兵团棉花2020年度与2018、2019年度各项指标对比表

表8 兵团棉花2020年度与2018、2019年度颜色级占比对比表 %

表9 兵团棉花2020年度与2018、2019年度长强指标对比表

(四)地方、兵团、棉花质量监测企业棉花质量对比。 2019年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将博州棉花纳入新疆棉花质量监测点之一,确定博乐市聚鑫棉业有限公司、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中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为加工环节监测企业,两家企业确定主栽品种,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农机作业层次和收费标准、统一关键和重大技术措施、统一农资采供服务”,现将两家企业的棉花质量与地方、第五师作对比(见表10、表11)。

表10 棉花质量监测企业与地方棉花、第五师棉花各项指标对比表

表11 棉花质量监测企业与地方棉花、第五师棉花长强指标对比表

通过对比可明显看出,棉花质量监测企业一致性优于地方、兵团棉花加工企业。博乐市聚鑫棉业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监测样品因高温天气对种植品种影响较大、采摘不及时等因素内在质量低于平均水平。

三、情况分析

(一)检验量高峰期相对集中的原因。一是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度春耕期间短工紧缺,及时播种受限,故大部分农户在选种时优先选择生长周期较短的棉种;二是本辖区的棉花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加工能力迅速提升;三是自新棉上市开始,期货价格波动上升,导致出现抬价抢收现象,棉花加工企业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抢收快产速卖”的战略来加快资金流转,从而获得期望利润。

(二)棉花颜色级大幅下降的原因。从2020年度与2018、2019年度棉花颜色级对比可直观看出,2020年度全州(含第五师)的棉花颜色级明显弱于前两年度。具体原因:一是加工企业产能过剩,抢收籽棉现象严重。棉农采摘棉花不愁卖,刻意选择露水和阴雨天气采摘籽棉,籽棉回潮率高,籽棉大垛晾晒、翻垛不及时,出现籽棉焐垛变质。二是棉农经济意识远远高于质量意识,为了节约成本减少脱叶剂次数、脱叶剂浓度,棉花采摘时还有部分叶片未与棉株脱离,或用草甘膦、百草枯等农药当作脱叶剂,直接将叶片、棉株打死,棉叶不能正常从棉株上脱离。

(三)棉纤维品质劣于前两年度的原因。一是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度棉花播种较晚,大部分农户在选种时优先选择生长周期较短的棉种,前期气温偏低,后期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导致马克隆值明显偏高;二是在棉花收购初期,因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部分棉农为了在高价时机交售棉花,提前对棉花喷洒落叶剂,导致棉纤维在一定程度上受损;三是加工厂在收购时期采取的“抢收”策略,农户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增加籽棉重量,人为在阴雨天气或者夜间采摘棉花,导致部分掺杂棉花和湿度较大的棉花进入加工厂,在加工环节采取的“快产”策略,不能及时摊晒和烘干指标未达到或者过度烘干,导致棉纤维品质下降。

四、存在主要问题

(一)品种繁杂。受政策影响,博州地区棉农选购只注重产量和衣分、抗病性,而忽略棉花内在质量,棉花种子市场、经销商为追求销量,满足棉农的选种要求,推荐产量高、衣分高、抗病好的品种,久而久之博州地区棉花种子市场处于“多、乱、杂”状态;取消“五统一”后,主摘品种被遗弃,农户重拾价格便宜、产量高的品种,同时棉农选种随意性大、自主性强,同一块地中几个品种混种的现象较为普遍,致使棉花内在质量一致性差,从而导致棉花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棉花加工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严重。全州共有棉花加工企业57家、75条生产线,2020年投产54家、72条生产线,生产线现均配备有快速打包机、96片以上锯齿轧花机,生产加工速度快,棉花加工企业均处于“吃不饱”状态,加工企业为摊薄生产成本只能降低门槛收购籽棉,抢收现象严重。籽棉混入砂石、籽棉打水、头采二采混合销售等现象严重,增加杂质清理成本,过度清理导致棉纤维强度、长度降低。

(三)棉纤维过度加工,内在质量下滑明显。加工企业为了满足用棉企业需求,生产加工过程中,大部分企业皮棉含杂率控制在2.5%以下,回潮率控制在6.0%以下。更有部分企业追求棉花轧工质量,含杂率控制在2.0%以下,回潮率控制在5.0%左右,断裂比强度仅有25.0cN/tex、长度小于26.0mm。

(四)棉花质量与产量矛盾依旧凸显。精河县2017年作为“质量与补贴挂钩”试点县市,优先将棉花补贴与质量挂钩,符合“双29,马值A级,单一品种面积1000亩以上”可多补0.3元/公斤,申报质量补贴数量极少。原因一,高温天气及疫情期间浇水不及时,造成棉纤维马克隆值普遍偏高,达不到补贴要求;原因二,优良棉种较高产棉种收益偏低,影响植棉户种植积极性。博州辖区内现已成功大面积种植中长绒棉种,棉花质量表象优良,市场供不应求,但产量表现一般,亩产在280公斤~320公斤,按照平均产量计算,植棉户种植优质棉种比普通棉种少收益(含棉花补贴、质量补贴)400元/亩~500元/亩,很大程度上影响植棉户种植优良品种积极性。

(五)棉花种植、采摘环节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一是机采棉种植采摘没有统一标准,棉农都在用经验作为种植采摘依据。二是受利益驱使,棉农不考虑阴雨天气或者夜间、籽棉吐絮90%以上一遍过等不良行为对棉花资源的浪费。三是种植大户坐地要价,价格谈拢采棉机下地进行采摘,价格谈不拢换下一家,会错过棉纤维最佳采摘期,造成棉纤维过度成熟,降低棉纤维内在质量。

五、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一方面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质量补贴”“价格保险+期货”政策,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补贴机制,彻底扭转“产量高、收入高、利润大”的观念,从选种、种植、田间管理、采摘、交售等各环节鼓励广大棉农统一种植优良品种、做好棉花“四分”,做到优棉优价、优质优补。另一方面引导棉花加工企业增强质量意识,严格按照棉花国家标准分等分级收购、加工,提前规划好收购场地和晾晒场所,通过地头调研来了解棉农采摘动态,通过市场调研来掌握棉花行情,不因周边出现抢收而“乱抢收、混堆放、湿加工”,按照原计划有步骤微调整进行收购、加工,从而促进全州棉花质量和棉花产业健康稳步提升。

二是培育机采棉优良品种,建立“机采棉”配套标准。目前的“机采棉”仅仅是按照机采模式种植、采摘的细绒棉。一方面需要从育种入手,尽快培育机采棉优良品种。另一方面需要有规范种植方式、种植管理、采摘方式和加工方式的专业标准体系。从而改善棉花品质,保障棉花增产、棉农增收、棉质增优,确保棉花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鼓励涉棉企业整合土地,提升机采棉整体质量,落实“棉花质量补贴”工作。下游纺织企业是棉花的最终归宿,应鼓励棉花加工企业、下游纺织企业缩短产业链,流转、承包土地,建立“五统一”的服务,控制籽棉质量源头,控制机采棉整体质量,根据市场需求种植、生产,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增加棉花产业利润。

四是逐步推广大田监测系统,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影响棉花质量的因素有土壤、种子、大气、光照、水肥等诸多因素,急需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监测和实时调整。因此,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纤维检验所计划于2021年度购置大田监测系统并租借试验田,通过大田监测系统的多点测量来掌握各因素具体情况,从播种到采摘进行全程监测,实时进行人工调整,合理规避不利因素。此项工作需要纤检部门、农业部门、气象部门等各自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共同研究课题,及时向棉农提供技术指导,以此来提升棉花质量与产量,确保植棉户收益增加和棉花质量增优。

猜你喜欢

白棉博州棉农
雪花飘飘
棉农
绿棉织物颜色耐碱稳定性的研究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筒车谣
博州城乡供水工程规划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
云与蛛网
博州滴灌甜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进疆棉农铁路运输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