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陲谪客(二)

2021-09-27马行西

民主与法制 2021年27期
关键词:刘鹗光绪皇帝康有为

马行西

(上接本刊第26期)

张荫桓(1837-1900)是个悲剧性人物。他没有走出新疆,流放期间被就地斩决。

张荫桓也是一个重要人物,只不过他的光环被名气更大的人物给盖住了。

大家都知道清末那场可歌可泣的戊戌变法,知道作为仁人志士典范的康有为和梁启超。但你是否知道,康梁二人作为民间的读书人,是如何被深居大内的光绪皇帝所赏识的呢?公车上书之后,康有为连续五次奏折直呈光绪皇帝,是谁转送的呢?百日维新前期,没有职务的维新派推出了那么多新政,是怎么送到皇上那里审批的呢?

这都是张荫桓干的。

他是康梁与光绪之间的介绍人和联络人。张荫桓和康有为是同乡,早就认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张荫桓是康有为的同道,在革新救国方面高度一致!

事实上,张荫桓比康有为觉悟更早、眼界更宽。别看他比康年长20多岁,但思想不老。他年轻时就精通英语,熟悉西方典章制度。后来长期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员,多次出使欧美日本处理洋务,最远曾到达秘鲁,甚至还代表大清国参加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执政六十年庆典。

正因为他走遍五洲四洋,体察世界大势,才深感大清朝的病入膏肓。中国要想富强,必须对僵化腐朽的政治制度下手!但作为体制中人,他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来改变现实。康有为维新派的出现,使他找到了道友,并很快从思想的同道成了行动的同盟。

而在光绪皇帝那里,他也是少数能够说得上话的人。年轻的光绪也想有所作为,经常就西学新政问计于他,他渐渐成为帝党重要成员。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曾七次召见张荫桓,权衡有关维新大计。有关矿路实业,光绪皇帝就直接委任张荫桓负责。他有这方面的能力——他不仅精通洋务,还担任户部侍郎数年,对财政也是内行。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将百日维新扼杀在血泊之中,“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康有为、梁启超亡命海外,光绪皇帝被囚禁瀛台孤岛。而暗通款曲、推波助澜的张荫桓呢,自然罪责严重,应当同赴菜市口。

不料,西洋、东洋外加俄国政府,纷纷向大清国施加压力,请求对张荫桓从轻发落。中国的一个大臣竟引起列强的如此重视,老佛爷没有想到,但不能不给个台阶——外国人得罪不起呀!那么就死罪饶过,活罪不免,发配新疆从事苦役。

但她的恩典是有限的,而且是有期的。张荫桓抵疆的第二年,也就是1900年,八国联军杀进北京,老佛爷带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西安。她恼羞成怒:这些欲壑难填、鲜仁断义的洋鬼子!我对你们言听计从,步步退让,你们还无休无止的步步紧逼,把老窝都给占了,奇耻大辱,难以下咽!我对你们无可奈何,也得杀个鸡给猴看吧——你们不是喜欢张荫桓吗?即刻斩首,以彰国威!

就这样,张荫桓成为大清在贬谪地加刑追杀的第一人,庚子中秋殁于乌鲁木齐,时年63岁。

他死于他的理想和事业,死得其所,死有所值。如今谈到戊戌变法,人们都对康梁赞美有加。可别忘了,那是一批仁人志士的推动,其中就包括张荫桓先生。

张荫桓在乌鲁木齐只有一年时间,不可能做太多事情。现在可考的只有两件事:一是作了一些诗文,忧国感时情怀跃然纸上,如“忧时倍触泷阡泪,去国惟期社稷安”;也不乏落寞孤寂的感受,如“暮市酒旗谁是客,北门锁钥尚屯营”。二是捐资修建了鉴湖湖心亭。这鉴湖是乌鲁木齐老城西面的一个小小湖泊,北望红山,傍依乌鲁木齐河,也算一处景观。鉴湖至今还在,湖心亭也在,雕梁画栋,四面临风。前年中秋,我还陪河北友人到此游览。湖心亭一楼可饮茶,二楼可挥毫,应主人邀请,我还在此题联一副:“亭对红山怀少穆,平添千里英雄气;池临草堂思文达,再来百代高士风。”红山顶上有林则徐(字少穆)雕像,鉴湖岸边有纪晓岚(谥文达)草堂遗址,故书此联以怀之。当时不知这座亭子缘于张荫桓,忽略了这位先贤。何时再去,当补上一个横批:“高桓长荫。”是啊,他们的风骚神采和家国情怀会长久装点新疆这块遥远的土地,使其不再荒凉寒瘠。

最后一个要说的是刘鹗(1857—1909)。哪个刘鹗?就是《老残游记》的作者!你可能感到奇怪,他也被发配到了新疆?是的,发生在他身上的怪事可太多了,他的人生几乎就是一部传奇!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作家,其实写小说只是他一项业余消遣,他还有很多正经工作。

做什么呢?那可太多了:首先是淮南卖烟,一年倒闭。二是扬州悬壶,数月关门。虽然时间不长,但毕竟是一段职业生涯。老残就是一个医生,如果他没有切身体验,怎么会写得那么活灵活现?三是上海印书,血本无归。四是河南治黄,弃官不就。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黄河决口郑州,官府无奈,刘鹗挺身而出,献计献策,治水成功。朝廷授予知府官位,刘鄂却将其让给了自己的哥哥。五是济南供职,治理黄河,三年内山东水波不兴。六是山西开矿,不欢而散。他40岁时出任英资山西煤矿的华人经理,因不满洋老板的蛮横无理而愤然辞职。七是江左研学,格物致知。弄通算学、测量、力学、水利、船械等实用科学,著《勾股天元章》《弧角三术》等书。八是武昌议路,擘画南北。1894年,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请,到武昌商议卢汉铁路建造事宜,旋又提出京浦铁路方案。九是京都鉴藏,研究甲骨。他还是一个著名的收藏家,青铜陶瓷玉石,手中不菲,特别是他在甲骨文的收藏研究中贡献独到。当时甲骨文刚被发现不久,识者不多。刘鹗却慧眼识珠,大量收藏,竟致五千余片。后将其精品拓印结集,以《铁云藏龟》为名出版,并将其研究心得作为序言。这是我国出版最早的甲骨文作品,其序言也被胡适称为中国最早的甲骨文研究论文,成开山之作。十是日本销盐,考察东洋。他还与日本朋友创办盐业公司,从山东沿海收购粗盐,加工成细盐销往日本。他曾两次东渡,一边开展售盐业务,一边考察日本社会风情,写下大量游记和诗作,结集《东游草》。

>>张荫桓 资料图

>>刘鹗 资料图

>>民国二年出版的《老残游记》 资料图

>>《铁云藏龟·陶·封泥》 资料图

说了半天,刘鹗怎么成为流犯谪客了呢?说来冤枉,他是好心没有得到好报。庚子之变中,八国联军陷京师,闯紫禁,焚府库,杀平民,北京顿成人间地狱,民不聊生。刘鹗听说侵略军将焚毁皇仓谷米,马上疏通关系,以几乎倾家荡产之力购出,再以平价救济嗷嗷待哺的市民百姓,使许多人免于饿死。不料慈禧还京之后,竟以“私售仓粟”之罪,将刘鹗流放新疆!刘鹗一生倒霉的事儿不少,但是最大的倒霉莫过于此!

和前面那些人不同,刘鹗并非朝廷命官,他只是一个平民百姓。所以他来到乌鲁木齐之后,没有人高接远送,甚至都没有人为他安排一个住处。他只好像其他居无定所的流民一样,栖身城隍庙。但刘鹗就是不凡,他传奇的身世在这里又重开了新篇。城隍庙里最受尊重的是一位道士,颇通医术,为人治病。刘鹗不是也开过诊所吗?一来二去,他就成了这位道士的助手。道士外出云游之时,他就为患者把脉问诊,时间不长,他也成了这里的名医了。

不幸的是,刘鹗这时也接近了人生尽头。在一个不幸的早上,他不慎摔倒,再也没有起来,充满传奇的一生在乌鲁木齐画上了句号。

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是大清流配新疆的最后一人,因为一年之后辛亥革命爆发,帝制寿终正寝。他临死又创造了一个传奇!

一批又一批谪客在新疆来来去去,如同天上的云、地上的风,他们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但他们的往返去留并非没有意义,而是给人们带来清凉,给大地带来雨露。无论是回去的还是留下的,他们的名字都会回荡在西域的天空中,他们的行止也都会融化在新疆的大地上,从而使这片天地更加生动而丰富。

猜你喜欢

刘鹗光绪皇帝康有为
小说家刘鹗也是慈善家
刘鹗古琴藏品留传考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八分说”论略
康有为书学评价及相关问题
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
清朝戊戌变法期间的保举活动研究
普陀山书法琅琊榜·康有为
刘鹗和他的《铁云藏货》——《中华珍泉追踪录续篇》(十七)
人间正道是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