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如何与《民主与法制》结缘的?

2021-09-27赵晓谦

民主与法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闻局李鹏记者会

赵晓谦

我在上大学时,就时常拜读《民主与法制》杂志。而与她结下不解之缘,却是从1987年我调入全国人大新闻局之后开始的。

当时新闻局有一项日常工作,就是每天编发一期名叫《每日动态》的内部资料,以便委员长、副委员长和其他领导及时了解与人大工作有关的舆情和资讯。要完成这项工作,需要我和我的同事们每天翻阅数百种时政报刊和中央各部委的简报,从中精编出数十条有参考价值的新观点、新事件、新动向。

从接手这项工作起,《民主与法制》便成了我期期必读、每篇必看的一份刊物。那时的《民主与法制》,文风犀利、思想深邃、爱憎分明,仗义执言的性格、宁折不弯的傲骨和关注民生的情怀,总能让她在众多备选报刊中脱颖而出,成为《每日动态》用稿率最高的报刊之一。

那时的新闻局还有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要在每年“两会”期间组织多场记者会发布新闻。1988年以前的记者会,能被主持人点名提问的,都是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记者。因为按当时的管理体制,期刊不属于新闻机构。因此在发布新闻的记者会上不安排期刊提问,也是当时的惯例。

1988年“两会”适逢换届。李鹏总理当选后首次与中外记者见面的那场记者会,是这次“两会”记者会的重中之重。为安排好提名单位的名额分配,“两会”新闻报道组曾经在工作会上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

在那次会上,我凭着对《民主与法制》杂志的了解,大着胆子提出了可否将《民主与法制》杂志列为提问单位的建议。我给出的理由是,《民主与法制》虽属期刊,但新闻性很强,绝大多数作品都是新闻通讯和新闻评论,而且无论从刊物名称上还是报道内容上,这本杂志都与人大工作关系密切,如能给这本杂志一个提问的机会,对同类期刊也是一个照应。出乎我的意料,我的建议当场就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兼“两会”新闻报道组副组长有林同志的认可。

1988年4月13日,“两会”新闻中心大型记者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民主与法制》社副总编辑江耀春以加强舆论监督为题,代表《民主与法制》社向李鹏总理提问。这是《民主与法制》社在全国“两会”大型记者会上的首次之问,也是我国期刊界在全国“两会”大型记者会上的首次之问。

随着与编辑部的领导和编辑记者们越来越熟悉,我与编辑部的工作联系也越来越多了。诸如,为编辑部提供报道线索;联系高层采访;共同探讨重点选题和栏目设置;配合编辑部开展征文活动,组织稿件,争取赞助;邀请编辑部的同志多次参加新闻局组织的赴地方集体采访等等。1991年,我还以特约记者的身份,参加了编辑部在浙江千岛湖召开的年度笔会。

>>1988年4月1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答本社记者提问。 资料图

新闻局的工作,包括与《民主与法制》的接触,让我对新闻这一职业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让我的职业喜好发生了一些改变。渐渐的,我已不满足只在机关工作,而是越来越期待能有机会进入一家优秀媒体,在新闻第一线历练一番。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开始补习新闻学知识,一门一门地参加全国自学高考,为将来新的工作环境做着知识储备。

苍天不负有心人!一个难得的机遇终于出现我的面前。

1994年的一天,我在全国人大时的老领导、时任《民主与法制》社社长王厚德同志(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给我打来电话,他说《民主与法制》杂志要扩版为半月刊,需要加强编辑部的领导力量,问我是否愿意调入。这个电话,让我既惊奇又兴奋。能在自己钟爱的媒体中工作,不正是实现自己职业调整的绝好机会吗?经过两天的思考,我果断地给出了答复:“我愿意。”

1994年9月,我光荣地成为《民主与法制》编辑部的一员。从此,我与《民主与法制》的情与缘,又在岁月的坐标上继续顺延了整整20年。

如今,我已退休多年,但我仍为自己有这样的人生经历而骄傲、而自豪。

祝愿《民主与法制》越办越好!

猜你喜欢

新闻局李鹏记者会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品图
cute pandas
该不该用“云仓”?
总理记者会奏响最“强”音
“赌”还是不“赌”?
无人机配送,看上去很美
辱台官员返台遭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