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蛴螬规模化生产对饲料行业的作用

2021-09-27李大民

畜牧兽医科学 2021年23期

李大民

摘要:蟒螬食性杂,偏向植物秸秆、根茎,较其他取食植物枝叶根茎的昆虫相比,明显有食量的优势和养殖便利的优势;是消化农村植物秸秆+餐厨+牲畜粪便的最佳“生物转化器”。该文主要论述蟒螬规模化生产对饲料行业的作用。

关键词:蟒螬;秸秆处理;生态循环

中图分类号:S899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3.049

Role of Mass Production of Grub in Feed Industry

LI Damin

(YanglingSanyou Planting Cooperative,Yang Ling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Area,

Yangling 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Grubs are omnivorous and prefer to plant stalks and rhizomes. Compared with other insects,grub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food intake and convenient cultivation Is the digestion of rural plant Straw+Kitchen+livestock waste the best “Bio-converter.”.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white grubs on feed industry.

Keywords:grub,straw treatment,ecological cycle

0引言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在我国分布广范,从海南省到黑龙江省、新疆南北疆都有其踪迹,为人工饲养过程中种群种性的保持、更新与复壮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1蛴螬规模化生产在饲料行业中的作用

(1)蛴螬是难得的“大肚汉”,3日龄开始,每昼夜的食量是其自身重量的2~3倍甚至更多。對富含淀粉、脂肪、蛋白等营养成份较高的食材,吞噬量更是惊人。在笔者试验中,人工配制的蛋白含量20%左右、半腐熟植物纤维等成分占比80%左右的食材,含水量60% 左右;1 000头3日龄幼虫(每头3~5 g )每昼夜可食用1.5~2.0 kg,10个昼夜即可吞噬15~20 kg食料。1 t食材,1万头3日龄幼虫5昼夜即可吃净。在自然界中,能大批量进食作物秸秆的牲畜有羊、牛、马等,且对食料要求相对苛刻,嫩叶嫩梢较好进食,硬质纤维等则较困难,浪费较大。牲畜的养殖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受条件限制,如土地政策、养殖场所、环境卫生要求等。而蛴螬养殖不受这些限制,废弃厂房、窑洞、荒废土温室均可。自然界中食量能与蛴螬比肩取食秸秆、植物纤维、植物枯枝烂叶的昆虫,目前还没有发现。

(2)蛴螬养殖可消耗大量农村秸秆、餐厨垃圾、甚至是畜禽粪便、有机物垃圾等,几乎涵盖农村生产、生活中所有的有机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的转化可使田间通过秸秆、枝叶传播的病虫害不可能再传播,同时,农村居住环境得以很大的改善。

(3)蛴螬的粪便是优质有机肥,富含矿物质元素和大量益生菌,是改良土壤结构的最佳有机肥。

(4)人为养殖蛴螬,利用其食物杂、食量大的特点,强化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桥梁作用,打通植物界——动物界(营养)能量通道,补齐生态循环中秸秆转化的短板,这是规模化农业生产中处理秸秆、枯枝烂叶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学习与利用。蛴螬幼虫体内的优质脂肪与蛋白,含量25%~30%,这些由植物成份转化而来的动物蛋白,成为喂食鸡、鸭、鸽子、蛇、牛蛙、鲈鱼等动物的活饵,也可制作成粉剂添加到各种饲料中,替代现有的鱼粉[1]。

2蛴螬蛋白替代鱼粉为饲料行业发展增加动力

(1)蛴螬体内的优质蛋白,较鱼粉中的蛋白更适合做为动物蛋白添加到饲料中。蛴螬体内的蛋白成份全,比例适中。蛴螬粉或蛋白的生产是以活虫为原料,而鱼粉的生产则是以死鱼甚至拉网拉出的腐败鱼为原料,二者即便蛋白成分、含量相同,其他有害成分如组胺也有很大差异。对质量不高、杂质(组胺)较多的鱼粉,需要降低使用比例保障畜禽安全,制成高能饲料比较困难,而蛴螬粉为蛋白来源的饲料,由于几乎没有有害的杂质,大浓度使用没有问题,因此,更易制成高能饲料[2]。

(2)鱼粉需要进口才能满足国内饲料行业需求,每年进口量为200万t。实践中,25 t秸秆可生产出5 t 上下蛴螬鲜虫,即可转化为1 t蛴螬粉。25 t秸秆大约是5亩地一年的秸秆产量。即0.33 hm2秸秆对应1 t蛴螬粉,约15 000元(按鱼粉价格),每亩增收3 000元以上。农村进行秸秆养殖蛴螬,用工量少,是脱贫致富的好项目[3]。

3蛴螬规模化生产在解决畜禽废弃物转化和消化的作用

(1)农村脏乱差是由于废弃的农作物秸秆乱堆放、生活废弃物乱丢、牲畜养殖粪便无处堆放等造成。这些垃圾、废弃物正是养殖蛴螬的上好原料,废弃物经过发酵、除臭处理可变成无臭味、营养丰富的蛴螬养殖原料。可在收获季节集中加菌发酵处理,简易库房内干制、压块、仓储堆放,一年四季供养殖使用。

(2)田间秸秆全部回收,不在田间进行秸秆还田,避免由于秸秆还田造成的病菌、虫卵存量大、土壤理化性状下降,以及土壤菌群混乱不利作物发根等现象。养殖蛴螬的粪便还田,作为优质有机肥,可极大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与矿物质,尤其是土壤中有益菌数量。

(3)养殖蛴螬幼虫3~6个月后,视需求可挖出幼虫作为活饵直接喂食鸡、鸭、鱼等,也可进行烘干存储,作为饲料拌食饲喂。

(4)田间杂草可定期收割、晒干,作为秸秆处理,养殖蛴螬。

(5)从自身条件入手,可散养或笼养鸡,消耗蛴螬活虫;也可塘养或集约化养殖鲈鱼、黑鱼消化蛴螬活虫。出售鸡、鱼等利润较高。初春,1 500头蛴螬大龄幼虫,约4 kg,加上2~3 kg玉米,秋季即可喂食出来一只3~4 kg的大公鸡。充分说明秸秆从废弃物、垃圾变成大公鸡的过程,也说明生态循环农业的效益所在。

4建立在蛴螬规模化生产基础上的饲料加工业

(1)饲料厂使用蛴螬粉作为鱼粉替代产品,需要稳定的蛴螬幼虫生产规模。该规模的形成是一家一户组织起来进行,也可靠规模化、自动化生产形成。最好是2种方式结合,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负责幼虫繁育、关键饲料配比加工、成品回收加工等,农户专门养殖。

(2)蛴螬的繁育、种性保存、小种和品种专利保护是生产的基础,品种间杂交与品种研发是这个产业的基础工作。

(3)每年吸收野生种进行繁育种群的复壮、更新是蛴螬繁育的关键技术,繁育的企业必须坚持原则,否则一年后的幼虫获许活性变差,个体变小,生長缓慢。

5蛴螬是转化、消化作物养殖粪便与秸秆和枯枝烂叶的利器

(1)在生猪养殖中使用晒干的作物秸秆吸收猪的粪便与尿液,加入发酵菌处理去除臭味、软化秸秆中的纤维。200 kg左右的粪便/尿液混合体,倒在1 t左右干草(秸秆)块中,加入1~2 L发酵专用菌液,混匀,发酵并除臭;调整混合料湿度为70%左右,封闭10~15 d 后,机械搅拌1次,再封闭10 d左右,这种加过猪粪的秸秆变成养殖蛴螬的绝佳食材——即有有益菌分解的秸秆,又富含有机物。按照这个方式处理猪粪,免除猪粪干湿分离的麻烦,批量解决周边农田作物的秸秆处理(任何作物的秸秆)。每吨混合料可生产200~300 kg蛴螬商品虫(幼虫),600~800 kg虫沙(有机肥)。商品蛴螬幼虫10元/kg,虫沙大约是3元/10 kg,混合料2 300 ~3 300元/t。

(2)以上处理牲畜粪便——秸秆方式,也可用于小规模和农户一家一户的种养殖模式。

(3)投放幼虫3个月后(-15 ℃以上温度条件下),蛴螬幼虫虫体基本达到成品要求,如果继续养殖,最多5~6个月就要收获,一是为防止幼虫变成蛹或成虫逃逸,二是为增加养殖量,提高养殖效率。

(4)以白星花金龟子幼虫为例,每320~330个成品幼虫约为1 kg,价格约为10元。即5 kg左右秸秆对应1 kg左右成品蛴螬,每千克秸秆(含100~200 g粪便)实现价值约2元。

6蛴螬养殖风险把控

(1)从卵开始,15~28 ℃、相对湿度60%~70% 条件下,7~10 d可孵化出幼虫,视卵的内在质量决定。

(2)以白星花金龟子的幼虫为例,需3~6个月才可形成预蛹,进而孵化为成虫。养殖中由于养分充分,也可能提前10~20 d形成预蛹。收获的时机一般在幼虫生长3~6个月内完成,幼虫还来不及形成成虫造成危害。

(3)北方秋末形成的幼虫,由于很快温度下降,会放慢生长速度,直至停止生长,越冬后温度稳定在12 ℃以上,才逐步恢复活性,该类幼虫需要次年才能收获,前后大约6个月。开春到初夏产的幼虫,温度适合、食材丰富,3~4个月即可形成预蛹,完成世代交替。

7蛴螬养殖生态循环模式

见图1。

8蛴螬养殖的效益

(1)设定养殖规模为2 hm2,以田间挖40 kg深、2 m宽养殖床为主要养殖设施,配备粉碎机、烘干机、500 m2操作厂房。基本投入见表1。由此计算出,每茬投入46万元+5.3万元/3茬=48万元。

(2)每茬养殖收入为。有机肥(虫沙)每10 m3约1 t质量,每吨秸秆产600 kg虫沙计算,1万m3可以产出600 t虫沙,即高档有机肥,价值为600元/t,则每茬有机肥产值为36万元。蛴螬幼虫为1 000头/平×2万m2=2000万头,按330头/kg,则产量为6万kg,即为60 t。按每吨2万元市场价计算,每茬产值120万元。由此算出,每茬盈利120万元-48万元=72万元/茬;考虑到市场因素和难以预料损失,每茬收入可以保证在50万元;年收入150万元(3茬)。

9结束语

蛴螬是昆虫中取食作物秸秆及牲畜粪便数量最大的昆虫群体,尤其在秸秆+牲畜粪便转化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速度优势和数量优势;蛴螬取食是生态循环农业中植物---动物不可多得的能量通道。

参考文献

[1]李炜.开发优质饲料:蟒螬[J].农村新技术,1995(11):11.

[2]刘伟,赵艳.蟒螬的养殖与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 109-13 110.

[3]陈凡华,潘玉文.关于防治紫花苜蓿草蟒螬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