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犊牛养殖成活率技术措施

2021-09-27克依木江吾斯曼

畜牧兽医科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犊牛成活率技术措施

克依木江?吾斯曼

摘要:规模化牛养殖场中犊牛通常在每年冬春季节出生,这个时期户外的应激因素较多,如果没有做好针对性的养殖管理工作,很容易造成牛群受到应激刺激,身体抗病能力下降,给各种致病原进展提供条件,使得大量犊牛发病死亡,降低犊牛成活率。在牛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做好犊牛的科学养殖管理工作,是扩大养殖规模的关键举措,要求养殖管理人员注重做好牛群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护理。该文主要探讨提高犊牛养殖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犊牛;成活率;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2.015

Technical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Calf Breeding

KeyimjanWusma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of Shanshan County,Turpan City,Turpan Xinjiang 838200,China)

Abstract:Calves are usually born in winter and spring in large-scale cattle farms. There are many stress factors in the open air during this period. If we don't do well in the targeted management of cattle breeding,it is easy to cause the cattle herd to be stimulated by stress,the decline of disease resistance of the body provides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pathogens,so that a large number of calves die of disease and reduce the survival rate of calv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ttle breeding industry,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calves is the key measure to expand the scale of cattle breeding.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technical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calves.

Keywords:calf,survival rate,technical measures

0引言

犊牛出生后身体各个器官尚没有发育完全,不管是胃肠道消化功能还是呼吸功能都难以适应外界气候寒冷的环境,一旦饲养管理不合理或温湿度调控不当,营养价值较差,很容易给各种病原的侵染提供条件,造成犊牛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情况,严重的会引发疾病快速传播蔓延,威胁到整个群体的健康生长发育,甚至会引发严重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犊牛科学管理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养殖规模扩大密切相关,要求养殖管理人员注重做好犊牛的饲养管理工作,根据犊牛生长发育规律,科学调控环境,科学搭配饲料。只有构建妥善合理的管理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犊牛成活率。

1犊牛养殖成活率影响因素

1.1疾病

繁殖母牛在妊娠阶段会受到某些先天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的影响,造成犊牛出生后死亡或在胎儿阶段死亡,这是影响犊牛成活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先天性疾病主要与牛品种选择不科学及养殖管理密切相关。在诸多因素作用下,会造成母牛整个妊娠阶段出现不良的妊娠现象。此外,母牛在正式妊娠前没有做好有效的疫苗免疫接种和抗体水平监测,导致处于隐性感染阶段的牛群用于配种,造成疫情快速传播蔓延。在母牛妊娠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案,外来疫病侵入后造成疾病在妊娠母牛群体快速传播。某些疾病会造成妊娠阶段母牛突然出现流产,产下死胎、僵尸胎,威胁犊牛成活率。

1.2营养

母牛是扩大养殖规模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牛是规律性的发情动物,在整个发情配种期间,母牛身体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受精卵的正常着床及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很多养殖场在发展牛养殖产业过程中,对母牛的生理结构掌握不足,有些牛生产次数过多,年龄过高,进入生产阶段后,胎儿不能很好地生长发育,通常呈现畸形生长,使得流产率、产下死胎率显著升高。另外,母牛在妊娠阶段也需要确保饲料营养价值,满足牛群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做到科学投喂饲料,科学搭配饲料,不能使用单一的饲料,保证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添加充足。但是很多养殖户只从经济效益考量,不注重做好饲料的科学搭配工作,使用的饲料营养价值较差,不能满足繁殖母牛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所需,尤其是在生長后期没有动态化调整好饲料配方,造成母牛身体过于消瘦,不能很好地向胎儿供给营养,胎儿生长发育不良,出生后身体瘦弱,抵抗能力较差,早期就会出现死亡。

1.3分娩护理

母牛进入分娩阶段后,首先应将其提前安置到安静整洁的产房中,并密切观察母牛生产情况,一旦出现生产症状应妥善做好人工助产工作。通常母牛生产不要人为干预,让其自然分娩。对于长时间不能分娩的妊娠母牛,应妥善进行人工助产。但有些养殖管理人员关于人工助产操作的技术掌握不到位,由于不合理的人工助产,造成犊牛长时间在产道中滞留,引发犊牛窒息,甚至造成严重的肺部疾病,降低犊牛成活率。犊牛出生后很多养殖场没有执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护理不恰当,不能引导其及时吃上初乳、吃足初乳,使得牛群抗病能力显著下降,抵御多种病原的能力不足,给各种消化道疾病、腹泻疾病的传播蔓延提供条件。

2提高措施

2.1科学选择繁殖母牛品种

繁殖母牛的繁殖能力直接决定养殖规模的扩大,为保障犊牛健康成活,应结合养殖规模科学设计养殖计划。在母牛选配过程中,应做到小心仔细,选择优质的母牛并妥善调整好养殖场繁殖母牛的年龄结构,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后备母牛补充,逐渐淘汰胎次较多、生产潜力下降的繁殖母牛,保证整个母牛群体的遗传基因良好,并利用种群优势开展针对性的复壮处理,提高犊牛成活率。另外,在繁殖母牛配种过程中,应避免出现近亲杂交或无序杂交的情况,积极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减少自然交配的比例,既能确保配种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又能实现对本地牛品种的快速改良。

2.2做好围产阶段养殖管理

做好围产阶段的养殖管理,能确保犊牛正常生长发育,还能确保繁殖母牛拥有良好的体况,能更好地泌乳,确保犊牛的出生质量,提高泌乳量。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人员应对母牛围产期的饲料配方做好统筹把握,注重科学搭配饲料。根据母牛不同妊娠阶段,适当增加或减少饲料的营养物质。在日粮搭配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做好营养控制,还应确保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科学添加,确保饲料的营养价值全面,满足犊牛在生长发育营养需求[1]。另外,在围产期还应向哺乳母牛提供优质的青草和干草,补充钙磷元素,保证营养物质充足,饲料多样化,还应注重控制好生产环境,及时将处于生产阶段的母牛安置在洁净的环境中,严格控制母牛运动情况,密切观察母牛的生产,做到妥善合理的人工助产。

2.3做好犊牛针对性护理

通常犊牛出生0.5 h内应引导其吃上初乳、吃足初乳,吃上初乳后,能从初乳中获得免疫球蛋白,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有效预防各类消化道疾病和腹泻疾病的发生。对于身体较为瘦弱的犊牛,要在人工哺乳下完成初乳的采食。如果养殖场母牛生产过程中出现死亡,在整个生育阶段乳汁严重缺乏时,应将该头犊牛寄养到其他繁殖母牛中,要保证其及时吃上初乳、吃足初乳[2]。

2.4注重做好养殖管理

犊牛的整体抗病能力相对较低,免疫能力不高,对养殖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养殖户妥善做好养殖管理工作。生产阶段一定要做好产房的彻底清理和卫生消毒,消除环境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这是提高犊牛存活率的关键。日常要保证整个养殖环境清洁,定期清扫圈舍中的粪便,冬春季节要强化防寒保暖,夏秋季节要做好通风换气[3]。另外,应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确保牛群有充足的活动空间,针对各类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做好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病情的发生情况提前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提升犊牛身体抵抗能力,预防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3结束语

现阶段很多养殖户在犊牛养殖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当之处,由于管理不科学,影响犊牛健康生长,使得犊牛成活率一直难以提升。需要做好养殖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教育,革新养殖管理人员的传统认识,确保先进的养殖技术方案能在廣大基层地区得以有效推行,极大提高犊牛成活率,降低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张洪伟.提高犊牛养殖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8):61.

[2]白永春,普荣昌.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12):14.

[3]王柱.提高犊牛养殖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17):111,115.

猜你喜欢

犊牛成活率技术措施
怎么给初生犊牛补充营养
小型牛场在犊牛饲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犊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不同栽植模式对花椒成活率的影响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