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思辨:从“教”到“不教”

2021-09-26魏兆芳

新校园 2021年3期
关键词:水浒传整本书评价

魏兆芳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群之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后文简称课程标准)要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任务群的学习必须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可见其在语文教学中所占比重之高。

目前整本书阅读教学呈现出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方式快餐化、阅读目标功利化的现象。让学生读什么、怎么读,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整本书阅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阅读的基本技能,还要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整本书阅读教学就是一个“教”与“不教”的教学思辨的过程。

一、“教”什么——导向与激活

整本书阅读教学,不能仅凭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阅读基础,让他们凭悟性盲目地去阅读,教师应充分发挥“教”的作用,激活学生思维,明确阅读导向。在这一点上,“阅读任务清单”可以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第一抓手。

“阅读任务清单”在整本书阅读中有着极强的导向作用:清单所设计的问题应是教师在学生已有阅读的基础上,根据学情由浅入深设计而成。阅读问题设计的方向,应在筛选基础性信息后,尽量以策略问题为主:或浏览,在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梳理人物情节;或精读,在抓住精彩片段赏析的基础上欣赏重要内容;或拓展,设计相关阅读主题活动,激活学生思维。问题设计顺序要根据阅读进度编入“阅读任务清单”,循序渐进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预设路径下寻幽览胜。我们在设计《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任务清单时不妨这样考虑:

有了“浏览”“精读”“延伸阅读”“主题实践”这几个由浅入深的导向,学生的阅读思维就会被逐一激活,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师的“教”就得到了恰好的体现。学生在教师的“教”中学会循序渐进地开展整本书阅读实践,有的放矢地深入了解作品,探究水浒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主旨。

“教”是激活思维,点燃阅读兴趣,更是阅读导向。关于阅读时“教”的导向,教师可以从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方面,带领学生去精读细品相关文本,不仅要让学生整体把握作品情节、线索,更要让其通过精读、研读来独立思考,学习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世界,通过人物形象来领悟作品所反映的社会价值。

整本书阅读还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些相对重要的章节来读,大致可按照“自己喜欢、学习需要、有水准”的原则;结合学情,关注学生阅读体验过程,适当设计能够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典型言语实践活动。学生阅读整本书需要教师系统规划,明确指导,不仅仅要读经典文学作品,历史、自然科学等学科也要大胆涉猎,那些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弘扬正气的优秀作品更不能少。无论怎么激活,导向一定要正确,这也是教师“教”的意义所在。

二、怎么“教”——方式与路径

激活了思维,明确了导向,怎么“教”是方式与路径的选择。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邊的桥堍站着作者。”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是读者与作者见面的重要方式与路径。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养成圈点勾画、摘抄赏析、评点批注、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评点批注和读书笔记,这不仅是整本书阅读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具有语文风味的典型实践学习方式。

1. 将读书感悟凝练成推荐语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可指导学生把自己所读的作品用推荐语的形式向老师或同学推荐。如《水浒传》推荐语: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豪侠仗义的英雄壮举,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质朴生动的白话语言,以及史诗般的笔触,不仅征服了中国读者,还被翻译成日、朝、德、英、法等多种语言,成为世界文学名著,请品读《水浒传》。

2. 开展文句赏析批注

如读《水浒传》“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可以指导学生批注“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这句描写的作用:既点出了老虎觅食的时间,又写出了武松知道真有虎,又怕返回被酒家耻笑,只好硬着头皮上冈的惶恐不安心理,还渲染出恐怖凄凉的气氛。

3. 进行人物评点

如《水浒传》人物杨志:急于建功立业的抱负的难以实现,造成了杨志孤独的性格。他精明能干,既不求人帮助也不屑于让人接近自己,在一些行动中,他主要考虑的是与别人利益不同的特殊利益,不与他人协同。他既不善带兵,又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处于与别人的隔绝甚至对立中。

4. 观看同名影视作品,进行对比、理解和感悟

如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电视剧《水浒传》对比文本阅读,撰写观影点评。通过读写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将学习新知与梳理探究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写结合,读写共生,是“教”的重要方式与路径。

三、从“教”到“不教”——自读与评价

“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寻求佐证、形成成果——这种体验过程,就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过程。学生阅读整本书拥有了主动思考意识和探究能力,就不用依赖教师的“教”来被动阅读了。养成了习惯,整本书阅读自然可以“不教”,自读与评价是从“教”到“不教”的纽带。

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阅读任务清单及阅读成果的设计首当“不教”。如学生结合学习经验自主设计的《水浒传》读书任务清单:(1)浏览全书,紧扣回目找出规律,写出故事梗概;(2)找一个令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分析其形象,写一篇人物小传;(3)找两个你最喜爱的人物,摘写他们典型的外貌描写;(4)分析三个典型人物的动作描写,品析其性格特点;(5)选四处典型环境描写,猜写人物身份;(6)找出五个令你印象深刻的主要人物,写出他们的名字、绰号并梳理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以上涉及人物尽量不重复,呈现方式可用海报或读书笔记。

除了自读,教学评价也是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深度的一个重要方式。课程标准强调“评价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什么,就评价什么,以实现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的高度一致,这也是教师“教”与“不教”的交汇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可以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针对学生的阅读结果(学生完成任务清单的程度),开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评或互评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指定的阅读作品选擇以下要点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如:(1)是否已通读了全书,做到能检索与作者、作品相关信息,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并将所得资料用于作品的理解与分析;(2)是否能够根据阅读需要,综合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式;(3)是否理清了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能够概括主要内容和主题;(4)是否精读了作品部分章节,对自己印象最深的情节、人物、场景能结合具体内容和语段做出独立的分析与评价;(5)是否能用读书笔记的形式表达自己在阅读时对主题或语言特点的理解、分析或质疑;(6)能否主动与同学分享个人读书心得,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读书经验,总结反思,取长补短。

针对前文《水浒传》的阅读清单,我们还可设置一些学生的自评来辨别阅读的真伪。如:

(2)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那大汉势猛一扑,那大汉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大汉是谁?

除此,为探究故事特色,可以设置与作品中“打”“闹”“酒”相关的人物事件和情节分析,让学生之间予以互评。如《水浒传》中与“酒”有关的人物情节有“鲁智深酒后大闹五台山”“杨志酒后误失生辰纲”“武松酒后景阳冈打虎”“宋江酒后浔阳楼吟反诗”,我发现这几个经典片段的“酒”有如下作用:一是使人物形象极具个性、栩栩如生;二是使故事情节妙趣横生、波澜壮阔;三是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特点,饮酒是文化的缩影。

同理,读《红楼梦》可从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见证贾府兴衰的变迁史来分析人物心理;读《昆虫记》可从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的语言来体悟人性与虫性的自然文明。

“教”什么,怎么“教”,怎样从“教”到“不教”,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帮助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阅读规律后,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完成,教师就可以放手“不教”!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巴县泾洋初级中学)

注:本文系陕西省第六批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专项课题“聚焦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读写共生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DKT6132)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水浒传整本书评价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明清两朝为何查禁不了《水浒传》
半斤八两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