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飞扬,励耘人生
2021-09-26郭隆刚郑瑜
郭隆刚 郑瑜
济南实验初中在开展德育活动和探索德育途径的过程中,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核心,确立了德育课程规划的“两个基于,三种开发”,即基于本校实际、基于多方对话,由教师主导开发、家校合作开发和学生自主开发,逐步形成了“青春责任、敢于担当”“青春意志、磨砺坚强”“青春情意、重在感恩”“青春理想、奏响华章”四类德育课程,构建了富有实验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注重让学生经历体验、通过身心感知,把美好的道德与情感渗透进血液里。学校的青春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个人发展的平台和成长的舞台,让学生确立人生目标,走好青春之路,谱写成长之歌。
初中阶段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开始,心理学家斯朗认为,当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后,其心理变化为:“自我发现”,“产生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开始逐步跨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他把青春期称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在这一阶段,学生充满着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活动能量大与认识能力低等错综复杂的矛盾,它既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又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在这种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中挣扎,难免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如情绪容易波动、个性冲动、思慕异性、与家长发生冲突等。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研究也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检测和矫正青春期的问题行为上,但收效往往不大。我校在正确认识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系统地建设和实施青春德育校本课程,逐渐唤醒学生在青春期的自主成长意识和成就动机,较为系统地培养学生走向成功的品质,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提升了我校的德育成效,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一、青春德育课程的创新缘由
1. 国家战略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在思考与实践“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进程中,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厚重我们的幸福教育人生。
2. 立足我校实际的必然选择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感世界丰富多彩,只有在德育过程中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利用积极的情感去启动学生成长的“加速器”。学校在开展校本课程基础上,构建基于学生多维能力提升的“学院制”初中特色校本课程群,进行了理论及实践研究,这是国内比较早且颇具影响力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群建设与实践的研究。
3. 符合多元智能理论主张的学生发展观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由语言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八种联系密切但又相互独立的智能组成。它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動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把社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精神财富,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结构,能够自主地解决知情意行的问题。这一目标的实现,无疑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交往和道德生活等一系列具有实践性、活动性的德育过程来达到。而德育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平台。
二、青春德育课程的探索
建校以来,学校一直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出“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学校层面上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德育。
2009年起,学校开始探索校本特色的兴趣社团,同时鼓励班主任组织班本特色的德育活动。“以人为中心、体验尝试、从活动中体验德育”的课程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但班本德育课程的“私有化”影子若隐若现,局限性较大,普及性不强,因此学校开始重视对体验实践的设计。学校突破校园限制,通过班本德育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地考察、场馆参观等,建立了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生的表现开始有了别样的光彩。
2012年,山东省校本课程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学校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始重构课程理念,引导教师追溯教育的源头(自主自我教育),重视教育的情境(还原体验尝试),尊重和倾听每一个生命的内在声音(每个人现在与未来的成长),以“让每一个都幸福”为课程开发导向,面向每个学生构建课程。
学校开始以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为主体开发系列课程,打造“没有围墙的课堂”“没有边界的课程群”,课程建设资源更加丰富多元,如黄河徒步、十四岁青春礼、知行游学、角色体验、学子论坛等,逐步形成基于学生多维能力提升的“学院制”初中特色校本课程群。
三、青春德育课程的清晰化实施
学校在探索德育途径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通过顶层设计,号召教师、家长、学生多方参与,逐步形成了“青春责任、敢于担当”“青春意志、磨砺坚强”“青春情意、重在感恩”和“青春理想、奏响华章”四类德育课程。
1. “青春责任、敢于担当”——责任类课程
我校自2007年起开设了责任课程,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行“角色体验”。学校充分调动家长和社区的力量进行岗位开发,每学期末都会下发岗位征集表,请家长积极提供体验岗位。学校和家委会审查之后,筛选出合适的体验岗位,让学生自己选择。有的学生选择一个岗位,有的则体验多个岗位,比如分别走进幼儿园、医院、商场、养老院,体验幼教、护工、收银员、消防员等社会角色。十多年来,我校的责任类课程为学生搭建了各种各样社会实践平台,约15000余人参与角色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体验职业角色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张扬了个性,激发了潜能、自信心和创造力;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也体会到了社会岗位的重要性和社会职业的不易,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有的学生还通过角色体验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通过深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需求,以及不同职业的基本情况,对各个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特点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岗位人才需求条件也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内动力,为日后参与社会工作和承担社会责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青春意志、磨砺坚强”——意志类课程
我们就注重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为初一学生开设为期一周的入学意志类课程,以适应性衔接教育和体质训练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迅速了解了初中与小学的不同,为学习生活做好心理准备;通过体质训练,学生不断调整自己,迅速融入集体之中,提高了团队意识。泰戈尔写过:“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学生咬牙坚持每天的训练,为形成堅定的意志品质打好基础。
初三学生需要用拼搏努力迎接学考,为了让其自信面对人生的节点,我们带领学生“用意志唱响青春”,沿黄河岸徒步行走三十公里,该活动至今已逾十年。徒步的过程是一个身体从轻变重的过程,更是学生突破极限、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这样的自我教育比说教更能引发学生共鸣。我们不仅给每位走到终点的学生颁发奖牌,还把分享感受作为评价的一个维度。一位学生说:“所有行进间同行的人,老师和同学的每一句鼓励,都会成为我记忆里最闪亮的光,鼓舞着我继续前行。”事实证明,学生在初三的一年里和其后的人生中遇到困难时,都会回忆起那个暑假七八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给自己人生带来的启示:所有沉重过的,都变成嘉奖;所有苦痛过的,都让你更强——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3. “青春情意、重在感恩”——情感类课程
我们以初二学生为教育对象开设了“十四岁青春礼”成长课程。课程中专门预设了感恩教育的环节,让父母子女有机会互相说说心声、沟通情感:我们要求学生将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录进精美视频中,放给父母听。听着学生一句句肺腑之言、感恩之语,不少父母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同时,学生也收到了父母提前写好的信,他们读着爸爸妈妈写给自己的温柔话语,体会着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和无条件的支持,眼睛里闪烁着感动和无穷的动力。此外,班主任也会将自己对学生的爱与期盼表达出来,给学生最直接的触动,让感恩之心长留他们心间。而针对初三学生专门开设的毕业离校课程,则启发了学生对责任、感恩、未来等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探讨。通过一次次情感课程,学生体味到母校的温暖与深情,感悟到了同学、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将感动化作腾飞的羽翼,把离情作为前进的双桨,带着母校的嘱托和祝福,迈向新的征程。
4. “青春理想、奏响华章”——理想类课程
我们开设的理想类课程“起跑,我的青春”给已毕业的学生留下了重要的成长轨迹。在课程中,学生留下了自己的青春印记,坚定了人生理想;放飞的梦想卡片,象征着学生的人生会更加美好;在专门录制的视频中,优秀学长们的成长经历使学生了解了同龄人的奋斗历程,促使自己对未来的人生进行思考和设计。当象征着希望、梦想的火种被引燃和传递时,学生感受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我有青春,峥嵘飒沓。我有青春,梦想出发。”这是每一个实验学子呐喊出的心声,这份郑重的豪情誓言就是学生对自己未来青春之路的畅想。
为帮助学生实现理想,我校从2011年开设了行知游学课程,该课程是对研学旅行的探索和实践。学生从百草园走到咸亨酒店,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走近当代文豪鲁迅,感受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从泉城济南到潍坊青州,感受唐宋文豪对历史名城的青睐和欢喜,及其诗词名著背后的历史渊源;从北京大学到清华大学,学生不仅领略到知名大学的风采,更是坚定了信念,向优秀的学长学习。九年来,学生随课本走、随风物走、随大学走,边走边游、边悟边学,从行中感知,使游有所学。每一次游学旅行,带来的是学生对课程深入的探讨,对生活各个方面的实践与认知,对社会的思考。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目标,开阔了视野,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我们在理想课程中开展了“名人名家进校园”系列活动,赵丽华、马瑞芳、颜秉刚等名家和大儒纷纷走进校园给学生讲诗词、讲儒家文化,学校还借助邢建平等物理专家的智慧,梳理、整合、提升现有课程资源,打造更富有选择性、整合性、多元性、探究性的课程体系,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学生全面成长提供保障。
我们在探索学校德育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教育不是把学生知识的篮筐装满,而是要把他们的梦想和自信点燃。学校教育就是要培养谦谦君子之风,博爱灵魂之道,创新思维之法,否定批判之能。青春德育课程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看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开阔的是眼界,提高的是认识,修正的是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他们的感恩之心、心系社会之念、责任感都得到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同时,学校构建了丰富的特色课程群,形成了在济南市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品牌,丰富了教育内涵。2018年,包含德育课程体系在内的教学成果“基于学生多维能力提升的‘学院制’初中特色校本课程群建设与实践”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同年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年时光,四类课程,无数次活动体验,学校的青春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个人发展的平台和成长的舞台,让学生确立人生目标,走好青春之路,谱写成长之歌。
(作者简介:郭隆刚,山东省济南实验初级中学校长;郑瑜,山东省济南实验初级中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