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复古”潮流

2021-09-26江小岚

中华手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复古中式家具

江小岚

摘 要: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美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新中式家具是传统中式美学对现代化环境的适应结果,也是人们从传统美学中寻求文化认同感的表现。新中式家具立足于当代社会需求,对中式美学进行消化与再传播是其能够流行的原因。

关 键 词: 新中式;文化认同感;中式美学

一、新中式家具

从词源意义上看,“新中式”是指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1]。对于“新中式”风格的家具设计探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关的设计实践以及理论研究在21世纪初开始,且在近期新中式也还是设计领域的热门话题。2002年“首届中国家具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界定了新中式家具的概念,“一是基于当代审美的对于中国传统家具的现代化改造;二是基于中国当代审美现状的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家具的思考。”[2]

从文献数据来看,以新中式为主题的论文发表量自2003年开始呈现持续上升状态,而且自2008年以后相关文章发表量呈直线型增加,2018年出现短暂停滞后又迅速增长。每一种风格的流行都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思想与知识领域的发展紧密相连。“新中式”风格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也恰恰说明了社会发展需要文化环境的支撑。

从历史角度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物质上极大丰富之后往往会引起人们对于现状的反思。“许多发达的文明圈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古典主义风潮表现为艺术美学观,就是将逝去的某个時代的艺术经典化,且视为范本。”[3]现如今,就家具设计而言,“中国特色”的家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系列观念、传统、历史和故事的组合重现,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同其他风格差异化。新中式家具作为传统中式美学的复兴表现之一,反映出了当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变迁。新中式风格更像是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后现代主义”,是人们的文化需求在不断推动着设计风格走向“新中式”。

二、新中式家具之“新”与“旧”

受“文化殖民主义”的影响,部分人选择通过“否定”过去来突出当代文化价值。根据赛义德的观点“文化殖民主义”的优势在于,很多情况下是“被殖民国家的主动要求和主动寻找的东西。”发达地区经济、政治的繁荣景象使得其文化自然地形成一种“光晕”,产生一定的崇拜价值,从而影响其他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关于文化自信的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中国风的提出到新中式家具的发展,皆体现了中式美学与现代化社会不断磨合的过程。新中式家具的流行也表现了新时代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

(一)中式美学的“复兴”

“发端于礼乐传统的华夏美学同样充满着实践理性精神,与欧洲古典美学相比,缺少狂欢与情感奔泻,是非酒神文化。”[5]在传统中国的文化环境内,对于物审美极其注重“真”、“善”与“美”的结合[6],且认为“尽善才能尽美”。因此传统中式家具作为中式美学的物质载体,往往是在理性的基础上来进行情感的表达,处处透露着秩序与理性。中式美学所代表的生活态度是当代人所普遍向往的,近几年“逃离北上广”、“佛系青年”等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以及社会上突然流行的“隐居”生活,是对快节奏生活的“反叛”的表现。种种行为都表达了在现代社会重压之下,人们渴望回归更自然、更平衡的生活状态的愿望。如此背景下,自我认知成为了普遍性的问题。

如鲍德里亚所说“我们的实用物品都与一到数个结构性元素有关,但它们也都持续地逃离技术的结构性走向一个二次度的意义构成,逃离技术体系,走向文化体系。”[7]新中式家具的设计是“以延续中国式审美、产生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为第一要义”[8]。人们可以在私人空间中体会情感与秩序的平衡。特定环境的文化积淀使得人们和新中式家具有着天然的文化契合度,其满足了个体在私域范围内的精神追求。以樊几“山脊线”系列家具为例,以适应当代人们生活习惯的形式来表现中式美学。又如U+家具,将“中和之美”作为设计理念,自品牌定位到市场营销都紧扣中式美学。

(二)适应当代新的生活方式

“一种视觉风格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9]古时以农立国,人们的生活受制于自然,在“阴阳有序”观念和礼制的规范下,传统家具有着明确的等级制度,体现着人们在封建制度下的生活方式。当代,生活方式已经日趋多元化,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尤其在个人生活领域可以通过选择特定的风格来表现自己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因此,新中式家具在保留中式美学观的基础上去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不再拘泥于形式的规则而去提取“传统中国家具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精神、思想或准则”[10]。

新中式家具旨在表现新的设计语言[11],新中式家具所体现的中式美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消费社会的“商品”,是人们展现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也是区域文化适应消费社会的结果,新中式家具能给使用者提供一种文化认同感,以延续传统生活方式中的美学特质来缓解当代人们对于身份认知的焦虑。在物质极其丰富的当下,体现出“文脉”的新中式家具似乎更能满足当代国人的需求。但由于人们消费层级不同、审美认知不同等问题,对于新中式家具的审美判断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新中式在逐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诸多问题,包括风格的脸谱化、模式化,文化符号的滥用等等。

然而,新中式风格对于生活方式的适应是否还具有局限性?根据迈克·费瑟斯通对于消费社会的研究结论,他认为“新兴小资产阶级作为与消费文化意向和信息最为有关的一个不断发展的阶级派别,对发展自己的特殊性情和生活方式并使之合法化十分关心。”[13]根据主流的新中式家具品牌的产品价格来看,似乎是为特定阶级服务的。这种生活美学的经济代价使得它所传播的生活方式一时无法普及化。

(三)与当代财富观相结合

“人类的心理结构是历史积淀的产物,它既非恒久不变,也不是转瞬即逝、即变。”[14]现代化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从居住环境到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居住环境从以相对封闭性的家族群居到分散型的居住模式,家庭趋于小型化,且家庭组成方式由单一走向多样。这种巨变除了使人们对家庭的定义发生变化以外,在族群意义上形成的财富观也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

“尚祖制”是影响中国家庭组合方式以及财富观形成的重要因素,血缘联系与祖先崇拜是具有权威性的,这种祖制的威严性不仅存在人们思想观念中,且由特定的宗法制度进行保障。因此,传统中式家具的制造有着较高的经济代价,对于材料、工艺的要求很高。而当代,人们早已认识到了人类的局限性,财富的“单位”也缩小为小家庭甚至是个人,财富积累速度自然变慢,且人口流动率增加,租房、搬家等一系列现实性因素,导致了家具的实用性超过文化价值,而家具也被认为是可处理的,只是短期使用的物品。要符合当代人们的财富观,中式家具必须适应现代生活环境,即要在大工业生产下做到艺术品位的再现。以适合现代生活的家具尺度、组合方式来重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三、总结

热尔瓦奇认为:“选择不是偶然的行为,从社会角度看,是受控制的,而且反映了他所處的文化模式。不是什么财富都要生产消费的:它必须在价值体系中具有某种意义。”新中式家具的流行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人的思维活动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反映。”[15]中式家具正逐步适应着现代化的生产消费模式,工业化下中式家具也能在体现符合当代价值观的前提下,发展中式美学,让人们不必“隐居”也能体会到生活的艺术。

相较于传统家具为少数人服务的情况,新中式家具更致力于为大众服务,而在此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许多现实困境,中式美学在现代衍生出来的新中式风格,在被大众所认可之后,进入“流行列表”,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自然会产生“误读”。

参考文献:

[1]景楠著.中国现代家具设计创新的思想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2016,165-166.

[2]刘文金,唐立华.当代家具设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89.

[3]傅谨.艺术美学讲演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226.

[4]李泽厚.华夏美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5]让·鲍德里亚.物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6]约翰·沃克,朱迪·阿特菲尔德.设计史与设计的历史[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2017.4,160.

[7]迈克·费瑟斯通.生活方式与消费者文化[J].理论、文化与社会,1987(4),55-70.

[8]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9]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227.

[10]张明.从“中国样式”到“中国方式”——全球视野下的本土化产品设计方法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6(4).

[11]杜羿纬.当代中式风格设计美学的发展路线初探[J].美术学报,2016(7).

[12]凌继尧、张晓刚.经济审美化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6).

[13]方海.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中国主义”[D].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4]孙迟,王合连.新中式风格中文化元素的传承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8).

[15]彭修银.中国美学在东方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东方文丛,2007(1).

猜你喜欢

复古中式家具
新年最美中式穿搭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秋日的复古之约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复古“轻”暗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