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与应用研究
2021-09-26于文萍
于文萍
【摘要】 智能化图书馆将会是大势所趋,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关注智能化图书馆建设,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促使很多行业开始进行改革。高效率的工作是不少人追求的最终效果。图书馆本身就是高校不可或缺的建筑,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是高校头疼的问题,但是随着信息化、智能化逐渐融入日常生活,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中。本文将会浅析,高校圖书馆智能化建设的应用之路。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智能化建设 应用研究
引言:
现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改革之路势在必行,已经有有越来愈多的高校开始关注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工作。很多高校图书馆为了扩大优势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已经在各项管理工作中融入了信息化发展的工作要领。这是未来高校发展的趋势,从现今的发展不难看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引入了智能化设备,这对图书馆智能化发展产生了长足影响。只不过新事物的推行必然会有诸多阻力。
在推广智能化高校图书馆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少问题和挑战,这也让智能化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滞后了不少。想要顺利推进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的建设脚步,就必须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和探讨,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帮助高校图书馆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
一、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现状
1.1高校智能化图书馆发展目标的不明确性
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其实已经深入多年,随着这么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其实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比较常见的信息检索技术为许多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便捷又省时的服务。而且信息检索技术最大的好处,是降低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想要查阅数据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是信息检索技术运用之后,很多书籍只要将信息录入平台,就能及时进行查阅,省去了很多时间。
但是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图书管理者对智能化建设的目标不是很明确,计算机设备和图书馆集成系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阻碍和链接不畅的问题。这些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会导致图书管理者对智能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存在不明确性。
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的计算机设备和图书馆集成系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在互通方式上也需要进行改进,实体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分离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会遇到的问题。还有一些图书馆为了彰显自己的先进和便捷,竟然在不考虑实际水平的情况下,擅自进行智能化建设,到最后发现很多智能化建设都不过是空中楼台,可望而不可即,有的智能化建设甚至无法运用到日常工作中,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还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在智能化建设的时候,因为自身水平不够,导致操作过程出现各种失误,规范化水平较低,而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一部分原因是智能化建设的设备不够,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高校建设智能化图书馆太过心急。
因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无法一蹴而就,只能从简单的智能化建设入手,随着社会的变更和需求的增长,在不断的对智能化系统进行改革和处理。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才能创建出具有人性化的智能化系统,帮助高校建设创建先进的智能化图书管理模式。
1.2不重视读者需求
如今信息智能化建设仿佛成了高校之间互相攀比的工具,谁的智能化系统更为先进,就好像高校的地位上升了一个等级。但在实际推行中,不少读者反映,过于先进的管理系统,操作起来其实并不便利。这是因为很多高校图书管理过于关注“快速”,虽然提升了智能化建设的速度,但是资金和资源的不协调性,导致“快速”的目标即使达成了也不符合高校的发展模式。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为了鼓励高校建设智能化图书馆,提供了很多资金补助,高校为了迎合地方政府的目标,在建设智能化图书馆的时候,重视速度而忽视了质量,对智能化图书馆发展模式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例如某地的高校希望能够建立高校智能化图书馆,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到处筹集资金,后经过多种渠道筹集到资金100万,该资金主要是为了建设图书馆集成系统,虽然目标是好的,但是该高校没有从实际角度出发,忽视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实施细节,后来集成系统是建立好了,但是智能化图书管理系统却形同虚设,用的次数寥寥无几。在这样略显扭曲的价值观念下,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也让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二、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策略
在推动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道路上,有很多优秀的人才都贡献了杰出的力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即使高校图书馆智能化非常便利和高效率,但是真的推行到实际生活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阻碍和挑战。笔者经过多方调查和研究,总结出了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缺点,并经过分析认为,想要解决这些缺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重视信息化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在未来的几年中,智能化建设将会逐步进入到全国高校的各大图书馆。想要建设完善的智能化系统,不仅仅是要加大对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也要明白信息化资源共享的重要性。无论是智能化系统的创立者,还是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都要重视教育资源的共享率、使用率,提高智能化建设的共享意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孤岛”的局面。传统的图书馆信息化资源配置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趋势,只有打破传统的配置模式,才能让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脚步进一步前进。
当然一旦打破传统的配置模式,也会让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高校教育资源非常依赖的现状,资源共享最大的好处,是集中在某些经费不足,教育资源跟不上的高校,避免他们因为种种外界因素,导致图书馆信息化发展质量下降的情形。
从大方向上来看,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出现浪费的情况,也能帮助图书馆节约资源开支,保证图书馆管理水平实现整体提升。当然各大高校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关注各大高校之间的矛盾点,并及时进行规避,保证各大高校实在良性竞争的前提下,实现图书资源共享的目标,从平和的心态上,促进各大高校的互利互惠,以此来保证读者的切实利益。
2.2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高校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是必然结果,越来越多的00后进入大学校园,这些00后从小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对图书馆也开始多样化要求。传统的智能化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很多高校仍然存在为了速度而忽略質量的问题。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根本上提出解决办法,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完善智能化图书馆的运行漏洞,提高图书管理者对系统的重视程度。在进行管理模式创新的时候,要坚定科学化、合理化、可实施化的基本理念,将智能化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提升到新的档次,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管理模式创新的时候,要明白以“读者为本”的基本理念,无论对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投入多少资金,都要始终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建设智能化系统就是为了方便读者。如果只为了做“面子”工作,而忽视了读者最原始的追求,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所以高校图书馆要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造,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对高校图书馆的认知和创新意识,帮助高校图书馆构建高效的智能化水平。
2.3提升自我水平,发展优质服务平台
高校图书馆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一直存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也在突飞猛进的推进中。但可能是智能化建设的步伐太快,很多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存在严重问题。
传统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模式的衔接不到位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图书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智能化系统的基础知识,对基本操作不够娴熟,在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脚步和水平,也无法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化的服务平台。
很多高校管理者关于关注信息化带来的优势,虽然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目前的水准下,智能化建设仍然不可完全取代传统管理模式,图书管理者在推进智能化建设的同时,也不能过于忽视传统模式,造成传统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模式的衔接不畅,重视传统模式带来的优势和经验,覆辙信息化模式的顺利运行,这才是高校智能化图书馆建立的基本道路。
2.4提升图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诸多不便,这些不便有一部分是因为图书管理者跟不上时代节奏发生的。很多高校的图书管理者,都是退休后的老教师,或者是身体原因不得不退居幕后的老师。他们往往年龄比较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差,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这些年龄较大的图书管理者就会对智能化建设的推进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进行高校智能化建设的时候,要对图书管理者的业务水平提高要求,定期开展培训计划,从图书管理者的认知以及技术都进行培训和改革,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积极改正。
最好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基地模式,保证图书管理者的业务水平,让图书管理队伍能够跟得上信息发展的速度,成为一支“精兵强将”,为图书馆智能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依靠。
三、结束语
信息化建设将会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校管理工作也会融合信息化建设,为今后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一样的角度。在进行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途中,要明白谁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从自身的问题出发,竭尽所能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许楠,杨华东.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能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19,21(9):86.
[2]胡泊,海金梅. 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服务与应用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8(10):222-224.
[3]喻洁. 大数据背景下中国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实践探索与未来展望[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39(5):54-58.
[4]鲍劼,宋迎法,都平平,等. 高校图书馆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设计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 现代情报,2018,38(10):115-120.
[5]李红霞. 人工智能在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J]. 文学教育(上), 2019(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