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1-09-26王成均
王成均
摘 要:培养高质量的计算机技术性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点。随着知识、技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创新,以微课手段为切入点,重新创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文章对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
0 引言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第一,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微课教学的辅助,加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轻松性、直观性,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抽象知识,奠定基础,强化效果;第二,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借助微课技术,学生可脱离时间、空间限制,自主学习,缓解压力,加大掌握。且在自主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各项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锻炼。
1 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1 优化微课的制作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微课手段的应用价值与优势相对较高。但如若教师一味地按照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开展操作,必然会限制其价值和优势的发挥。对此,教師需要立足于微课本身,提前了解微课的特点,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主,创设合适的教学框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凸显其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客观评价微课手段,不能对其产生依赖心理或过分的抵触心理。即便引入了微课手段,也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学生的理解,打造高效课堂。在应用微课开展教育工作时可通过以下几点,优化课程的制作,提高教育质量。
1.1.1 要加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可以以教学基本大纲为主,明确其中的要点知识与重点知识,并可以根据知识点的性质,合理划分[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会涉及较多的实验,所以,教师可根据实验的性质,将其划分成综合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不同性质的实验,所采用的微课制作手段也均有不同。例如,验证性实验中,微课内容应侧重操作步骤,而综合性实验中,微课内容则应侧重数据处理。
1.1.2 要合理设定微课核心,优化教学目标
明确的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制作微课时,教师要以具体的目标为基础,以此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向,在多元协调的状态下,加强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实践环节,理实有机结合,加强教学质量。
1.1.3 教师要优化微课的录制过程
在满足上述两点要求后,教师需要系统化地展开视频录制。而在此期间,则需注意两大要点。第一,要控制视频的时间,尽量保证在5~8分钟。时间过短,无法囊括所有的知识要点;时间过长,又会导致学生处于迷茫状态或出现吃力情况。第二,要合理控制视频的储存量,以此便于学生储存拷贝,用于课后学习。
1.1.4 要优化后期剪辑
在微课教学中,并不是教师完成了视频录制就可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在录制视频时,教师经常会由于习惯,而在视频中录入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剪辑阶段,需要将这部分内容删减掉,并融入一些合适的音乐动画,以此增强微课视频的丰富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2 科学地应用微课
教学时间是有一定限制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时都在40~45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都希望为学生传递无限的内容。但若只是强行传递,教学效果就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教师可以引入微课这一手段,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教学重难点,带领学生钻研微课内容,以此发挥课堂的无限价值[2]。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中,教师主要讲解的知识点就是各类不同的办公软件。基于这一教学核心,学生所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可以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所以,在微课教学中,教师需提前了解不同办公软件的基本性质,在全面了解的状态下,将应用要点融入微课。
1.3 完善活动的安排
微课教学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难度与学习压力。所以,在微课视频中,教师所呈现出的内容必须是教学中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而不是全部知识。为更深层次地发挥微课教学技术的价值,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质量,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完善活动安排,优化课程环节。
微课视频的时长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在教学中不会对教学进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教学导入环节引入微课视频,可以为学生明确一个合理的教学导向。在整堂课上,教师可鼓励学生独立观看视频,与其他同学根据视频中的内容展开讨论分析。以任务驱动与微课教育相融合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推理能力。而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穿插于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探讨方向,并为其提供建议。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可在一旁做好间接指导,以微课视频内容为主,反向发问,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更深层次地了解知识形成过程,加深记忆[3]。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弱化自己的地位,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发言、自主表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从而增强自身的课堂参与感,提高学习热情。
以Excel表格中数据筛选这一技能知识点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定教学背景。例如,本堂课的任务是要借助表格工具,筛选符合奖学金评定条件的学生。根据这一任务,引出教学主题。其次,要求学生通过观看教学PPT和教材的方式,系统化了解数据筛选功能的应用步骤,并与教师展开简单交流,解答自己的疑惑。再次,借助微课视频详细演示具体操作,而教师可在一旁讲解。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展开交流互动,并结合自己的记忆,尝试操作。与其他同学组成小组,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生生互动中,共同进步。在活动中,教师也应注意到,很多学生在教师讲解微课视频时,会不自觉地观看鼠标移动,转移注意力。所以,在讲解视频内容时,教师应尽量控制鼠标的移动,通过针对性描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的要点
2.1 结合学生兴趣
微课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工具,在课堂上起到主要引导作用的是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自身要具有较强的微课认识和微课制作水平。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强行应用其他教师所设计的微课视频,不一定会满足本班学生的学习标准,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教师仍旧要侧重提高自身的微课教学水平和制作水平,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特点,设定符合其发展的教学目标、微课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其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2.2 结合传统课堂
虽然微课教学手段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可大程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化解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但这并不代表传统课堂一无是处,也不代表教师可以完全摒弃传统课堂。教师应贯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将微课教学与传统课堂相互整合,各取所长,提高教学效率[4]。例如,微课视频内容简单明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来说,缺乏教师的指導,反而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对此,教师需要引入传统课堂体系,与学生展开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生生互动。在二者巧妙结合的状态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微课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微课为主,以传统教学为辅,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
2.3 结合教学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具有极高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点。所以,在应用微课教学手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课程的这一要求,将微课教育与实践教育相互整合。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应贯彻双向着力的教育需求,要借助微课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借助这一技术,提高学生对岗位职责的认识,提升学生岗位能力。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计算机某个操作理论或操作流程时,教师可在微课中先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任务。遵循理实结合教育理念,借助微课带领学生展开上机操作训练,防止学生出现形式化思维或对知识点未达到深入理解的状态。将微课教学内容与岗位实操相结合,丰富学生的体验感,加强实训真实感。同时,也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操作要点和标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既包含大量的理论知识,也包含不少的实践内容。在应用微课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需要对课程的流程体系与活动内容加以优化调整。同时,也需要落实三结合的要点,为结合学生兴趣、结合传统课堂、结合教学实践,以此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龙滔.关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用微课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67.
[2]于继华.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7):237-239.
[3]李凡.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运用微课模式的分析研究[J].农家参谋,2019(22):267.
[4]赵亮.关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用微课的思考[J].农家参谋,2019(22):275.
(编辑 王雪芬)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micro-course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Wang Chengjun
(Huaian Branch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Jiangsu United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uaian 223200,China)
Abstract:Cultivating high-quality computer technical tal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ollege education in China. With the speed of updating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the scop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is expanding, educator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make innovations, take the means of micro-clas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re-create the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enrich students learning feeling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micro-class i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micro-cours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