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银行支持中高本衔接贯通探究

2021-09-26李欣郭富强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

李欣 郭富强

[摘 要]推进中高本贯通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梳理了传统中高本贯通的实践模式和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学分银行的特点,提出了通过学分银行机制创新中高本贯通的思路,论述了学分银行支持下中高本贯通的概念、内容和方式,以及需要的配套支持,丰富了中高本贯通的内容,为推进中高本贯通提供了新的渠道。

[关键词]学分银行、中高本、贯通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1)03-0058-04

Study on the Support of Credit Bank to Link-up form the Secondary to Higher Vocational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Li Xin,Guo Fuqiang

(The Open University of Shaanxi ,Xi'an 710119 )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link-up among the secondary,higher vocational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practice mode and the existing shortage of the traditional link-up between the three;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edit Bank, and puts forward the train of thought of the link-up between the three;through the Credit Bank mechanism innov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contents, methods and necessary support of the link-up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Credit Bank, which enriches the content of the link-up, and provides a new channel for promoting link-up among the secondary,higher vocational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Key words:Credit Bank;Link-up;Secondary Vocational;Higher vocational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畅通转换渠道。”近年来,我国在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和贯通方面,也有了一些试点和实践经验,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拟研究中高本贯通现有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学分银行是支持中高本衔接贯通的重要机制,提出学分银行支持中高本贯通的含义和意义、内容和办法以及推进学分银行下中高本衔接贯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为职业教育改革及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一、传统中高本贯通实践及存在问题

(一)现有的实践模式

近年来,各省在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方面,进行了一些试点和实践,概括来讲主要分为以下六种模式:

1.“3+2"模式。一是中高职三二分段制。经省有关部门批准,由部分重点中专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五年,毕业后发给省教育厅验印的大专文凭。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信息中,考生特征一栏会填“三二分段”。二是专科生在专科院校读到大三的时候,报名参加至少省一级的统招考试,如该学习者被本科院校录取,可以在对应本科学校读两年。两年之后,该学习者可以拿到所在本科院校的文凭,学历为专科起点全日制本科第一学历。三是特定省份的“本专科分段培养计划”,学习者在高考时,报名3+2分段培养计划,学习者在专科读三年,再经过考核,通过后进入本科院校再学习两年,取得专科起点本科学习全日制本科第一学历。

2.高职延伸模式。高职延伸模式,即一些本、專科兼容的普通高等学校作为激励高职高专学习者学习的一种激励措施,在高职高专中选拔部分优秀的专科生,直接升入本校本科班学习,成为本科学习者。

3.高职升入网络教育本科模式。这种模式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注册就可以获得学籍。但需要参加国家网考。

4.高职升入成教本科。这种模式需要参加成人高考,通过后取得正式学籍,才能入学。

5.高职自考一体化本科模式。这种模式是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同时进行同类专业的自学考试,在三年完成专科学历学习的同时,通过自考获得同类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毕业证,获得本科文凭。

(二)存在问题

目前的中高本衔接贯通的政策支持和各种模式,虽然解决了衔接的部分问题,打通了职业学习者升学继续就读的通道,但仍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共同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1.招生制度呆板,缺乏灵活性。比如在招生对象、招生方式等方面限制较多。高职院校招生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与高中同等学历的学习者,对象限制比较严格;目前的招生考试制度,也主要是考试和综合测评,缺乏灵活性。

2.学习制度固定,缺乏弹性。学习者必须在固定学制下完成学业,不能根据自身职业发展等情况调整学习时间及学习内容。比如,在衔接培养模式中,在低阶段学习期间不能学习高阶段的课程;完成低阶段的学习后,一般不能先参加工作,再完成高阶段的培养,必须按照传统学制,在严格的学制期限内完成衔接培养等。

3.容易忽视教学内容和内涵上的衔接。一般的中高本衔接培养,各层次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存在专业、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等多方面的不衔接。在专业方面,中高本层次的专业设置不衔接,比如学习者本阶段所学专业,在下一阶段未必有对应的专业;教学内容方面,教育知识不衔接,没有建立前一段为后一段打基础、无重复、无断层的知识体系;技能不衔接,没有不重复、无断层、上升递进的技能体系等。在培养目标方面,比如高职升入普通本科,其培养目标和实际规格不等同于高职本科,高职学习者升本后往往需要转型,致使最终培养出的本科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的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出现偏差。

二、学分银行支持下中高本贯通的意义及含义

“学分银行”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以学分为管理核心,使学习者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它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亦能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它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和实体机构——虚实结合的方式提供服务。通过信息平台及运行实体为学习者建立终身学习账号,提供学习成果的存储、认定、积累和转换服务。依靠学分银行的上述特点和功能,支持中高本衔接贯通,可实现教育层次和知识层次等方面的纵向衔接,也可实现教育机构、学习成果方面的横向沟通。

(一)学分银行支持中高本贯通的创新意义

支持职业教育中高贯通、专本衔接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拓宽升学渠道,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促进多方式职业学习、终身职业学习,鼓励技能的学习、提升和转换,避免重复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学分银行支持中高本贯通的含义

学分银行下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是指以学分为工具,以学分银行的学分认定、存储、转换为手段,以学习者学分传递、接续升学为主要目的,在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之间建立的贯通衔接机制。

三、学分银行支持下贯通的主要内容和办法

(一)贯通的内容

1.以学分作为升学依据。传统的升学方式主要以单次考试或测试为升学依据,时间固定,仅有一次机会,且考核内容做不到完整、全面,不能适应“工学交替、弹性学制、多样成才”的改革要求。而学分银行支持下,以学分作为升学依据,学习者的学分不一定在传统的学校内、学期内获得,也不限于课程学分,可以是培训、竞赛、工作实践等经过认定和转换的学分,这些课程学分和认定转换得来的学分之总和,达到升学要求,即可升入高一层次进行学习。这样的升学方式,既考虑到了升学应具备的知识储备水平,又支持了“工学交替、弹性学制、多样成才”的改革要求。所以,贯通首先要改革职业教育升学招生制度,以记录在学分银行中的学分作为升学录取的依据,不再需要专门的招生考试;学分银行提供中高柔性连接,提高招生的灵活性。

2.学分贯通认定,即支持低层次学分向高层次学分的认定。适用此条的情况主要有三种,一是现有教学体系下,中高本三个阶段重复开设的课程,比如像“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虽在不同层次开设,但其教学内容、要求是相同的,这种情况下,应该将先前学分认定为高层次同课程学分,避免重复学习;二是重复或交叉的实践类学分的高层次认定,比如中职阶段的“金工实习”与高职阶段的“金工实习”内容及水平要求一致,既可以认定高层次课程学分;三是低层次学习阶段取得的技能类成果学分的多层次认定,比如学习者参加比赛获奖或者考取技能证书,可以根据比赛或其考试的考核大纲等认定为对应阶段的一门或多门课程学分,比如高职阶段取得英语四级证书,可以认定为高职英语课程学分外,还可以认定为本科英语课程学分。学分贯通认定,一方面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避免重复学习,也鼓励学习者参加实践、培训、比赛、竞赛,甚至参加高一级别的比赛竞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多样成才。

3.支持先修高一层次课程。低一层次的学习者如学有余力,可以先修高一层次的课程,修得的课程学分存入学分银行。教改[2016]3号文件中提出“探索按课程注册学习。探索按学分收费,方便学习者在不同学校、不同时段开展学习。”这就为低阶段学习者先修高一层次课程提供了政策依据,高职、职业本科院校可以以课程为单位向社会提供服务,支持个性化学习、个别性学习,在学习者取得下一阶段学籍时,先修课程可以通过学分银行认定和转换到目标学校,该课程免修免考。

(二)贯通办法

学分银行支持下中高本贯通的核心是学分的贯通。学分贯通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整体认定。低层次阶段取得的学習成果整体向高层次认定。比如,不同阶段重复开设的课程;或两个层次阶段开设的相近课程,二者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等相同率达到70%(可研究)以上即可认定为等同,可以进行认定转换。

2.部分认定。针对课程或其他学习成果向高层次进行认定,只认定等同部分,需补充学习未认定部分内容,即可获得高层次课程完整学分。

3.组合认定。指两个及以上课程或其他学习成果进行组合,共同认定为高层次一门课程的学分。

四、推进学分银行下中高本贯通需要的配套支持

(一)政策支持

1.改革现有的职业教育升学招生制度。出台相关政策、制度,支持以记录在学分银行中的学分作为升学录取的依据,学分银行提供中高柔性连接,可实现“弹性学制、工学交替”等职教改革目标。

2.政府尽快出台“国家资历框架”。现阶段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国家教育标准体制,在不同类别教育及培训体系内部学分的综合转换、学习成果的上下互通、不同资格的平等互认方面,缺乏清晰的、统一的标准。出台“国家资历框架”,给学习者搭建灵活弹性的学习阶梯,是学分银行支持中高本贯通的基础。

3.国家出台建立学分银行相关政策、法规。学分银行的建设发展已经渡过探索期,进入建设和实践期,但国家目前还没出台具体的学分银行建设政策及法规。学分银行的公认性、认证合法性、发展可持续性都有赖国家政策的支持,没有这一点,学分银行支持中高本贯通就不能有效实现。

4.政府发布学分认定、学分转换标准。学分的认定标准和转换标准,是学分银行运行的基本法则,这些标准需要经过专家研究、上级审核,正式向社会公布执行,才能保证标准合理、合法,具公信力。

(二)教育机构支持

学分银行支持中高本贯通,离不开中职、高职及应用本科等相关教育机构的支持。在实现贯通时,需要建立对接学分银行业务的机构,并进行教学管理、学分管理、学费管理等方面的相应改革。比如需要明确接收外来学分、接收学分的比例和如何收费等问题。

(三)专家支持

学分银行支持中高本贯通离不开专家的支持。可以从职业教育学会、职院联盟等相关权威机构聘请专家,组成委员会,对学分银行支持中高本贯通工作提供咨询、指导,并进行评价。

(四)社会支持

学分银行支持中高本贯通不只是传统学校教育的贯通,是三个教育层次的衔接贯通,不受学习者来源、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就需要相关企业、行业、社区支持。比如支持在读学习者修学就业,即只要满足岗位要求,没有毕业证也可以就业;支持职工离岗继续学习,即工作一段时间后亦可以离开岗位继续参加学习;支持职工工作中实践、培训、工作成绩等的成果转化,即能够出具有效的实践、培训证明或证书等。

[参考文献]

[1]郭富强.以联盟为基础的学分银行推进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15(02):61-67.

[2]刘苏亭.职教集团办学模式下的中高本貫通培养[J].教育现代化,2020(07):107-110.

[3]肖福流.双高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2(07):55-55.

[4]杨丽娟.会计专业中高本衔接课程体系构建路径探析[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2):84-86.

[5]朱军.基于能力层次结构理论的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教学衔接探究[J].职教论坛,2020(08):54-58.

[责任编辑 李 帆]

[收稿日期] 2020-11-26

[作者简介]李欣(1981— ),女,陕西省咸阳市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基础课教学部副研究员。郭富强(1962— ),陕西省韩城市人,陕西开放大学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陕西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架构和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9ZZ009)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办好江苏学分银行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研究视域探寻
“学分银行”制度的保障体系分析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简析
关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参入学分银行的时序判定
基于学分银行制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
以信息化和国际化构建现代终身学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