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对儿童艺术教育创新的双重影响探析

2021-09-26陈晓忠

中华手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消极影响儿童传统

陈晓忠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儿童艺术教育工作备受关注。在实际落实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工作期间,将传统文化与之进行融合,不仅会产生积极影响,甚至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在儿童阶段就要着重开展艺术教育工作,为了能够提升该项创新工作的有效性,就要在全面掌握传统文化双重影响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应用和吸收传统文化,从而为后续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双重影响

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至关重要,具体表现在开发和提升人的感性素质、培养创造力、自主表现力等多个方面,从而促进儿童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现代化社会下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实际落实儿童艺术教育工作期间,深受文化環境的影响。通过对文化环境这一要素进行分类分析,能够发现主要包括理性形式中的观念形态文化、非理性形式中的习俗文化,其中习俗文化对儿童艺术教育和创新工作的影响程度会更深一些。传统文化这项影响因素不能忽视,本文就是针对传统文化对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工作的双重影响进行分析,在保证该项教育工作紧跟中国先进文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推动我国教育工作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传统文化对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工作的积极影响

优秀积极的传统文化,对于发展人的创造力具有重要帮助。例如对于文化非常繁荣的古希腊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而言,都是文化观念积极向上的重要时期,并且也是人的创造力蓬勃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时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工作具有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在细致分析之后,将具体的表现总结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传统家庭文化的积极影响

对于儿童而言,家庭实际上就是不能进行选择、无法回避的重要场所。在实际落实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工作时,传统家庭文化在开展儿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期间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某种角度出发可以将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进而就要将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这也就意味着父母的个性和行为,都会对儿童产生较大影响[1]。一是以活动为载体,父母为儿童树立观察、模仿等多个方面的学习榜样 ;二是充分应用语言和身体的惩罚;三是父母对儿童直接性地指导;四是通过规则来表明期望;五是充分应用认知变化这一策略;六是构建正确的物质环境。

总之,家庭对儿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期间,父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儿童而言都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教育。主要就是因为在家庭文化中,蕴藏着一定的家庭文化传统。比方说家庭文化培养儿童的艺术兴趣,甚至也能开发儿童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挖掘儿童成才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每一个家庭而言,儿童在生活中所感受的美就是音乐旋律,家长引导儿童对音乐进行赞叹、欣赏、创造,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案例就是谭全培、谭富英、谭元涛,就是“父传子、子传孙”。

(二)传统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

儿童在进入到学龄期之后,在学校中接触的艺术教育和家庭集体中的培养有所不同。在校园中主要就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着重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并且学校的学术氛围、培养目标、管理机制等,都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甚至也会提升创新能力[2]。在此期间,一旦学校只将书本中的知识作为艺术教育目标,存在忽视创新能力培养工作,都会阻碍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工作高效开展。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对艺术课程进行设置期间,将美术、音乐、舞蹈等作为最为主要艺术课程,并且也要真正做到推陈出新,进而全面提升儿童整体艺术素质。

以杭州市大关小学为例进行细致分析,主要就是利用校园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高效落实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工作。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九个百”艺术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身艺术特长,参加其中的百人朗读、百人书法、百人舞蹈等多个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在校园内部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也能使学校转变为“艺术的摇篮”,在为国家培养大量优秀艺术人才的同时,拓宽儿童艺术教育创新路径。

(三)传统社区文化的积极影响

“终身教育”理念,要求在实际落实儿童艺术教育工作期间,不断融入新内容,社会整体都要积极参与其中。对于儿童教育工作而言,其不只是家长和学校的事情,更是社区乃至全社会的事情。文化发展具有较强的历史继承性,对于不同的社区而言,具有不同的文化,进而在对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期间,就会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环境[3]。从儿童出生到各个成长阶段,都会受到社区文化的熏陶,进而就能够奠定艺术创新基础。

二、传统文化对儿童艺术教育创新的消极影响

消极的文化观念会严重阻碍人的创造力发展。比方说在封建社会环境下,主要就是以农业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工作的开展,同样具体的消极影响也展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传统物质文化的消极影响

我国教育与外国教育无论是在教育观念,还是在教育方式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就会发现主要就是因为在经济形态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李大钊曾经就在《从经济上解释中国近年思想变动原因》中,指出了“中国学术思想与那静沉沉的农村生活相照应”,而相反的则是“西洋文化是建立在工商经济上的结构,比较活跃”[4]。不仅如此,瞿秋白曾也在《赤都心史》中指出了“东方与西方,现时两种代表着过去的时代,并且也有危害的病状”。这些内容与现代社会中国文化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在实际落实儿童艺术创新教育工作期间,仍然在使用此种类型的传统物质文化,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不仅会压抑儿童的艺术创新精神,也会削弱儿童创新意识,这是现阶段不能忽视的一项重要消极因素。

(二)传统制度文化的消极影响

如果从封建政治制度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教育目的实际上反映的就是“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在封建宗法制度的作用下,学校在开展管理工作期间,反映的则是“师严道尊”“事师如事父”等。实际上在“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下,学生家长和儿童自身都会将读书、做官等作为一种出路,此种目的观将不利于儿童进行艺术创新;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下,则是深受读书至上观念的影响,形成一种“重知识、轻能力、轻应用”的现象[5]。如果在实际落实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工作期间,长时间在此种状况下,不仅会剥夺儿童自由创造的权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严重阻碍儿童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传统精神文化的消极影响

参照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中对人的精神解释进行分析,会将其概括为知识、智慧、情感三方面的内容。在多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传统精神文化中具体包含的各类观念,仍然存在不利于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工作高效开展的内容[6]。因此,受到传统精神文化的消极影响,使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工作,在知识观念上存在重视学术、轻视艺术的问题;在智慧观上存在重视抽象思维、轻视形象思维的现象;在情感观上则是存在重视集体规范、轻视个体表现。通过对知识学习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知识而言,实际上都具有不同的用处。在实际落实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工作期间,最为基础的一项条件,就是要将艺术知识作为基础依据,防止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内容之后,形成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儿童艺术教育工作源于形象思维,即便集体规范非常重要,但是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长此以往极易使儿童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社会在不断发展,通过对当今时代精神进行分析,教育创新非常重要。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将其与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工作进行全面结合,既会产生积极影响,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因此,就要有选择性地吸收传统文化,在逐步深入落实创新工作的同时,有效挖掘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影响,从而为高效开展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工作提供保障。对于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则是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创新,从而在后续培养更多优秀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佳璐.皮影戏在儿童戏剧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戏剧,2020(05):38-40.

[2]黄帅.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70-171.

[3]李诗晗.设计思维介入下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实践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0.

[4]李文文.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旅游,2019(12):288-289.

[5]高义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有效提升幼儿美术教育成效应用[J].中华辞赋,2019(09):222.

[6]劉季渝.创新教育背景下儿童艺术教育空间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消极影响儿童传统
网络民粹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留守儿童
自媒体传播的文本特征及其消极影响
六一儿童
论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消极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