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高职艺术教育思考

2021-09-26王晨

中华手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验式理论院校

王晨

摘 要: 一般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存在公共性和素质教育無法兼顾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将体验式学习理论融入到艺术教育工作的落实当中。在此种理论下的艺术教育不仅适合全员参与,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实验性的教学当中使用更容易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属于一种带有文化属性的艺术教育法。本文先简单阐述了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概念,又分析了其在高职艺术教育当中使用的价值和特点,最终提出了两者融合可行性较高的工作策略,希望为后续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效果提升提供合理参考。

关 键 词: 体验式学习;高职教育;艺术教育

近几年我国高职艺术教育的观念和体系处于变化中,且开始倡导素质教育。常见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开展形式是开设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组织文艺晚会等,此外还会对艺术类社团提高支持力度。简而言之教育工作的落实始终离不开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但实际教学效果始终没有明显提升,在此种前提下,高职院校管理决策人员可以选择将体验式学习理论融入艺术教育当中,引导学生和教师深入思考艺术的创新,最终为高职院校学生创造出更加广阔的艺术实践空间,促使艺术教育效果获得真正的提升[1]。

一、体验式学习理论

体验式学习理论最初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该理论指出,学习行为属于经验的转换以及知识创造的过程。且有效的学习行为必须由体验开始,再经过反思和交流分享,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体验式学习理论。高职院校使用此种学习理论进行艺术教育,能够将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最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艺术创作行为产生正面改变。这种学习理论本质上强调的是“从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能够将高职院校学生潜能完全激发出来,属于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此种学习理论和传统学习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在于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的是知行合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感以及学习感受。教师也要在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在自身实践的过程当中提升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最终促使个人潜力得到激发。

二、体验式学习理论对高职艺术教育改革的价值

首先体验式学习理论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能够起到十分明显的兴趣激发效果。此种学习和教学方式的外在表现通常以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为主,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就能够学到知识。且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也能更容易地体会到成就感和学习乐趣。

其次,体验式学习理论当中,学习方式是“从做中学”,这对艺术专业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是十分难得的体验式学习机会,他们的创造力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激发。此种学习理论与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结合之后,学生更多的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学习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不会做过多的指点,原因在于任何指点都会给学生带来暗示[2]。而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有十分成熟的自主思考能力,没有了先入为主的理论指导之后,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实现创新,这也正是当下人才培养中所缺失的。同时体验式学习理论也可以与团队学习相互融合使用,学生会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当不同想法相互碰撞交流之后,必然产生更加优质的艺术灵感。

最后体验式学习理论和艺术教育相互结合之后,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当中公共艺术课程人文价值的体现。各大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艺术类的公共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对各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引导,但教学效果始终不太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高职院校艺术公共课程都是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而体验式学习理论融入之后,学生的学习内容将不再由教师作为主导,而是学生在不同的活动当中自己体验到的。这样不同背景、性格的学生体验到的艺术知识必然有所不同,对于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发展有很明显的推动作用,人才的培养工作也不再千篇一律。

三、体验式学习理论下高职艺术教育的特点

体验式学习理论影响下的高职艺术教育特点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一是具有面向全员的公共性。体验式的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师生,即便是没有任何艺术基础的学生也能够进行学习,所有教育活动都不设置参与门槛,这也是体验式学习理论在高职院校当中落实的初衷。

其二是体验式艺术教育有十分严密的组织流程,即使学生的体验过程很自由,但也不会产生秩序混乱的问题。针对不同的教育活动和项目,教师都会设计相应情境,开展的时间和活动规则各有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性参与[3]。

其三是在体验式学习理论当中,艺术教学主题和个人能够实现完美融合。从本质上将体验式艺术教育归于团体活动当中的一种,参与学习的全体成员的优势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且学生也不仅是自主学习,团队成员之间也会产生交流,通过交流和相互启发,也能够达到隐性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

其四是在体验式学习理论影响下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活动的同行者,教学过程应做到不示范、不指导、不纠正。教师的任务是对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的行为进行记录,在艺术创作和学生行为的角度促进学生成长。

四、体验式学习理论应用于高职艺术教育的措施

(一)体验式课程开发

在体验式学习理论当中,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切身体验艺术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体验和感悟在教学活动当中获得创新的知识和技能。将体验式学习理论融入到高职艺术教育当中,能开创新的艺术教育形式,根据其特点,可以称之为体验式艺术活动。这是一种按照体验式学习模式,将既定的艺术创作活动作为学生实践内容,整个活动由情境创设、艺术创作和分享总结三个环节组成。学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需要参与团队协作,展开特定内容的艺术创作行为,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回顾总结的环节,学生在此环节当中需要回想自己的创作行为,并将创作历程分享出来,但评价的任务不是由教师负责,而是需要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最终进行合理改进。

根据上述特点,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开发体验式艺术教育课程,如:某高职院校在开发课程时,为降低工作难度,在自身原有的课程基础上进行优化。具体优化工作落实遵循《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并在新开发的课程中尽可能融入体验式教学理念。

再如: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开發偏向活动设计,某高职院校针对艺术教育的日常教学活动设计了“自画像”“校徽设计”等30多个艺术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加。

(二)与公共课程结合

上文中已经提到,体验式学习理论下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中,体验式艺术活动产生的最初目的是提升学校艺术教育课程的公共性。因此将体验式学习理论应用到高职院校已有的艺术教育课程当中,也能够得到良好的融合效果,不仅是在艺术专业课程中,甚至在一些非专业课程也可以进行融合。这样才能更加快速地使学生体会到此种学习方式的价值。

如:某高职院校将工程力学专业的课程和艺术教育结合起来组织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在活动中学生要根据自身能力分成两个团队,团队的共同任务是制作桥梁模型,工程力学组负责桥梁框架,而艺术教育组负责桥梁的美观度。最终两组学生都要就对方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点评,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这样学生不仅能实现创意的多样性发展,还可以意识到艺术学习当中沟通的重要性。

(三)体验式课程体系

当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验式艺术活动仍旧处于实验的过程中,主要原因是活动项目和现有的艺术教学体系融合比较困难。实际上从长远来看,体验式艺术活动的课程体系建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课程体系构建应避免体验学习概括化,即仅设计相关活动,而不考虑学生是否在活动中真正获得了体验感,同时还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尽可能避免课程体系趋同化。

(四)与生活连接起来

体验式学习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对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实际上除了传统意义上和上文中提到的体验式实践活动之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新奇活动。如:某高职院校教师经常对接墙绘、城市美化等项目,组织学生参加此类活动,一方面能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学生也能更快地获得认同感。再如:某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师致力于将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达到体验式教学的目的。具体方式是将各种艺术创作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该教师选择将美术教育和表演专业的课程结合起来,组织学生为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设计舞台幕布等表演道具,教学效果良好。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学习理论在高职院校当中投入使用,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学习参与度,教师对相关课程的重视程度也能有所提高。简而言之,与体验式学习理论融合之后的高职院校艺术教学活动,属于带有文化性质的公共艺术教育形式,也是艺术教育向人文素养方向转变的捷径,教育行业工作人员应把握机会,尽可能加速两者相互融合,最终保障高职院校艺术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洁.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观照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5):10-12.

[2]路敏.应用型高校商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基于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视角[J].陕西教育(高教),2017(07):74-75.

[3]张育广,刁衍斌.高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7(06):61-63.

猜你喜欢

体验式理论院校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