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西方美学思想差异

2021-09-26韩聪慧

中华手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美学绘画思想

韩聪慧

摘 要: 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各自依赖的哲学观、宇宙观的不同导致其审美的差异,其所蕴含的历史秩序和逻辑思路的不同应引起重视与研究。文章试以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发展历程作为逻辑起点,在其宇宙观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阐述其主体差异所在。

关 键 词: 美学;历史秩序;宇宙观;比较分析

纵观中国美学史,呈现出数千年来从“礼”而起的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精神脉络,饱含着中国古典文化的风貌与精华。蕴含在其中的哲学意识和艺术见解,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直接而深刻的作用。

一、“入世”的中国美学

美在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中就有所体现,具有探索性和独创性的艺术形式是美和审美意识存在最确切的证明。中国美学从远古时期就开始嬗变,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重体用的中国人早在奴隸社会时期就将艺术问题与人生这种根本性的问题联系起来加以思考,在表述和整理上,虽不像西方社会有系统性的理论体系,但在根本上贯穿着所独有的哲学观念。

被中国人奉为圭臬的宇宙观是阴阳相生的太极图,而这阴阳就是所谓的“道”,也就是“气”,阴阳循环、相互补充则形成了中国的天道——“天人合一”,重视有无相生就是中国哲学和思维的特点,也是中国美学的特点[1]。

在远古时期的考古资料与器物中就显示了关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来源信息,但由于中国古代美学的源头难以界定,我们只能从奠定整个中国古代美学根基的时期开始讨论,这一起点就是秦汉时期,在秦汉大一统时期产生了不少思想派别,其中儒家思想占主导,道家思想为补充,儒道思想的延伸与交叉为美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魏晋时期是中国艺术史的重要时期,文学的高度自由,佛道释开始冲击儒学,玄学思想形成,出现了五言诗、山水画、抒情诗歌等具有言情性质的文化式样,艺术理论更是层出不穷,反映到审美上则是诗缘情而绮靡。在美学形态上演变为对人物风度才华的人物品藻,较先秦两汉的美学向前迈进了一步。必须要提到的是,由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法则,“气韵生动”由此作为一种绘画的标准被提出,气韵代表了中国人内在的生命与精神,生动则代表了生命体征的外在表现。其最重要的美学意义在于在中国人特有的哲学观背景下,重新解释绘画的概念,重新解释中国人物画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将绘画的根本价值归结为对宇宙万物内在的生命描绘,将气的观念深入人心,来获取心灵上的高峰体验。

在现代词典中对“气韵”的解释是:文章、书法或绘画的“意境”或“韵味”,这意境所指为画家所描绘的景象体现出的个人思想感情和境界,但不管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传达的都是绘画者的思想和意图,也从根本上否定了仅仅把绘画看作是一种普通技艺的看法,为欣赏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气韵生动居于绘画六法之首位,在中国艺术领域中充当着重要的原则。

“气韵生动”这一绘画标准在不断贴合时代主题发展的同时展现了中国美学的内涵价值,对于中国艺术来说是画论的开端也是文人书画史的开端,在绘画中不再拘泥于形似,以“气韵生动”作为最高标准来追寻万物神态,因此成为至今为止谈论最多的画论之一。经隋入唐,富有朝气的士人文化与华美的宫廷文化互融互通,出现边塞诗、青绿山水、唐三彩等具有刚健之美的文化式样。晚唐时期司空图的《二十四品》①更为鲜明地表现了儒道释合一以及禅宗的发展,将禅宗思想化为一种审美的理想,晚唐正式进入美学发展时期。

宋代市民文化的兴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儒家理学的发展使宇宙观上升到哲学观,体现在美学的特点是推崇平淡天然,强调直觉、灵感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元代文人缺失,民间艺术获得高度发展,佛教占主导,在绘画上表现为脱离形、注重意的表达,此时中国美学发生了将创作者内心的豪放自在摆到审美的最高位置的巨大变化,它蕴藏着中国美学从古典到浪漫主义的转变。

明中叶以后的中国美学强调自我、个性相联系的重要意义,并且以它来冲破儒家礼法的束缚,赋予它以特定具体的思想内涵,在中国近现代美学发展的过程中,李贽等人所代表的思潮成为近代中国美学的先声。进入近代的中国,随着西学东渐的冲击,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美学思想开始萌芽,王国维与蔡元培最为代表,受叔本华与康德的美学影响,学者开始深入地触及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美学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六十年代的文艺大讨论按其基本倾向大致分为三个派别:主张美是客观的蔡仪、主张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朱光潜、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的李泽厚,这次学术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美学研究的成果。中国美学发展至今在其特定中国古典文化的基础下引发的关注越来越多,上述各派美学观点也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深化和发展。

纵观中国美学发展历史,不难看出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体现着丰富的时代特色同时饱含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现形式,丰富了时代内涵,体现了中国美学灵动的生命洋溢之态,使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中国美学得到了更好的解读与呈现[2]。

二、“出世”的西方美学

西方美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一直发展到现代欧美,形成诸多流派以及著名的美学家,影响遍及世界。近现代中国美学也受到了它的影响。在法国旧石器时代的动物穴画、玛雅神庙上的雕刻、埃及金字塔内的壁画以及古希腊的瓶画都是美的存在的证据。西方美学是如何产生的?源于对事物本质的哲学追问,在理性思辨与对心理的知、情、意的明晰划分下使美成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民主运动,将哲学与科学有机结合的美学取得了大发展。对美进行哲学性的思辨,西方美学几千年来的发展都围绕其进行。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提出系统性的美学思想的学派,这一学派认为万物是由数字构成的,数的秩序、比例和尺度,不仅构成了宇宙万物,也构成了宇宙的和谐。而美就是从和谐中产生的。这种观念,是古希腊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而真正对美和艺术进行有系统处理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引发了关于美的本质性问题的思考,成为西方美学思想的开拓者。发展到欧洲中世纪的西方美学,由于宗教神学统治了意识领域,艺术和美被当成了非主教的东西,遭到了排斥,反映了中世纪美学重精神轻物质的唯心主义性质。

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为西方带来了科学的实践经验和广博的自然知识,这一时期的美学在人与神的对立中将艺术引向了人。十七世纪的法国,出现了资产阶级新古典主义思潮,出于对古希腊罗马经典的崇拜,学者建立起了一些文艺的普遍标准和模仿美的自然原则,但被后来的法国启蒙运动所推翻。

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法国启蒙运动美学的同时出现,带来了西方美学的高度繁荣时期,围绕当时来源于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所提出来的问题,将美学的研究又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将西方资产阶级美学推向一个成熟阶段。发展到近现代的西方美学,在受到不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与近代科学相结合,运用了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逐渐由探讨美的本质转向了探讨审美经验[3]。

西方世界早在三百多年前形成了具有学科性质的严谨逻辑的美学,他们在自然科学的指导下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探索。而在中国文化中却没有“美学”这一概念,但是探讨美学问题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中却从未间断过。

三、中西方美学史的根本差异

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差异源于宇宙本体问题,西方人将“存在”视为宇宙的本体,将这个问题进行理性化处理,认识世界也就是认识存在的一个过程,也就是“实体论”,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直接影响了西方美学史的發展。

基于事实的中国人的宇宙观与西方人完全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这种思想源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的道法,从这句话中我们就不难看出,中国人的万物存在的本源是“道”,而这“道”却是不可以用语言来阐述的,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而这种不可言传的宇宙观与西方人的“实体论”的宇宙观就势必导致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

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造成美学思想的差异,是因为哲学为美学提供理论基础。当然除了哲学之外,文化、宗教也是造成美学思想差异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中国美学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儒道思想是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中国古代哲学对于宇宙自然的认识不同于西方哲学,这也就造成中西审美趣味的不同。

注释:

①《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一说李嗣真)编著的一部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

② 源于《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为老子道法的主要观点。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01.

[2]张法.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7.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2.

猜你喜欢

美学绘画思想
仝仺美学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盘中的意式美学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