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实践在强化艺术审美教育中的应用

2021-09-26吴琼

中华手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美育美的

吴琼

摘 要: 艺术教育一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教学目的也就是努力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创造和表现创新美的综合能力。审美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利用审美媒介进行审美活动的方式,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修养的逐步提升需要有助于个人艺术品味与文化修养的逐步成长,而艺术审美观的提升需要在当代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得到完善,当代艺术审美理论需要运用于现代艺术实践,艺术理论实践需要结合艺术创新,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关 键 词: 审美修养;艺术实践;美术教育;审美教育

艺术审美教育一直是我国艺术教育的直接发展目标。因而提升审美教育,培养审美修养,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学会"修身养性",对于学生自身的长期发展也有着很深远的意义。采取形式多样化的艺术教育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广大学生的艺术感知,洞察与创造想象结合能力,让艺术之美在潜移默化中得以陶冶学生艺术情操,培养健康的身心。

一、艺术审美教育现状

审美教育活动是一种通过培养教育学生正确的文化审美观念,赋予学生感知、欣赏和发挥创造美的各种能力的教育活动。它对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繁荣建设,对中国青年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特殊的意义。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美往往已被蕴含在时尚潮流之中,人们习惯于一种追求美的时尚,在潜意识和自觉中逐渐迷失在这种追求美的时尚潮流中。此外,由于人们缺乏正确区分事物美丑的分辨能力,学生的生活和一些艺术表演充满了粗俗和无营养的内容,提高健康的审美素质和一定的艺术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通过加强学生审美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艺术审美鉴赏兴趣、审美鉴赏能力和提高审美修养,已逐渐成为各学校普遍关注的教育焦点,但在具体的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目前艺术审美教育的美术教学方法主要还是停留在美术课堂上,听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审美基础知识。课堂安排为简单地带领学生看或听一件件的艺术品,谈及艺术大师的名字以及艺术作品本身创作的艺术背景,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内容也远远不能给其在学生心中留下一个深刻印象,学生很难真正拥有审美生活情趣的提高[1]。

二、审美教育与艺术实践的关系

广义的艺术文化审美素养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审美知识培养;艺术审美技能培养;艺术审美行为规范教育。在现代艺术中的审美知识教育中,必须通过"艺术行为"来加以实现,但在审美教育中,艺术中的审美教育主要强调的是艺术中的文化基础知识,忽视了艺术实践本身对人的文化价值,艺术审美教育是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的一种方式。因此,不可能用一定的思维定势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也不可能考查学生对名家名著的记忆力。相反,有必要考查学生对艺术美学和生活美的兴趣是否通过学习而得到激发。培养学生对美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想要的是一个充满乐趣、活跃、互动、不断变化的艺术课堂,虽然这些因素会产生"隐性"效应,但是会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艺术审美教育只有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实效,艺术创造者的价值一般体现在对艺术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身的艺术实践能力上,艺术行为有很多,但需要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加以提高[2]。

三、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艺术美育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现代艺术视觉感受和新的艺术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保证学校美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艺术美育实践活动可以使学校美育实践活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也让广大学生通过对艺术形象更深入、更生动集中地亲身体验和深入理解社会生活,进而不断提升人的审美文化内涵和创造审美文化。

艺术审美教育就是要从课堂走向日常生活,学生审美文化教育就是要努力让广大学生真正感受和看到生活和艺术学习的快乐,使他们真正认识和感到这种快乐无处不在,就在他们身边,甚至是天生的能力。传统艺术课的审美教育没有实践参与,学生往往只掌握一些肤浅的基础知识,无法真正发现和体会感受当代艺术的各种乐趣和美丽。

德国艺术家博伊斯曾经这样说过:“人人都是艺术家。”许多当代艺术家正是受到这句话的启发投身于当代艺术创作。他们最后发现,一旦艺术打开了人们想象的审美大门,个人的审美潜能必然是无限的,让人们真正认识和感到生活之美,主要通过激发人们的灵感,带来思想上的启迪。此外,虽然这个教学道理听起来浅显易懂,但在实际过程中,过分注重强调教学技巧或过分偏重基础知识的课程教学方法往往会直接使课程教学变得不那么有趣。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回到生活艺术的思考和实践中去。林语堂在他的《生活的艺术》一书中对中国文学和哲学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他说:“当人们检视中国的文学和哲学的时候,他将得到一些什么东西没有逻辑,没有学院式的胡说,没有学究式的专横的假定主义,这里只有一种对生活的亲切的感觉,而没有一个设计精密的哲学体系,这里没有一个康德或黑格尔,而只有文学家、警语作家、佛家禅语和道家譬喻的拟议者。”从林语堂的这些评论中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学者,虽然没有长期的美学理论,但他们生活方式的精神气质显然是美学化的,这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非常相似,虽然它被逐渐神圣化了,但在创造的过程中,文人们并不是用神圣的心态去创造的,而是主要作为表达内心感受的有趣的艺术实践。他们完全不受艺术技巧的局限束缚。相反,他们下笔草草,不求具象形似,只为欣赏自娱,创作的艺术作品完全来源于他们对现实生活最直接的感受[3]。

如何在艺术审美实践教育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有效实现这项艺术审美实践,需要每个学生都积极、感兴趣地参与到艺术审美实践教学活动中来。学生不仅仅需要充分掌握理解现代艺术教学常识和充分欣赏艺术技巧,还要参与创作。这一点完全符合现代美育的教学初衷——需要学生不断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加深对艺术美的认识,提高发现、感受、理解艺术美的能力,欣赏和创造美。同时艺术审美教育中的艺术实践可以从关注问题入手,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校园服装”和“校园安全”这两个热门话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发动想象力进行展现,如手工制作道具、服装配色、形象设计、服装表演、剪报等,还可利用海报、漫画、拼贴画和板绘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校园服装”和“校园安全”问题的想法。学生的作品艺术质量不是最重要的,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让广大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感受到快乐和美丽才更为重要。当代艺术本身自然是非常开放,现代化和社会科学技术与当代艺术的融合同步推进发展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4]。

此外,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开展艺术实践课题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涉及到工业美术讲解时,以“广告中的艺术”为主题进行实践课。课前布置要学生在网上搜集自己可以在电视上或街头能够见到、令人惊叹和印象深刻的广告一到两条。在课堂中,首先带领学生明确一个基本概念:什么样的是广告以及如何了解这些广告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工业美术在广告中的应用。提问学生,广告中的艺术巧妙之处以及虚假宣传的分别,两者之间的度如何把握?让学生发散思维,进一步理解广告中的艺术美。例如可口可乐最初的购买人群是西部牛仔,因而可口可乐最早的包装设计瓶是贴合女性身体曲线,上下两头宽且圆润,中间部分窄,适合手握,也像女性的腰线一样。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工业美术的巧妙,进而对身边的产品包装、广告艺术行为形成思考,启发灵感,促进审美情趣的养成。再例如,在校园内鼓励学生自己收集树叶,完成“树叶拼贴画”创意绘画比赛,要求每件作品必须构图饱满,内容丰富,主题特点突出,构思一定要新颖,有创意,学生作品比赛名次由美术教研组讨论与学生不记名投票结果共同决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审美能力教育必须与新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不断深化提高学生对当代艺术作品的审美认识思维,在开展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艺术审美理论和艺术审美实践相联系,艺术创新实践与艺术创新结合,只有充分認识艺术创新实践的特殊重要性,才能不断逐步提高对艺术创新实践的基本认识,真正达到开展艺术实践美育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白宇.从马克思审美人类学视域看高校的艺术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20(12):215-216.

[2]林珍香.盖格尔现象学审美经验中艺术效果与价值论的关系[J].美术教育研究,2020(05):30-31.

[3]柏玲.美术教育对审美培养的作用[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4]田娜.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研究[J].艺术品鉴,2019(23):327-328.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美育美的
当代艺术看得懂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