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思考与探索

2021-09-26金凌虹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4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高校需要持之以恒研究和探索的课题。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实际,探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1+N”改革,以提升亲和力为目标,在教师、学生、内容与评价多方面加以推进,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改革,以信息化、系统化的课程实施管理环节来落实改革。

[关键词]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1+N”改革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浙江省“十三五”首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学习者视角的地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g20180346)

[作者简介] 金凌虹(1973—),女,台州学院教务处处长,副研究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20级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4-0180-05    [收稿日期] 2020-04-20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马克思主义学习者、信仰者、传播者和实践者的主课程,是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程教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考与实践的课题,也是高校管理需要设计和统筹谋划的课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高等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要求本科高校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并自2006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各高校贯彻落实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这既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2017年5月,围绕打造“教师真心热爱、学生真心喜爱”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题,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120余位专家学者集聚广州大学,经过充分研讨发布了题为“全面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时不我待、责无旁贷”的《广州宣言》[2]。与会专家学者倡议,全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刻把握当今时代特点,更加主动地直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自觉攻坚克难,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立足实际,打造特色,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2]。

(二)亲和力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点

教育部在2017年12月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善课程设置管理、课程标准和教案评价制度,实施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推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3]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管理者及教师关注并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有的探索从教学内容层面开展专题式教学,如盛新娣和艾光辉的《高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内容设计的几个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有的探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有的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通识教育课程的关系,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政治课如何衔接;有的研究地方红色文化或生态文化教育如何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如张智和王芝华的《地方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以湘南学院思政课程改革为例》;有的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的运行机制,如李春娟的《高校思政课网络课程运行机制研究》。上海市则从战略高度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向课程思政转变,如高德毅和宗爱东的《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等等。这些研究与探索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1+N”教学改革:提升亲和力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4]在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过时等问题[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不够,学生在课程和课堂教学中的获得感也不强,亟待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台州学院在分析研讨的基础上,立足實际,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活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了一场课堂革命,提出高校思想政治课开展专题式教学,实施“1+N”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