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课业负担治理须走深走实

2021-09-26张冬卉

教育家 2021年34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培训学校

张冬卉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是当前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重要论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具体体现。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中小学课业负担治理必须走深走实。

明确“谁来治理”,以高度自觉承担时代责任

中小学课业负担治理,主要针对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两个方面,是教育的问题,又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在校内,课业负担集中表现为作业负担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属于教育系统内部问题,涉及的治理主体主要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中小学校。在校外,课业负担集中表现为校外培训势头过热、存在超前超纲行为,属于社会治理问题,涉及的治理主体包括教育、市场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编制、民政、公安、应急管理、卫生、食品监管、网信、文化、广电等多个部门。目前,已形成“政府领导、教育牵头、部门协同”的治理格局。其中涉及的各类治理主体,都应该认识到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应积极践行“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自觉履行治理主体责任,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政府要以整体性、深层次的视角统筹治理

作为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政府要运用系统思维,协同各方力量,综合深入推进中小学课业负担治理。要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从根本上改革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社会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教师教学动力和学生发展内驱力,引导全社会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和选人用人观。

教育系统要以主体性、自觉性的站位推进治理

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念,引导学校和教师积极变革教育实践,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由以“分数和升学率”为中心向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转变。要积极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特别注重学生对校内外学业负担的感受,依据监测结果进行干预,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充分运用教育督导手段,推进地方政府科学履行教育职责,并将中小学课业负担治理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工作。

政府各部门要以全局性、统一性的高度协同治理

中小学课业负担治理,教育系统不能孤军奋战。治理是否能顺利推进,取决于与治理相关的其他政府部门能否及时跟进。政府各相关部门需要加大科学教育理念和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凝聚减轻学生负担的社会共识,将科学育人的教育理念同步转化为治理实践,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治理中小学课业负担的良好氛围。

厘清“如何治理”,以积极作为减轻学生负担

中小学课业负担治理应围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自主发展”的核心理念,从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出发,强化系统治理。

要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根本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关键,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打破以灌输知识、死记硬背、重复刷题为表征的低效率教学方式,向大容量、多维度、高质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课堂转化。这就要求教師不断修炼专业技能,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价值取向等方面重建课堂教学,基于学生发展视角建立高效课堂,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培养,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升华情感价值,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兴趣和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要以作业管理改革为突破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必要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但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学生作业存在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严重挤占了学生正常锻炼、休息、娱乐的时间。鉴于此,学校要从健全机制、分类管理、提高质量、课程改革等维度积极探索作业新模式,让作业成为连接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以此增强学生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总体而言,要以作业管理“小切口”做常规管理“大文章”,构建科学化、精细化学校管理新常态,努力引导师生、家长、社会回归教育本质,按教育规律办事。

要以提升校内课后服务水平为支撑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校内课后服务工作近年来取得重要进展:据教育部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6496.3万名学生、465.6万名教师参与其中。这一举措,解决了部分家长上班时间无法接送孩子的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接下来,各学校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进一步规范课后服务管理、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根据实际设计开发多样化的校内课后服务项目,有效落实校内课后服务经费投入和人员保障。

要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为重点

校外培训机构的本质是企业,目的是盈利,其商业化的运作方式无视教育规律,功利化的培训方式有违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导致“家长焦虑、学生躺平”等负面情绪在社会蔓延,破坏教育生态。未来,需要深入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使教育回归公益属性。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要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行为联合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强化信息公开。定期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主动公开培训机构名称、办学地址和培训内容,让广大家长和学生选择培训机构时做到“心里有数”。

要以家校协同为推力

家庭生活与孩子个体生命成长息息相关,父母的言行、思想对孩子影响深远。大多数父母“望子成龙”,若他们投射在孩子身上的期待无法即时变现,伴随而来的教育焦虑会直接转嫁给孩子,从而影响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在家庭教育中要理性认识到生命发展比知识技能更重要,真正从生命成长的立场和视角,给予孩子关怀,赋予孩子自主规划人生的能力和权利。要主动扛起教养责任,积极培养孩子的兴趣、情感、品德、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让孩子感受自尊自信、独立平等的家庭氛围,增进亲子交流,改善亲子关系。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促进家校协同育人。

明晰“为谁治理”,以关怀取向促进学生发展

治理的目的,是合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治理目的的深刻把握,即对学校教育影响学生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各类治理主体要以最大的诚意去认知学生生命成长的根本需要,积极介入学生生命成长,主动施加影响。如此,以治理促关怀,学生的成长需求得到满足,生命意识得以觉醒,生命价值得到重视,校园将更富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刘洁

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关键,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打破以灌输知识、死记硬背、重复刷题为表征的低效率教学方式,向大容量、多维度、高质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课堂转化。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培训学校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障碍的现状调查
学校推介
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减轻高二数学课业负担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轻负提效”大家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