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武:立足“全人”,追寻教育理想的明亮星光
2021-09-26周丽
周丽
发端于德国,诞生逾百年。在教育领域,很少有人不知道华德福,但也少有人真正深入了解过它。也许因为来自域外,华德福教育在中国17年的实践发展,始终伴随着外界的认同与非议。实际上,拥有102年历史的华德福教育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是除各国主流教育外,全球非宗教教育里最大的一支。
对于熟悉这一教育体系的人来说,华德福代表的是一种教育理想。而国内第一位华德福主课教师、成都华德福学校总校长李泽武,更愿意把华德福学校定义为“正常”学校、“全人”学校。今年4月,李泽武获得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全人教育奖”,这是对他十多年来致力“全人教育”的肯定,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华德福教育的一次“正名”。
三驾马车,白手起家
华德福教育在中国大陆的真正落地,要追溯至2004年。
2004年3月,在成都春熙路一家书店的二楼隔间里,李澤武用当时的“小灵通”接到朋友张俐、黄晓星夫妇打来的越洋电话,做出“里应外合”、准备办学的决定。
两个多月后,李泽武签了两份协议:一份是他的第一本书《我在英格兰学师范》的出版协议;另一份是和自己表哥签的土地租用协议。后一个协议意味着成都华德福学校办学行动的开启。
在此之前,李泽武已接受过较系统的华德福教师培训并深深为之吸引——
李泽武出生于教师世家,19岁中师毕业后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乡村小学教书的12年间,他深刻觉察到乡村孩子的出路过于狭窄,并不由得思索:教书难道就是让孩子们把几本书倒背如流?什么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教育?与此同时,他也在饱览中西方文史哲、不断上下求索的过程中,萌生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渴望。
2000年夏天,在黄晓星、张俐的介绍下,李泽武辞去“铁饭碗”教职,重复五年前黄、张二人走过的路,远赴英国艾默生学院,开始为期两年的华德福教育学习。
学成归来,李泽武将这段留学经历形成文字,凝结成了前述那本书。度过了一段“彷徨无计”的日子,直到接到那通越洋电话,李泽武重又接续上了与华德福教育的不解之缘。
签下土地租用协议后不久,经过简单的改造装修,在成都东南城郊接合部一个叫皇经楼村的破落农家院里,成都华德福学校开张了。黄晓星、张俐也从美国回来,与李泽武形成“三驾马车”,投身办学。
和几乎所有的创业故事一样,成都华德福学校的办学之路曲折而艰辛。
与如今占地近70亩、田园式的校园不同,当时学校占地仅3亩,办公教学楼只有一座;周围“长着茅草,露着水洼,棚户连绵,闲人游荡”;校门前的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
最开始,招不到学生,三位创始人便拿自己和亲戚的孩子“练手”。为此,李泽武还让自己读四年级的女儿转学过来,从三年级上起。没有合适的老师,李泽武“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大部分教学工作。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除了教学,找地、找钱、找人成了李泽武工作的常态。尝尽酸甜苦辣,在一度感到做不下去时,李泽武说服自己:“相信头上那颗教育理想的星星是明亮的,也值得追寻。”
皇天不负苦心人。在李泽武和“战友们”的用心经营下,敢于吃螃蟹的家长渐渐多了,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也纷纷聚拢过来。如今,成都华德福学校从办学初的7名孩子变为了700多名孩子,拥有100多名各类专职教师。10年前,成都华德福学校拿到了小学办学执照(成都市锦江区东蜀华德福小学),成为华德福学校里“大陆第一家拿执照的”。在此过程中,成都华德福学校逐渐在全国拥有了名声,承担起早期大部分华德福教育者的培训工作,成了中国内地华德福教育的“黄埔军校”。
国际教育,非常本土
“他们认为国际学校是高大上的,一看我们,怎么这么土,简直土得掉渣。”李泽武所说的“土”,既指学校“接地气”的外观,更指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原始”和“本土”。
办学过程中,与应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办学问题相比,李泽武面对的更大难题来自华德福教育的本土化,或者他所谓的“中国化”。
“实践华德福教育,每个国家各有特色,我们的雄心壮志是做中国的华德福教育,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成都华德福学校的本土化经过了三个阶段,李泽武称之为1.0版、2.0版、3.0版。
“10多年前教学开始时没有太多的课程参考,我们只能上网参看国外的课程大纲,也结合国内的大纲与教材。”李泽武将这一阶段概括为边做边学、“闭门造车”。而后是“后知后觉”,注重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中国的文化,包括去挖掘一些符合孩子发展的本土材料。”
在李泽武看来,华德福教育践行的是全人教育。“在国家课程之上,‘全就是全科教学、课程整合。”到了3.0版,成都华德福学校不仅在办学上更加规范,同时基于人们对新时代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对课程进行了更深度全面的融合,形成了一套能支撑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要求的教育体系。
“教育要与孩子发展的阶段性相适应,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本末倒置。”成都华德福学校遵循华德福教育核心理念提出的“手、心、脑”儿童阶段发展规律。“简单来说,幼儿园阶段,做就是学,在生活中学习,但这个学不是非要考多少分,而是体验;小学阶段,重感受,知识性的学习也是体验在先,还有就是带着图景整体地去学习,而不是优先分科;初中高中阶段,侧重思想、思考,充分挖掘孩子的智力潜能。”
李泽武表示,学校课程的整合与创新是有章法、体系化的。如劳动教育,从幼儿园孩子的“洒扫”做起,小学各年级均有配合主题教学的劳动活动和实地的田野项目,小学到高中参与真正的农业耕种,做到知识与实践并重。三年级,配合主课的建筑课,孩子要动手制作建筑模型,在学校实地搭建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建筑物。又如美育,从一年级开始,除传统艺术课程外,孩子们要学习色彩、形线画、优律司美(身体律动表现言语、音乐)、手工等,各年级的课程一以贯之,并且学习内容有相应的连接和前后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