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档案中的苏州码子
2021-09-26蒋纪序
蒋纪序
“苏州码子”已经远去了许久,但近来好像有点小热度。一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纪录片拍到老京张铁路当年的石刻里程路桩,收集了几块,陈列在老车站月台上,供人参观,上面使用的数字就是苏州码子;二是前一阵子听说出了一本书,书中的页码也使用了苏州码子。于是苏州码子引起了一些人的好奇,有人专程到档案馆来查询,还有外地记者来电话问询有关苏州码子的情况。由于码子冠以“苏州”之名,又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去年落成的苏州新双塔菜场,其装潢装饰上,把汉字也幻化成类似苏州码子书写而呈现出来。
对苏州码子的认识,好奇归好奇,兴趣一过又归平常。而真正有认识需要的人,特别是搞档案开发利用的、研究经济史的,就必须读懂。历史档案中蕴藏着大量有关苏州码子的信息,不认识它,看着既像道教符箓,又像西夏文字,犹如天书,令人一头雾水;一旦了解了,也就一目了然,稀松平常。笔者感觉有必要将多年来接触到的苏州码子以及对其认识,总结、归纳一下。
一、苏州码子的基本认识
苏州码子应该是旧时流行于民间的记数书写符号,似乎从未进入官方视野。查阅《康熙字典》《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均未见收有其词条。《现代汉语词典》仅提到苏州码子这一名词。只有《新华字典》在“码”字之中,提到苏州码子,并列举了1—5的码子书写形态。至于苏州码子起源于何时,演变过程怎样,为什么冠以苏州之名,都未作说明。
有人说苏州码子起源于宋代,有人说源于古代算筹。中国的算筹最晚于春秋时代已经普遍使用,直至元明时期被算盘取代。列表将苏州码子与算筹的书写形式加以比较,可见苏州码子与算筹的雷同率近三分之二,其中1—4、6—9与算盘珠的摆放也极其相似。由此看来,苏州码子或许真的与算筹有渊源关系。
苏州码子的使用范围,就目前所了解,主要在旧时传统农业社会的方方面面,如商业过秤码单、中医老处方、农田租赁租册和其他部分账册、商业票据、民间契约等。有意思的是,电报、铁路是近代产物,而在档案中清末的电报稿常常使用苏州码子作电报码。而前文所说京张铁路的里程路桩,也用苏州码子。只是社会越向前发展,苏州码子出现得越少,逐渐消亡。
二、读懂苏州码子需要掌握的几点
1. 苏州码子的基本形态
从前的书写方式是竖排、从右向左,而镶嵌在竖排文字中的苏州码子则是自上而下、从左向右排列的,常常“组团”出现,甚至将一组数字压缩在一个字符空间。
综上所述,可见苏州码子是数字符号,而相随的量词也都是被符号化了的汉字。
三、实际使用中的苏州码子
上文介绍了苏州码子的基本形态、与其相对应的量词,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还有一些问题必须注意,不然,今天的人们仍然无法真正解读苏州码子。
2. 量词的用与不用。当一组数据使用时,有的用量词,有的不用量词。一是电报码,无需量词。二是商品过秤码单,有统一的计量单位,一般为斤,所以清单中不出现量词。三是有些码单只用打头量词,如土地面积以亩为单位,只用一亩字,余下数字自然就顺着“分、厘”读了。四是量词全用。
3. 注意能核算的单据。在解读苏州码子时,有些是能核算的,如票据、账册等,其中有的有单价,有数量,有总价。经过核算准确的,就是解读成功,反之则还有不对的地方。
另外还有一些出现概率极低的情况,在此就不细说了。
总之,认识苏州碼子既难也易,主要是要多看、多认识、多积累,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