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还有没有未来?
2021-09-26张里文
张里文
2021年6月11日向纽约证券交易所提交IPO申请,30日正式登陆上市,滴滴出行仅用了20天。滴滴发行定价在每股14美元,开盘价16.82美元,一度摸高18.01美元。但美国投资者的兴趣在一天内降温,滴滴收盘报14.20美元。尽管如此,滴滴当日市值仍超过675亿美元,创下今年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募资的最高纪录,甚至可能成为2021年度美股最大IPO之一。然而三个月不到,截至8月末公司市值重挫逾41%,股價一度探低7.16美元。
对滴滴而言,未来将面临怎样的风险?
未来业务发展不确定性很大
在疫情和全球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滴滴选择在美上市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学者预测,滴滴不但很难延续阿里巴巴在纳斯达克上市后的风光,而且未来还要面临一系列国内外的风险。美国韦德布什证券公司总经理丹尼尔?艾夫斯认为,“这次滴滴首次公开募股成功了,但对担心两国之间紧张关系的投资者来说,滴滴仍有很多事情需要证明。”滴滴在美国市场的市值远低于美国网约车巨头Uber的950亿美元市值,在美国面临着Uber的挑战。加之宏观因素影响和网约车的特殊性,滴滴很难再造一个资本神话。这也是为什么滴滴即使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华尔街精英们依然不看好的原因。
作为一家拥有高活跃量的用户出行龙头公司,滴滴在发展的过程中长期亏损,并一直遇到争议。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滴滴在七年里累计亏损超500亿元。2020年滴滴的净亏损为106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亏损额97亿元人民币扩大9.28%。2021年一季度,滴滴实现净利润54.8亿元人民币,盈利主要来自于投资收益,这可能是一次性利好。
与BAT相对,互联网曾有TMD三大新贵的说法,即字节跳动、美团、滴滴。与滴滴不同,美团选择在港股上市,虽然近期受反垄断调查影响,股价一直在跌,但截至8月末也有近2000亿美元的市值。字节跳动虽未上市,但估值已超过4000亿美元,得益于其全球化布局。对比之下,滴滴8月末市值为396亿美元,仍然是互联网新三巨头中最尴尬的一位,未来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国内继续面临反垄断调查
早在2015年滴滴与快的合并之时,滴滴所占网约车市场份额保守估算已达90%以上。而2017年的专车市场份额,滴滴已独占92.5%。在网约车市场里,滴滴拥有绝对优势。
由此可见,在反垄断领域,滴滴所要面对的挑战依然不小。平台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就必然需要面临反垄断监管和合规审查。而这些因素,也加剧了滴滴未来的不确定性。关于合规性,2020年12月,反垄断机构重新评估了滴滴2016年收购Uber在中国的业务。2021年3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10起互联网领域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进行行政处罚,其中就有滴滴;5月份,交通运输部等8大部门对10家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公司进行联合约谈,滴滴同样赫然在列。
此外,在车辆运营合规性方面,滴滴有许多问题需要处理。盈利困境、高抽成、安全问题、反垄断,像四把利剑高悬在滴滴的头顶,随时都会落下。
在海外仍会走“烧钱”老路
网约车当年的“烧钱”大战,很多人至今心有余悸。2012年滴滴成立时,同时出现了快的和优步两家网约车公司。为抢占市场,三家公司展开了前所未有的补贴大战。最疯狂的时候,两家企业一天要补贴一亿元人民币。后来快的最先败下阵来,优步也在2016年被滴滴收购。滴滴也已元气大伤,尽管在网约车领域获得了绝对市场地位,但前6年都没有实现过盈利。
如果没有外部“金主”源源不断的输血,滴滴能否撑到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哪怕成功上市,如果业务模式没有明显改变的话,滴滴的前路依旧充满变数。滴滴目前战略是直接投资当地公司,以利润换入场时间,即烧钱找代理人。
比如在巴西,滴滴先是投资了1亿美元取得巴西网约车公司99taxi的10%的股份,后来又以6亿美元进行了全资收购。自2015年开始,滴滴已经陆续投资了北美的Lyft、印度的Ola、东南亚的Grab、中东的Careem以及欧洲和非洲的Bolt等多家网约车平台。2020年底,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公开场合表示,该公司在拉美地区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50%。但有专家认为,继续烧钱下去,滴滴很快会面临在国内已经遭遇的老问题:未来当补贴减少甚至取消,滴滴靠什么留住司机和用户呢?继续烧钱不是发展的光明大道。
股东套现或只是时间问题
据称,滴滴网约车业务的息税摊销前利润率为3.1%。滴滴再拿这个利润率去摊薄的话,不仅赚不到,倒贴钱在所难免。解决这个矛盾办法唯有上市。作为一家拥有如此高活跃量的用户平台公司,且各方优势已明显压倒Uber,倘若再不上市,其出行的版图也意味着难以再扩张。
但是,滴滴是一家资本结构非常复杂的企业。据加拿大投资百科报道,滴滴创始人程维和联合创始人柳青在上市前加起来可能仅持有不足10%的股份。而拼多多上市前,黄峥持股约50%左右;小米上市前雷军持股31%。滴滴上市更多受益的绝对是那些过去9年活跃在网约车江湖中的投资人。滴滴投资方名单几乎涵盖了大部分亚洲投行和科技巨头。
天眼查显示,滴滴从成立至上市竟然融资达23轮,名副其实的融资之王。据不完全统计,融资额至少在210亿美元以上,也就是1300多亿人民币。参与投资的大股东包括日本的软银中国、金沙江创投、苹果、阿里巴巴、丰田、腾讯、蚂蚁集团、高领资本、红杉资本。可以说,这盘资本市场酝酿9年大棋局里的各位玩家,终于等到了退出这场投资的最完美姿势——上市。
需要注意的是,两次融资都出现软银的身影。其实很久以前软银就已经给滴滴投资,如今滴滴的第一大股东不是创始人程维,而是软银。软银此前向滴滴投资了120亿美元左右。
孙正义领导的软银是继续持股,还是玩套路套现,人们拭目以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还提到,最大股东软银委派的一位董事会成员将在滴滴上市时辞任董事,这意味着软银将退出滴滴董事会。这虽然符合中概股常规,也可能是其跑路的预兆。
滴滴上市后立马迎来黑天鹅,不仅滴滴出行APP被下架,而且旗下25款APP全部下架。资本市场上股价因此一路不停地跌,7月一度跌至每股7.16美元,较发行价近乎腰斩。
安全问题永远是前路挑战
滴滴网约车业务一直面临安全挑战。2018年发生的两起滴滴司机安全事故,让滴滴的步子顿时小了许多。
2018年5月5日晚,空姐李明珠执行完航班任务后,在郑州航空港区上了一辆滴滴车。3天之后,人们见到的李明珠,已经是一具遗体。作案人员正是滴滴的顺风车司机,警方找到的尸体,仅背部就中了十多刀。仅仅3个月之后,从温州乐清去往永嘉上塘的路上,又有一位花季少女惨死于滴滴顺风车司机的毒手。女孩生前发的最后两条短信是:司机开的山里没有一辆车,有点怕。短短3个月内接连发生两起恶性案件,滴滴严重的安全漏洞暴露无遗。那一条条人命的教训足以让人愤慨和警惕。
命案发生后,滴滴道歉、悬赏、整改,但局面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虎扑上就有网友扒出,在案发前不久,滴滴顺风车偷偷修改了隐私机制,让犯罪分子又可以轻易地筛选到“理想中的受害者”。命案、高风险等问题,使滴滴一直处在争议之中。
如何管理,国外是有经验借鉴的。比如日本政府对出租车司机资质审查严格,要求10年车龄且5年未违章。而滴滴网约车却几乎不设司机门槛,一直不受监管,乘客的权益总是被侵蚀。滴滴作为网约车平台与司机没有雇佣关系,只是合作关系,营运车辆属于司机而非滴滴。早在2016年,深圳公安部门排查当地的网约车司机时就发现:8 000名网约车司机中,有吸毒前科的人员1 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 661名。高达40%的高风险人群比例,滴滴真的不知道吗?
虽然滴滴依然是叫车业务的龙头老大,但两相对比之下,投资者显然更愿意投资“更安全”的美团。
贩卖信息、“大数据杀熟”惹人忧
早在2018年3月,南昌滴滴司机张师傅接到电话,发现对方精准地知道自己的身份信息,并向自己推销汽车。这个电话背后,是11万条滴滴司机隐私的泄露,而泄露信息的正是滴滴员工。滴滴司机的信息都能被贩卖,普通乘客的信息还能得到保障吗?这让人感到心惊。
最近有消息称,有人举报,滴滴为了上市,把我国的道路数据和个人信息打包给了美国。滴滴副总裁表示,滴滴在美国上市后,绝不可能将信息泄露给美国人。那也只是一说,合规措施落实不到位,其结果仍令人担心。7月4日国家网信办要求“滴滴出行”App于7月5日零点开始下架,其原因是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審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信息显示,国家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央行等12个部委联合制定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于202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滴滴出行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出台以来,第一家被公开接受网络安全审查的企业。
滴滴除信息泄露的隐患之外,还陷入“大数据杀熟”的舆论漩涡中。4月27日有网友称,和朋友一起打滴滴,同样的12公里路程,两手机相差8元,所以怀疑滴滴大数据杀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一教师带着团队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等5个城市专门做了实地调查,打车800多次,花费50000多元。最后得出结论是,使用越贵的手机,打滴滴车可能越贵。可见滴滴为了挣钱而不择手段,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滴滴接受审查或涉国家秘密
就在前阵子国家网信办要求“滴滴出行”APP下架的同时,网络上“滴滴可能把中国接近十亿用户的数据和地图信息卖给美帝”的舆论沸沸扬扬。滴滴数据真的涉及国家安全了吗?
国家网信办此前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发布公告的第一句话,就说审查原因是“国家数据安全风险”,引用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问题被提到国家层面,那就要区分“敌我”,显然性质就变了。今年5月,国家网信办“关于腾讯手机管家等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的通报”,用词就是“用户隐私”,但这次只提“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是去年4月份才成立的部门,这是该机构承办的第一案,审查会更为严格。
尽管滴滴管理层回应,他们不会把用户信息交给美国,但网民不信。滴滴的声明玩了文字游戏,说没有交出的是用户数据,实际上对国家安全威胁最大的是流出地理数据。有媒体称,“国家调查的是道路数据,而不是用户数据。道路数据涉及许多战略目标和敏感目标位置。”这是20年来互联网领域最重大的事件。目前滴滴月活跃用户1.5亿人,有用户轨迹的地方,人员活跃;没有用户轨迹的地方,但如果又有设施,那这是用来干嘛的?这就是间谍关注的地方。
如果有了滴滴大数据,有关方面就可以慢慢做排除法了。那些没有用户轨迹的地方,不会有人经常用滴滴打车,人员活动受到限制,利用热力图就可搞清楚这些“黑洞”是干嘛的,就能极大地缩小间谍的工作量。但对外国间谍有利的事情,却是对我国国家安全有极大的威胁。这就是新时期情报战的常态:007的角色被数据工程师取而代之,数据分析往往有情报奇效。可见,虽然滴滴不太可能像某些网友说的那样,提供完整的国家地理信息和战略目标情况,但其动态数据可印证和补充国外侦察卫星所获情报,这是无疑的。
有没有未来,未来在何方?
滴滴的未来发展确实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国际上,滴滴在美国面临着同行Uber的竞争,受到中美关系走向的大局影响,面临美国投资者的拒绝;在国内,面临反垄断调查和合规审查,面临行车安全性的考验,还面临着如何处理轨迹数据保密的问题;在经营方式上,是不是继续补贴“烧钱”?如果日本软银趁机撤资,这个不赢利的平台还能支撑多久?
这一系列问题,不仅仅影响一个网约车平台,更多的是影响国内相当多人的就业,影响到国家利益的安全。如何处理滴滴,需要有关方面更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