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源多样化背景下的美术教学策略性思考

2021-09-26张皎洁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

张皎洁

[摘 要] 随着江苏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来人口的持续性输入,人口多样化变得愈加明显。由于外来人口的地域性文化、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在促进教育领域生源多样化背景形成的同时,随之出现的融入城市教育学习的各种矛盾也日益突出。随着学校“融会贯通、和而不同”课程理念的推进,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在融合课堂理念的前提下将各地不同的文化元素植入课堂,以“不同”促“共同”,重新定义美术课的“文化生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艺术学习在学生心中融合生根。

[关键词] 生源多样化;美术教学;文化生根

近年来,随着江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外来人口持续性输入,人口多样化矛盾日益突出。受地域性文化、生长环境、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教育领域,困惑颇多。

一、方向指引:“打開一扇门,走进一个家”

对于融合理念课程下的美术课堂,教师要尊重不同籍贯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体性,尊重不同地域学生的艺术感受,尝试用鲜活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欣赏、接纳,促进互助、吸收、融合,在艺术学习中共同成长,让学生在内心构筑起一种“打开一扇门,走进一个家”的亲切感。

(一)尊重不同差异,领略相同乐趣

地域环境的差异造就了文化领域中的不同“春色”,同时又带来了相容、相通的欣赏趣味,我们既要尊重、区别,又需要共通、共融,所以教师要为不同地域的孩子打开一扇门,让这些孩子走进苏州,共同领略苏州文化。

例如,在上“彩墨画树”一课时,教师课前充分挖掘了苏州当地的文化资源,引领学生走进苏州市光福镇司徒庙,欣赏庙中大名鼎鼎的“清、奇、古、怪”四棵古柏,在学生惊讶于这四棵古柏的独特造型时,教师请出江苏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来为这四棵古柏写生(出示吴冠中在司徒庙的写生照片)。此时,苏州本地学生的亲切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外地学生的好奇心、兴趣也被深深地激发了。

(二)紧抓关键环节,逐步引导学生感知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应急于求成,而应顺势而为。例如,教师接着展示各地区具有特色的树木,如苏北的白杨树、海岛的椰子树、安徽的迎客松等。走进不同地区学生的家乡看看,不仅能给学生带来自豪感,还能勾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而更好地调动各地区学生通过已有的感知体验,充分体会这些树木造型的独特之处,让“观察”“交流”“感受”在融合学习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理念助推:“手拉手,向前走”

受不同地域之间教育资源的差异、学生的原生家庭文化艺术素养的不同、对艺术学习感知能力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初授课时压力倍增,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所在学校基于此,以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提出新理念:“手拉手,向前走”,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一)互助式学习,发挥理念优势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普遍现象,任何一个平行班级的学生在艺术学习方面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如何缩小差距,构造优质的美术教学课堂,优化和谐的艺术学习氛围,在美术课上采取小组合作、互助式学习的方式,将“手拉手,一起向前走”的优势发挥好,是一个重要突破。

例如,教师在讲解“水墨画”时,可以将“水墨画”的作业设计为:班级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幅“爱心树林”。六七个学生为一组,在一张大纸上一起完成一幅“水墨画树”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着重调动一些艺术方面有优势的学生,编入各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提升整个小组的艺术创作水平,从而建立每个小组成员的艺术学习自信心,助其拥有平等驰骋艺术天空的能力。

(二)碎片化整合,强调融合氛围

经过深入了解,我们发现以前在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生源地的学生,或多或少身上存在着一些独有的文化气息,他们并非与转入地的艺术教育生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如何将这些独特的生源地艺术文化特色与当地的艺术文化教育融合起来,创新特色艺术文化课堂,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学生身上带有的艺术特质,将碎片化内容进行整合,注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

例如,在上“精彩的戏曲”这一课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把课堂渲染得精彩纷呈。笔者首先邀请安徽地区学生以一曲黄梅戏《女驸马》选段作为该课导入部分的表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接着借助“星光大道”的比赛形式,鼓励其他地区的学生,把自己家乡的戏曲以说、唱、演等形式自豪地呈现给大家,提高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无形中学生自主完成了“碎片整合”的课堂新模式。接着,笔者通过学生初次的无意识整合,结合本课教学重难点,开始讲授戏曲中人物造型的特点及脸谱中色彩所传达的人物性格,将艺术元素整合起来进行探索、学习,让不同籍贯的学生充分感受祖国文化的精髓。这样就为他们注入了新的文化理念: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我们享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我们不仅要传承,还要立志创新、发展,让文化生根、壮大。

三、目标创设:“同在一片蓝天下”

如何让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省份的学生都能很好地融入苏州文化中,提高作为“新苏州人”的主体性和归属感?

(一)注重“文化植入,融合生根”的蕴意追寻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对于“文化植入,融合生根”的蕴意追寻非常重要。例如,在讲解吴冠中的《狮子林》时,教师让同学们一起追寻作者创作文化的缘由,了解其中教师的蕴意。在追寻中了解当初吴冠中先生并不是为了欣赏苏州司徒庙中这四棵古柏而进行艺术创作,这里面有他作为一名江苏籍画家内心深处的江南情结及对中华文化的寻根。

(二)紧抓“文化植入,融合生根”在课堂教学的落脚点

对于吴冠中先生《狮子林》的了解,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在有限的40分钟内和学生们针对这些文化寻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为什么吴冠中先生那么喜欢表现江南的美景”“吴先生作品中的笔触、色彩、布局与江南特色的融合点在哪里”等更深层次的问题,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完成一篇文体不限的艺术作品评论,甚至可以结合当下比较流行的“抖音”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邀请自己的父母,利用假期到苏州园林走一走,拍一段自己亲身实践的苏州园林寻访视频,带到课堂上与同学、教师做一个生动的交流,将艺术的感知和学习延伸到课外,渗透到生活。

总之,生源多样化背景下的美术教学,在融合课堂理念的推动下,需要以文化为载体,以兴趣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归属,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敞开怀抱、相互融合,并在融合课堂理念的引导下,将各地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入课堂学习中,以不同促相同,重新定义新的美术教学的“文化生根”,使艺术学习在这群学生心中融合生根。

参考文献

[1]丁旭.核心素养视域下美术教学实践探索[J].新课程导学,2020(27):67+69.

[2]高静.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把握无形的力量[J].小学教学研究,2020(29):90-92.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
浅论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议新课标下美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的教育创新之再思考
体验时间沉淀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